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燙手山芋
第一九五章:燙手山芋
北瓦,雲起堂勾欄,八寶和秦時月在台上演出,一段單春改對口的《假行家》,令座兒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捧腹大笑。
戲房內,皇城司“察子”梁晨帶來了新任務:提點官沈律特地指派郭雲麒,偵辦榷貨務都茶場提轄董澤遇害一案。
郭蟈兒坐在桌旁,手捧茶杯,望著臨安有名的香林茶出神兒,回想昨夜在百花畫舫上遇見董澤時,他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料轉眼間就命喪黃泉,真是世事無常啊。
“小郭大人,你怎麽了?”梁晨的呼喚將他拉回到現實中。郭蟈兒略一遲疑:“小梁,這案子我不想接,能否推掉?”
梁晨一愣,為難道:“上司派下來的差事,怎可說推就推,除非有充足理由。”
郭蟈兒打算全力調查小市那家“偽鈔兌坊”,為高瞻挽回損失,但又不便明說,正琢磨著找個啥借口,就見門簾一挑,廂軍十將溫和衝了進來,急切道:“郭班主,你家起火了!”
紀家橋,郭家小院前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軍巡鋪(消防隊)的鋪兵推來了裝著水囊、麻搭、火叉、大索等器械的滅火車,有用啷筒(救火水槍)噴澆火焰的,有維持秩序的,有負責搶救財產的,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當郭蟈兒和梁晨跟隨溫和趕來時,大火基本被撲滅了,鋪兵們正在搜檢火場。
溫和早前被任之初調到了軍巡鋪,執掌“防隅軍”,他在半個時辰前接到望火樓傳來的報告,得知紀家橋街尾人家失火,主戶是雲起堂的班主郭雲麒,連忙派遣鋪兵前去撲救,自己則親自到北瓦通知。
附近的鄰居圍在警戒繩外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一個蓬頭垢麵的男子站在人群後,雙目中透出陰森冷光。
溫和邁入郭家小院的大門,向下屬詢問一番後,轉身朝著郭蟈兒、梁晨招手:“二位可以進來了。”
郭蟈兒疾步走進院中一看,他居住的西屋燒得最嚴重,裏外一片焦黑,正屋也受到了波及,有少許毀壞,東屋則完好無損。
溫和皺眉道:“據檢驗,這場火應該不是意外,因為我手下鋪兵在西屋中發現了裝菜油的小壺,但裏邊是空的,而床榻、帷帳、書架上卻有不少油跡。”
“你是說有人故意縱火?”郭蟈兒一愣,隨即大罵道,“這特麽哪個混蛋幹的?若讓我抓到了,絕不輕饒!”
溫和眉梢一挑:“郭班主,你最近可曾得罪了人?家宅失火,損失財物事小,自身安全為重,必須做好防範呀。”
“得,這下子你倒是理由‘充足’了。”梁晨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溫和聽見了,不解道:“什麽意思?”
“哦,小梁托我辦件事,我想推脫,正好家裏發生了火災,不就有理由了?”郭蟈兒趕緊掩飾道。
溫和也認得梁晨,知道他是皇城司的親事官,心說這郭雲麒還真神通廣大,跟官場中各“部門”都能搭上關係!
本著“戲比天大”的原則,八寶和秦時月硬是堅持演完了已售票的場次,才匆匆趕回了紀家橋,等忙於訟案的高屋和到雲機社談事兒的白雲幻也回來時,軍巡鋪的鋪兵已然撤走,夜幕也漸漸降臨了。
麵對滿院狼藉,大家都氣惱不已,圍坐在石桌旁“開會”,郭蟈兒費盡心血寫的那些戲本子全燒成了灰燼,他的心情差到了極點,幸虧祖師爺東方朔的畫像收藏在正屋中,免遭此劫。
八寶伸手拍了拍郭蟈兒的肩膀,安慰道:“別難過啦,本子沒了再寫新的,隻當練筆了。現在首要問題,是解決你的住處。”
高屋接口道:“回頭我讓老王帶工隊來修葺西屋和正屋,我家裏東屋還空著,兩位師兄可以……”
他話音未落,就聽得外麵“咣咣咣”響起了一陣敲門聲,便起身走去開門,驚訝道:“秋姑娘,你怎麽來了?”
門外含笑站立的,正是西湖花魁秋旖旎和丫鬟小霜。高屋請她主仆二人進了院子,大家紛紛起身招呼,秋旖旎一一回禮,而後對郭蟈兒開門見山道:“雲麒,聽說你的屋子被燒毀了,如不嫌棄,可到我的秋波舫暫住數日。”
八寶聽了,心想這話說的真有技術性,若不答應就是“嫌棄”她了。正等著看郭蟈兒如何藉詞婉拒,卻見他略一沉吟,竟然點頭道:“那叨擾秋姑娘了,我去簡單收拾一些隨身用品,待會兒便跟你們上船!”
正屋裏,郭蟈兒一邊往自製的背囊裏塞衣物,一邊對八寶道:“我屋裏東西都燒光了,先借你的用下,還好金銀會子和契約合同一直由你來保存,沒有太大的錢財損失。”
八寶不解道:“你幹嘛要上秋波舫啊?咱們去建瓴家湊合住著就行啦。”
郭蟈兒走到門邊查看,確定屋外沒人,就從懷中拿出一個青緞子釘珠的織錦包,低聲道:“月盈會那晚,我剛在百花畫舫上收了董澤的這件東西,不久他就遇害了,現在咱家又莫名其妙地被人縱火,難道隻是巧合?”
八寶眉頭皺起,問道:“因此你決定接受皇城司的任務,偵辦此案?”
郭蟈兒點點頭:“秋姑娘跟百花仙子交誼匪淺,我打算通過她,去調查當天董澤在百花畫舫的經曆。”
八寶還是替他擔心:“據說秋波舫從未有男子留宿過,你現在一去就住好幾天,不怕惹來流言蜚語?再傳到郡主耳中,更難解釋了。”
郭蟈兒坦然一笑:“清者自清,管別人說啥呢。至於趙泠,我直覺她會信任我的。”
八寶無奈道:“好吧,但願你的直覺準。對了,董澤會主動付定金,還讓你之後將荷包還給他,其中必有蹊蹺,這是個燙手山芋呀,你可要注意安全。”
郭蟈兒背上布囊,跟八寶來了個大擁抱,信心十足道:“師哥放心,我一定笑將敵人埋山澗,勝利高唱凱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