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
班超又從竇融枕下,取出竇大人始終隨身攜帶的河西軍赤色戰旗,捧在手中痛哭失聲。
這麵竇老夫人親手絲繡的赤色戰旗,也是竇融的帥旗,中間圓圈中是一個鬥大的“竇”字。下方是兩隻威武雄壯的公狼,正以橫掃一切之勢撲向獵物!這麵戰旗曾讓匈奴人、反叛的羌人聞風喪膽,它是河西軍的靈魂,它是河西軍戰無不勝的象征,它更是大漢竇氏世族崇尚狼性的尚武家風之象征!
這麵戰旗,跟隨竇大人征戰一生,先聽命王莽,後投更始帝,再割據河西多年,最後在河西軍鼎盛之時,卻順應天命全軍附漢,助光武大帝劉秀一統天下!雖然已曆數十載,它染滿銷煙、征塵,卻依然赤紅如火,依然勢不可擋!
哭畢,班超將戰旗細心地疊起,覆蓋在竇大人的遺體上!
他在等,竇大人按照先帝光武大帝遺詔,一直悄然籌劃對抗北匈奴。有竇氏這麵旗幟高高飄揚,北匈奴便不敢輕舉妄動!他在等,皇上得知竇大人逝世噩耗,一定不會讓竇氏這麵赤色戰旗就此倒下!
竇老夫人已經哭昏過去,被班超命侍婢扶到後宅歇息。沘陽公主忍著悲痛,捧出一個紅色的匣子,“仲升,祖父生前有言,‘待吾百年之時,此匣獻於皇上!’”
班超抹掉淚,莊重地將匣子接過。這是一個紫檀木錦匣,上著泥封(注:漢製泥封並覆印,為密件標誌)。他對公主道,“公主,事關重大。請公主連夜進宮,速將此匣,通過馬後親呈與皇上。記住,務心要親呈!”
“吾懂了!”沘陽公主聞言,知事關重大,不敢耽擱,迅速驅車連夜進宮。
竇府內,不到一個時辰,班家的人都來了。又過了一會兒,河西諸將在京的也都來了,不在京的後人們也來了,司空府、衛尉府、大匠作府屬員則盡皆來到。夜裏四更,皇上的詔書也來了。果然,皇帝不僅表彰了竇融功績,還命竇氏族人速速返京治喪。
將星辭世,天地同哀。
當天夜裏,雒陽城下了一場大雪,平地有一尺多深。
此時的皇宮南宮章德殿內,劉莊聞竇融驟然辭世,忍不住淚流滿麵。他親自書寫了詔書,命權倌親自送到竇府。正在此時,馬後從長秋宮來了,夕照和秦娥跟著,馬後懷裏親自抱著匣子。
馬後含淚稟道,“皇上,沘陽公主深夜進宮,急呈此匣!”
劉莊接過匣子,見泥封絲毫未動,便小心地打開,隻見匣內僅一竇府製式白絹。展開一看,乃是竇融親筆所書奏章,隻見字跡歪歪扭扭,顯然是臨終前清醒時所書,上麵寫道:
“陛下,老臣已衰,恨不能再為皇上執戈向北矣!北匈奴虎狼,犯漢之心未亡,中國之廢,惟北匈奴也!最多十年,北虜必傾國再來。老臣雖去,已預為處置。倘若國家有事,孟孫堪為將!竇氏諸子孫,與匈奴不兩立。他日滅匈奴者,必竇氏後人也!”
“天地輪回,凡十年為期。十年之後,待河水(注:即黃河)治,漠北有蝗災,北匈奴必南下犯邊。漢軍武力已廢,練兵為國之大要。兵既成,可命一將出天山,謀西域,設都護,兵屯田,斷匈奴右臂。西域既還,則河西必固。河西安固,則天下方安!”
“鳥之將亡,其音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老臣殫精竭慮,恨不能再為陛下謀。老臣一生向武,為滅匈奴,縱養竇氏血性。後人多凶悍桀傲之輩,此老臣之罪也。他日滅竇氏者,必竇氏後人。懇請皇上管束嚴治,勿使為禍自亡!老臣已奄奄不能言,將至先帝麾下,保佑吾大漢江山社稷,萬年永固……”
劉莊閱畢,再也忍不住,悲啼一聲,淚水奪眶而出,“老將軍,莊恨不能再聽教誨也……”
他將奏章遞與馬後,馬後僅閱一半,已經哭成了淚人,“皇上,此乃竇大人臨終清醒時,親毛所書,字字泣血也……”
劉莊再將奏章捧於懷中,痛惜失聲,仰麵朝向蒼天,悲憤而鳴,“天哪,汝何故收吾一員大將,天折吾國之柱石也……”
是夜劉莊一夜未眠,第二天天還未亮,便與馬後親自駕臨竇家。禦輦進入竇府,一直馳至靈堂前,皇帝扶馬後下來,竇夫人、沘陽公主領著眾人跪接皇上。馬後上前扶起竇老夫人,隨劉莊走進靈堂前。劉莊看著兩側神柱上班固手書的挽聯,一字一句,含淚念出了聲:
“鎮河西,撫昆侖,肝膽相照,一劍亂世橫塞北!
戰隗囂,拒胡虜,百戰名將,單矟指處卻匈奴!”
進入靈堂,隻見巨大的棺槨後方,竇融的畫像兩旁邊也有一付對聯,同樣是班固的手筆,劉莊一邊流淚,一邊又念出了聲:
“天慟哀雪,前人歎天上將星墜落,河山無垠同慘淡!
地卷塵沙,後人悲人間豪傑歸隱,笳鼓萬裏共悲哀!”
念到最後,劉莊手捧河西軍戰旗,早已經泣不成聲,“老將軍哪,國失棟梁!邊警再至,吾驅何人為將也?這麵戰旗,吾又當授予誰啊?老將軍,吾來晚矣,莊恨不能再聽諍言也……”
寒風陣陣,旗幡搖動,雪花在靈堂內飛旋著。馬後也扶柩大慟,並抱著竇老夫人與沘陽公主,痛哭失色,花容失色,日月慘淡。
皇帝身後的文武百官,也俱悲啼出聲。皇帝與皇後哭了一場,撚香吊唁後,怏怏返回北宮,猶悲痛不已。第二天晨,劉莊攜馬後再至竇府吊唁,由是三日,並下詔賜黃金千斤,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特允壁珠璣若幹和金縷玉衣一套,梓宮、便房、黃腸題奏各一具,樅木列藏槨十具,可謂極盡哀榮(1)。
三公九卿和百官都大為震驟,竇融曾經割據一方,皇帝這是特允以親王以上禮儀,國葬竇融!
帝後第三次吊唁之時,就在劉莊與馬後撚香吊唁的時候,竇府前院驟然傳出“轟”地一聲巨響,文武百官和前來吊唁的親朋故舊都大驚,侍衛們趕緊撲上來護駕。南宮衛士令楊仁進來稟報,“稟報陛下,竇將軍座騎觸柱而亡……”
原來,在哀樂聲中,竇融將軍的座下騎,那匹老將軍返京後一直騎乘、已經風燭殘年的老馬,竟然在馬廄內以頭撞柱,轟然而亡。
皇上聽聞之,和文武百官心裏俱大為震驚,並感慨不已,感其忠,命賜名“忠駒”,並脫口命道,“命神駒陪葬老將軍,永葆吾大漢江山社稷!命六安國遣匠作,雕神駒英姿,永為世人瞻仰!”
列侯國葬大禮,非比尋常。按說,皇帝劉莊理應指定三公或九卿以上的要員,來主持喪事。其他官員沒有資格,也主持不了繁雜的葬儀。但不知是悲痛過度忘了,還是其他原因,劉莊卻未下詔指定喪儀主持人……
————————————————
注(1):《後漢書?竇融傳》記載,竇融薨後,“諡曰戴侯,賻送甚厚”。本書對竇融葬禮描述,主要參考兩個史料分析而得。一是《漢書?霍光傳》,霍光薨後,“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載光屍柩以縕輬車,黃屋在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諡曰宣成侯。”二是《後漢書?耿秉傳》,耿秉卒後,“賜以未棺、玉衣,將作大匠穿塚,假鼓吹,五營騎士三百餘人送葬。諡曰恒侯。”
雖然竇融晚年因子孫不肖,屢受到漢明帝劉莊斥責。但薨後由少府上諡號為“戴侯”,“戴”,即增益、愛戴、戴德、感恩之意,說明漢明帝念念不忘竇融“河西事漢”的曆史功績。霍光薨後,其族人因謀反被滿門抄斬。而耿秉曾為竇憲北征副帥,因功卒後仍得殊榮。據此分析,竇融喪儀應低於霍光,而高於耿秉。又因竇融曾割據一方,身份高過列侯,享有“金縷玉衣”榮耀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