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定遠侯班超> 第四章 禦前會議

第四章 禦前會議

  孫堪頻頻點頭,斷言道,“陛下,王景深思熟慮,吾以為可也!”


  伏恭則歡欣地道,“陛下,治水非一日之功,朝廷需合力以對。僅河道查勘、測算、籌劃,積蓄糧秣、木材、道路修築等,就需要數年才能完成。司空府將協調人力,助王景查勘、計算、籌劃,朝野一心,或用幾年,水患定能更治矣!”


  “尚書台眾卿以為如何?”劉莊又掉頭問眾台閣官員。


  眾人各表意見,絕大多數都表示讚同,僅有謁者仆射耿秉發表了不同意見:“陛下,兩害相權,臣以為,中國之患不在水,而在匈奴。水患傷民,治水漫長,非一日之功。可匈奴之患卻近在眼前,可動搖吾大漢國本哪。水要治,然邊警一刻也不能鬆緩哪!”


  耿秉字伯初,體魄魁梧,腰帶八圍。他是建威大將軍耿弇的侄子,已故大司農耿國長子,是朝廷著名軍事戰略家和最激進的主戰派。


  等耿秉把話說完,劉莊點點頭,歎口氣道,“善之善之,謁者所言,正餘寢食難安之事也。然兩害相權取其重,河患傷民,民且不存,何以拒外敵?眾卿所言,正合朕意!”


  說著,劉莊在禦書房內來回蹁著步,又走到禦案後拿出幾卷書簡。眾人聞言,卻都為之一凜。這並不是朝堂上的早晚朝會,劉莊卻以“朕”自稱,可見他對此次接見的重視。這是正式接見,並直接製定重大國策了。雖然是在禦書房,卻不是君臣聊天這麽簡單。


  “王景君,朕賜汝《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和衣帛錢物,以王吳為助手,即日起治理河、汴。尚書台按朕旨意,代為書詔。司徒府、司空府調動中樞,籌備錢糧,等王卿勘查完畢、妥為籌劃後,盡啟沿途民力,協力治水!”


  說著,劉莊起身,朗聲說道:


  “眾君切記,治水乃百年大計、千年大計,關係國家安危。此次朝廷決心治河水汴渠,即便傾盡國庫,也在所不惜。朕隻有一個心願,那就是,眼前不得淹死一人,治水完成,則此後八百年甚至一千年,河水要無改道之憂,黎民無受改道之患!”


  此言一出,禦書房內舉座震驚。


  大災之年不得餓死一人,河水要千年無改道之虞!


  如此豪言壯語,令兩位宰輔、尚書和謁者、仆射們、郎官們都震驚得沒人敢說話。明知皇上話過頭了些,但他們還是很受感動,皇上這是在傳達一個決心、一個態度,一個執政理念。與先皇建武大帝一樣,當今聖上是一個憂國愛民的好皇上啊!


  劉莊可不管臣僚們會怎麽想,他說完,又擲下手中朱筆,朗聲道,“詔令三公府,自即日起,廣積錢糧、器材,助王景查勘水道,謀劃治水大計。命各州郡修複、創建水利設施,如當年西門豹所分之漳水,速建支渠以溉田。命三輔、河內、河東、上黨、趙國、太原各郡,修繕舊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


  皇上這是要舉傾國之力,徹底根治水患啊!


  此次禦書房會議後,朝廷各衙門都迅速行動起來,東漢初年影響後世近二千年的治黃工程,其準備工作便正式開始了!

  王景身負皇命,不敢怠慢。他曆數年,親自勘測地形,規劃堤線。先沿黃水故道,擬從滎陽(今鄭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東利津境),修築黃河堤防一千多裏,徹底更除河水泛濫。又對汴渠裁彎取直、疏浚淺灘、加固險段後,又“十裏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無複潰漏之患”……


  經過數年的準備,等輔助工程全部完工後,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正月,治水工程正式開工。到了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夏,浩大的治水工程從準備至完工,整整進行了八年,才終於全部完工。這次治水非常成功,此後九百多年,黃河果真沒有改道,決溢次數也不多。當然,這是後話,這裏先提前點明,後文再細表。


  夜已漸深,宮門內外,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劉莊正在南宮章德殿禦書房內指點江山的時候,五陵原庶民班超仍跪在朱雀門外的丹闕之下。


  幾名侍衛身姿挺拔,從朱雀門闕樓一字排開,威嚴整肅。


  此時的班超,心中憂慮的僅是兄長班固的冤屈,他根本就不知道禦書房內君臣正經曆著最嚴峻的考驗,正召開著足以改變著帝國曆史進程的禦前會議。


  他更不可能知道的是,此時的皇帝劉莊,在登基五年來最嚴峻的天災麵前,正用手中朱筆,重新描繪著先帝建武大帝留下的大漢帝國秀美江山和萬裏社稷。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此言不虛。


  當天晚上的這次禦書房會議,君臣剛剛做出治理河汴這一重大國策,王景前腳退下,隴右、山東(注:太行山以東各州郡縣)五百裏加急奏折又紛紛來了,緊接著東平王劉蒼也用六百裏加急呈上奏折。


  報急奏章堆滿案頭,劉莊一一閱讀,不時批閱!

  就在這時,馬後親自帶著夕陽等宮女,送來了煮餅(注:類似於今手工麵條、麵皮)。一人一玉碗,平常每碗內都會有雞卵(注:即雞蛋),此刻每個碗內僅飄著幾根誘人的綠油油青菜葉。


  君臣吃完,眾臣謝一聲馬後,繼續挑燈夜戰。


  真是禍不單行,中原河水、汴水盡皆泛濫,山東和隴右,在帝國的一東一西,又相繼大旱。這沒有什麽議的,麵對嚴峻的帝國形勢,劉莊鐵青著臉,朗聲下旨,“尚書台代朕起詔,命山東、隴右各州府郡縣,明日起開倉放糧濟民。各州郡國縣凡餓死民一人者免官,凡瘟病猖獗者由二千石曹拘至京師嚴辦!”


  頓了一下,劉莊目光堅定,平靜地道,“眾卿連夜代朕詔告天下:民為社稷之基、國家根本,天災無情君有情,生民有難君之難!今日朕焦心如焚矣,從即日起,朕與民同苦,自給減半,一日兩飰。朝野上下,務行勤儉,共濟困厄,拯民於水火!”


  尚書、仆射、郎官們記下聖諭,範遷,伏恭兩位老宰輔和尚書令孫堪躬身抱拳,代眾臣銘誌,“臣等謹記聖意:民為社稷之基,國家根本。大災之年,朝野同心,共濟厄困!”


  此時的夜色中,尚書台官員已經將詔書護送至京城雒陽城南、洛水南岸的都亭驛。旋即,都亭驛轅門大開,無數驛馬衝出轅門,迅速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


  “六百裏加急,皇上詔告天下……”


  “六百裏加急,大災之年,需朝野同心,賑災救民……”


  “六百裏加急,民餓亡一人免官,瘟猖獗守令下獄……”


  ……


  驛卒們的呼聲此起彼伏,聲音漸行漸遠,震撼著大地,也融入了夜空。大漢帝國皇帝的詔書,正通過發達的驛傳係統,連夜從京都傳向全國各州各郡國縣,傳向四麵八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