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奮鬥在武俠世界> 23.略有小成.鎮岳訣

23.略有小成.鎮岳訣

  紅果蘆薈里蘊含的靈藥之力異常強盛,被鎮岳決內力全數吞噬,這就是柳蒙內力為何一下增長近十倍的原因。 

  向守山對小徒弟獲得這等機遇並無多少欣喜,反而更是嚴厲起來。命柳蒙除了ri常練劍外,其餘的空閑時間全部用來修習鎮岳訣。一是鞏固內力根基,免得這膨脹內力因沒有jing煉而白白流失。二是熟悉掌握內力特xing,以求早ri達到略有小成境界。 

  鎮岳訣作為一種高級內功,派中前輩曾將其嚴格分為六重境界,以示區別各階段的威力。如:初練內功並掌握內力基本運行的初窺門徑,完全掌握內力特xing並運用自如的略有小成,以及後面的駕輕就熟、融會貫通、出神入化、返璞歸真等四重境界。 

  按照大師兄何不畏的說法,本派歷代不乏天縱之才,但能將鎮岳訣修習至返璞歸真境界的,只有創派祖師劉輕舟和第二代掌門祖師獨孤劍兩人而已!光是融會貫通境界,幾百年來能夠在三十歲之前達到的,也只是寥寥幾人屈指可數。 

  何不畏資質極佳,已經修習鎮岳訣有七年光yin,至今也不過略有小成巔峰,想要更進一重到駕輕就熟,最少還須再下兩年苦功。 

  也就是說,柳蒙如果想要在一年內達到略有小成,即便有紅果這等奇珍相助,也是極為艱難。因此勸柳蒙做好心理準備,拋棄掉一切雜念,把全副身心都貫注到修習鎮岳訣上,這樣方有一線希望。 

  師父的解釋,和大師兄的提醒,使得柳蒙心中jing惕萬分,異常重視起內功修習。原因無他,吞進肚裡的好處,哪有再吐出來的道理! 

  於是,扣除掉吃飯睡覺以及例行習劍的一個時辰,其餘時間,柳蒙全部是在打坐吐納中度過。就連上個茅廁都是一路小跑,生怕耽誤時間,更別提參與師兄弟幾個去侃大山了。 

  這樣的拼搏,這樣的辛勤,所帶來的收穫也是極大。 

  全心投入的兩個月時間,吞服紅果所化成的內力,已經基本上jing煉完畢,現今柳蒙體內運行的,全是純正的鎮岳訣內力,威力又是增加不少。 

  一塊枕頭大小堅硬山石,柳蒙聚運起十成內力一掌拍出,可將其打地粉碎。如果用起流雲掌的破字決,手掌拍擊之下的石頭全成齏粉,吹落後可顯出三寸多深的清晰掌印! 

  這等成效,已經完全超出師父向守山的估計。如同名醫問診一般,又自探視柳蒙丹田變化后,針對實際情況,向守山開出第二道方子。 

  減少每ri修習鎮岳訣時間,讓急劇擴充的經脈適應一下,jing力可轉到熟悉內力特xing上面。比如內力與劍招間的配合就需要多多磨練,原本因內力不足,難以支撐的穿雲縱身法也得開始練習。 

  柳蒙是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清楚自己在武學修鍊上面,純粹是個菜鳥。而師父向守山是經過門派系統培訓過的,經驗很是豐富,自己當然要老實地聽從於他了。 

  當下每ri的修習流程又進行了更改。每ri晨間、睡前,各運行鎮岳訣兩個周天;上午練習輕功,不止是穿雲縱,就連八步趕蟬和雁行功這兩門地上移動身法也重新練習,畢竟在鎮岳訣內力催發下速度和移動距離都有不小的變化。 

  下午則是習劍的時間。三十六招迴風落雁劍法完全從頭練起,每一招都利用遊戲附帶的修鍊輔助空間進行拆解,然後每一個動作都帶上內力,反覆做滿上千遍,達到心隨意生、劍隨心動的地步。這樣再組合到一起時,劍招就更加隨心所yu,銜接轉換間極為完美。 

  把劍法琢磨通透,柳蒙並不滿足。自從在馬鞍山那看過大師兄何不畏如同劍仙般縱橫飛馳后,心底就一直羨慕不已。對衡山派聞名於天下的劍法與輕功兩樣,也有了最直觀的感觸。 

  於是,劍法與輕功的配合,這種比較高難度的課題,又成了柳蒙每ri思索最多的內容。 

  好在大師兄何不畏近ri也很清閑,師父兼掌門向守山並沒有派遣他去幹什麼差事。在受到柳蒙的請求后,何不畏盡其所知的對小師弟進行教授,把自己十餘年來最擅長的輕功心得,完完本本地進行講解。 

  就在這每ri十分充實的修習中,柳蒙的實力緩慢卻堅定地攀升著。而避居深山險峰的衡山派,也在盛夏酷暑之際迎來了今年第一波來客。 

  客人能在茫茫群山中找到衡山派駐地,自然不是外人。乃是同為五嶽劍派的華山派新任掌門馮難敵。 

  今年的新年初,華山派黃真將掌門之位傳與大徒弟馮難敵時,曾經邀請盟友前去觀禮見證,當時衡山派也派了二弟子庄不重前去,並將衡山派位置現況通報給五嶽劍派的幾位盟友。所以馮難敵才能找到祝融峰頂。 

  跟隨馮難敵前來的還有兩位壯年漢子,一名馮不破,一名馮不催,卻是馮難敵的孿生兒子,在江湖上掙得外號叫兩河大俠,也是華山派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 

  馮難敵此次前來衡山,一是遵循五嶽劍派同氣連枝之意,接任華山派掌門后,其餘四家門派都需要上門拜訪一遭,以便加深加深感情。二是馮難敵有心將五嶽劍派重新擰成一股繩,但衡山派二十多年前遭受重創,遁入深山不問世事,究竟實力如何,卻要親眼見過才行。 

  待見到向守山及胡元林兩人後,馮難敵不免大失所望。一個已未老先衰,身形佝僂,宛如普通村夫老者;一個雖jing壯當年,右手卻已殘廢,再也用不了劍。 

  下面的第十六代幾名弟子,雖然資質都是上等,卻年歲稍小,都未出師,料想武功也高不到哪裡去。那掌門大弟子何不畏到還可以,可惜又得擔負門派諸多責任,代表衡山派掌門和各友好門派交往,不能夠下山行走江湖。 

  衡山派此等青黃不接的情況,馮難敵也不便多說,只好把中興五嶽劍派的念頭稍微一提帶過,多揀那如今各地義士的抗清動向,介紹給久居山上消息閉塞的向守山二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