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氣異常的史仁基
史仁基確實是個痛快的漢子,說到那做到哪,和魏征二人用完午膳後,就去正堂和長史交接了印信,請他代領刺史一職處理寧州的一切政務,然後十分瀟灑回來問他們什麽出發。
有一個詞叫“歸心似箭”,竇寬不知道用在魏征的身上是不是合適,連特麽驛站都不住,一個勁兒催促著往長安趕,不知道還以他們家婆娘老蚌含珠要生孩子呢!
長安,大理寺監牢,史仁基穿著髒兮兮綠官袍,翹著二郎腿躺在草堆上,嘴裏叼著一根草哼哼著小曲。就在他快睡著的時候,門外的鐵鏈被打開了,穿著便服的竇寬臉上帶著邪邪的笑走了進來。
“樂陵縣侯,走吧,你該出去了!”
“上哪去,出紅差還得等午時三刻吧,下官這堂還沒過呢,咋的,魏征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了,殺個刺史都不用過堂、請旨了?”
“過堂?行,那咱也得準備一下吧!”,笑了笑後,竇寬自顧的坐了下來。
“準備過堂關我屁事,下官是拿糧食換爛穀子了,但可跟韋挺那老混蛋不同,至於上差們怎麽想就怎麽判吧!咱不是那搖尾乞憐的人。”
“行,你小子特麽有種,都敢把老鼠肉喂當朝的宰相了,有什麽意外之舉也就不那麽驚人了,滿朝文武中,你絕對獨一份的膽大包天!”,衝史仁基伸了伸大拇指後,竇寬拍了拍手,一旁的衙役就拿進來一套便服。
“換上吧,跟本官去見個貴人,瞅你那髒兮兮的樣,太不成體統了。”,話畢,竇寬還用袖子遮了遮鼻子,這大理寺的衛生條件太差了,好好人才在這關幾天啊,就很特麽造成逃荒似的。
恩?這位竇尚書到底是啥意思啊?這裏是大理寺監牢好不好,是國家的刑獄重地,就算他是朝廷重臣,這犯官也不是他想帶出去就帶出去吧!再說,如果判定自己沒罪,那就直接開文書釋放豈不是更方便,弄這麽些花花事幹嘛!
尤其還是見貴人,見特麽啥貴人啊,大唐的律法是有議親議貴的說法,可自己這麽在朝中沒什麽人脈的縣侯來說,根本就指不上好不少。
頂著一頭霧水,史仁基被領到西市的一處麵攤,除了一個長相憨厚的麵攤老板外,就是一個丹鳳眼的青年,那裏有什麽貴人。不過,這個青年卻長得很眼熟,多年未回長安的史仁基實在是想不起在那見過這人。
“來,坐吧!”,那青年對史仁基招了招手,然後又吩咐麵攤也給他和竇寬下兩碗麵。
“史仁基,先輔國大將軍-史大奈的次子,因其父蒙蔭於貞觀三年五月授樂陵縣侯,……,貞觀四年任並州大都督司糧參軍,次年五月轉任寧州刺史。史仁基,你是個糧官出身,自然知道好糧食和爛穀子之間的區別,能說說你為什麽這麽做嗎?”
聽著青年把自己的履曆搞的這麽清楚,史仁基心裏咯噔一下,當官的人誰不知道都水監和內衛是什麽樣的衙門,可自己犯的事也不是謀逆造反的罪啊,怎麽把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家夥整出來了,咋地,還特麽想在大街上給自己上刑啊!
於是,火氣上來的史仁基麵帶不屑的說:“能找到富戶把好糧食換成爛穀子和草料,本官倍感欣慰,這說明本官在寧州這幾年沒有白幹,在豪紳麵前還有幾分薄麵的!”
吃了幾口麵後,史仁基繼續說:“是不是不明白,本官浪費了公帑,差點耽誤春耕之事,還羞辱了宰相,竟然還敢如此囂張,不似大多數官員一樣戰戰兢兢?”
聽到對麵的青年說“請賜教”三個字後,史仁基給他和竇寬算了一筆賬,也把自己的委屈往外倒了倒,反正落到他們手就得不到好,那還有什麽不能說呢,老子先把嘴痛快再說吧!
在寧州,史仁基的政策是一斤好糧換五斤爛穀子,這就等於原本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能救活五個人。沒錯,這些散發著惡臭的爛穀子通常都是喂牲口的,可饑民還算是人嗎?
行將就木,快要餓死的人就不是人,他們就是人形的野獸,那就是畜生,隻要能活著,還分什麽好糧食,爛穀子,那都是好東西。草根,樹皮,死狗,蟲子,隻要能把填到肚子裏那有那麽多忌諱呢!
是不是覺得很震驚啊,別介,後麵還有呢,你們都是吃皇糧的,走到那都是前撲後擁的,你們看到的都是地方官願意讓你們看到的,至於那些犄角旮旯的醃臢事,你們的腦子永遠都想不到。
看到本官拿春耕的補貼換爛穀子就以為我是貪官,然後在衙門裏捧著那個叫孔老二寫的破書狠狠地罵上一頓!你們見過吃觀音土活活把自己脹死的人嗎?你們見過千裏平原所有的樹都沒有皮嗎?
行,就算你們沒見過,可不知道“易子而食”這個詞總該聽說過吧!當然,這書裏都寫著呢,你們肯定都學過。隋末時的那個南陽王,他手下的軍隊不就以人為食嗎?換成饑民道理也是一樣的。
本官確實親眼所見,這換孩子吃啊,也是有講究的,自己家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養大,舍不得吃,所以隻能和鄰居換著吃,我告訴你們那特麽就是鍋裏的一堆肉!
寧州屬於雍州下轄,那裏的土地有六成是魏王和各勳貴士紳的,他們是不用納糧服役的,當然富的流油,可這能代表老百姓也富裕嗎?
回過頭一打仗朝廷征兵爭糧,什麽時候不用在百姓身上找補,去年寧州是受了消災不假,可又是征兵又是納賦,這不一下把他們都掏光了嗎?能特麽不鬧饑荒嗎?
“兩位,為富不仁的人多了去了,這不拿真金白銀去,誰肯把東西白給你。要是沒我換來的爛穀子,朝廷在寧州看到的是隻能是累累被啃食幹淨的白骨和一群吃人的行屍走獸罷了!徒費國帑、耽誤農時罪我認,可老子不是貪官,不能頂著貪官汙吏的帽子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