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著過的!
李世民把兒子過繼給建成、元吉是為了收買人心,是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畢竟是他先絕了人家的子嗣在先,多少有些說不過去,所以這就成了不得不為之舉。
但李承乾不同,且不說,他沒做過什麽手足相殘之事,對諸皇子多有照拂,也不太計較他們的過錯。單說他現在隻有二子,這就願意過繼給弟弟一個,那這胸懷可不是其他有子嗣的皇子能比了的。
老實說高明的舉動真是出乎李世民的意料,與這幾天聽的那些陳詞濫調的相比,果然還是我兒甚知朕心。李世民絲毫不還以兒子的誠意,他太知道高明的脾氣了,如果是他不願意的事,別說是長孫無忌了,就是弄個神仙來都沒用。
“高明啊,來,坐到父皇這!”,笑著招了招手後,把李承乾拉到了身邊,繼續說道:“高明,你的孝悌讓父皇很感動,可這事是不是在商量一下,畢竟這關乎醫兒的一生的榮辱。如此倉促的將他過繼給簡兒,那他將來可是要埋怨你的。”
將心比心,李世民即是父親,也當過皇子,對於屁股下麵這獨一無二,唯我獨尊的位置,凡是有機會坐上來的人,誰心裏不是癢癢的,他當年就是不甘心做一個親王才孤注一擲發動玄武門之變的。
等自己百年之後,高明當上皇帝,那作為皇子的李醫,很有希望入主東宮,成為下一位後繼之君。可高明現在這麽一搞,就相當於在他還不說話的時候,剝奪其繼承皇位的權利,在李世民看來這勢必會讓孩子埋怨他一輩子的。
“父皇,簡弟年歲不夠大婚,如果再沒有子嗣承繼爵位,那就代王一脈就絕嗣了,他是兒臣看著長大的,作為兄長兒臣怎麽能若無其事的坐視弟弟絕嗣呢!所以即是父子之情再難以取舍,醫兒長大後會不會怨恨兒臣,如今也全然顧不得了。”
恩,高明話說完,李世民臉上的笑意更濃了,高明今日不忍作視李簡絕嗣,那明日也不會絕了青雀與為德的子嗣,如此一來,自己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可以坦然麵對太武皇帝。
順便把那句“父子相疑,兄弟相殘”的話原封不動的還給他,讓他沒有笑話可以看。再者說,高明還年輕,將來可以有很多子嗣,過繼給弟弟一個既不影響子嗣傳宗接代,也不影響國祚傳承,兒子的一番好意怎麽能拒絕呢!
至於李簡的歲數雖然還不夠作父親的,但輩分畢竟在那裏擺著呢,不是嗎?
了然的點點頭後,李世民扭頭對長孫無忌說:“輔機,看到沒有,高明果有長兄的風範,既然他說了,那朕也沒有理由不同意。傳旨:宗正寺將李醫的諜譜移到李簡名下,中書省即刻草招,擬晉李醫為代郡王,食親王俸,承繼代王食邑,待其成年之後,即晉位代王。”
“諾,老臣下去之後,即刻遵旨行事。正所謂一代勝過一代,太子殿下情義深重,不忍弟弟絕嗣甘心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皇室將來無憂矣!老臣僅為陛下賀,為大唐賀!”,說完,長孫無忌還依著規矩給皇帝行了個大禮。
好好好,李世民一連說了三個好字,由此可見他心裏的喪子之痛被兩人寬慰的差不多,長孫無忌的話正中下懷。興致高了,那飯量自然就好了,李世民拉著甥舅二人來到了桌子邊,招呼二人入座一起用膳,而且還用的還比平常多了不少。.……
差事是皇後給的,李承乾辦完了差自然要到皇後那裏去說一聲,聽到兒子付出了這樣的代價才把皇帝的神兒叫了回來,長孫皇後長長地歎了口氣。長孫一脈承接了這分尊榮,那就得為付出相應的代價,從自己把恩寵分享給其他嬪妃,到高明把兒子過繼庶出的皇子。
自古皇權如兒戲,別看皇帝對長孫一脈恩寵一日勝過一日,可要是不知道收斂,處處謹小慎微的伺候,那他隨時可能改變既定的儲位人選,不過就是與群臣打個招呼罷了。
是,高明手下是有不少能征善戰的軍隊,在軍中的威望也很高,但這一切都是在皇帝的默許下才擁有,與這位馬上天子相比,高明差的還遠呢!隻要他輕輕的吹一口氣,那高明的六率頃刻間就會消散。
兒子能看到這一點,證明他真的長大了,成熟了,知道君臣父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靠親情能維持住的,有些時候適當的自我犧牲才是最好表達忠心的方法。
看著母親一臉愁容,李承乾把去了皮的果子切好放在盤子裏推到了長孫的麵前,然後笑道:“母後,不過是名義上的事不必那麽較真,您的孫兒不還是您的孫兒嗎?”
“說的輕巧,那能一樣嗎?東宮是正朔,代王是藩王,從宗室的角度來看,那關係差遠了!”,長孫搖了搖頭,對盤子裏的水果一點食欲都沒有。她說的弊端,正是皇帝看到李承乾情義為真的原因之一。
從宗室禮法上講,即使李醫繼承了親王的爵位,可等李承乾或者李象當了皇帝,那他作為名義的侄子和堂弟,子孫就不能享受不降,或隻降一級爵位的法度。到了他兒子繼承爵位的時候最多就是個國公,也許是個縣公,直接就從帝係一脈出去了,這未免有些太不公平了。
在這個時代,從宗室到諸勳貴,有那個貴族不是為了讓子孫能繼承高一點的爵位,享受著最頂尖的貴族權力而活著的。
“母後,多慮了,您也說了,這都是二三十年以後的事了,有兒臣在您又有什麽可擔心的呢!”,皇權如兒戲的道理,不僅長孫皇後明白,李承乾更是玩的很溜,君主們從來都讓自己的背信棄義,顯得那麽冠冕堂皇。
此舉一是為了哄皇帝高興,二是規避手足相殘的風險,等自己對皇室整改的計劃一一實現以後,那爵位這點小事根本就不是問題。
長孫皇後不知道兒子心裏是怎麽想的,可她聽明白了高明有在皇帝百年之後反悔的意思,這讓即無奈,又想笑。這家夥都是兩個兒子的父親了,還這麽調皮,就不怕皇帝想明白後抽他嗎?
對於長孫的疑問,李承乾將果盤端起來後,笑著回道:“不聾不啞,不做阿家翁,母後怎麽知道父皇不明白,他看的結果,看的是貞觀一朝,至於以後嘛,他老人家願意糊塗著過。與一個親王爵位相比,大唐需要他老人家操心的事兒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