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學霸從改變開始> 第514章 遊學伊始

第514章 遊學伊始

  第514章 遊學伊始 

  望著顯示屏上,這突然出現的「0/⑩」。 

  陳舟陷入了迷茫之中。 

  這是系統里從未出現過的內容。 

  陳舟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猜測這些符號的含義。 

  「被圈起來的10,是更大還是更小了?如果按照論文里的序號排列的話,應該是小了……」 

  就在陳舟胡亂猜測時,系統的提示音隨之到來。 

  「特殊說明:鑒於宿主數學學科已達到Lv8,故正式開啟滿級升級模式。」 

  「滿級升級模式規則如下:」 

  「1、凡一門學科達到Lv8等級,該學科即開啟滿級升級模式(語言學除外);」 

  「2、滿級升級模式開啟,原有屬性經驗值將不可用,開啟學科將有新的升級條件;」 

  「3、滿級升級模式開啟后,對應學科任務,將自動轉換為滿級升級任務,具體請查看任務詳情。」 

  「恭喜宿主,在成為學霸的道路上,終於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請宿主再接再厲!」 

  在最後鼓勵了陳舟一句之後,系統的提示音便消失了。 

  但這沙雕系統所提升的內容,卻是令陳舟既疑惑,又驚訝。 

  他沒想到,這個系統還會根據等級的不同,開啟不同的模式。 

  他也沒想到,這最後通往Lv9滿級的道路上,居然有一個滿級升級模式。 

  這是最令他驚訝的。 

  顯示屏上,陳舟的個人信息已經暫時隱去,取而代之的正是系統提示的內容。 

  陳舟來回觀看了好幾遍,直到這些內容消失。 

  「這意思就是,以後每一個學科升到Lv8之後,都會開啟滿級升級模式,除了語言學……」 

  「然後這個滿級升級模式,就是針對每個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 

  「再加上滿級模式開啟后,對應學科任務的轉換……」 

  陳舟在腦海里不斷地解讀著這個規則,嘴裡也不停的嘀嘀咕咕著。 

  「換句話說,就是數學升到Lv8等級之後,將不再採用原來的自然科學經驗值進行升級了?而數學課題所獲得的任務獎勵,也不再是自然科學經驗值了?」 

  想到這,陳舟頓時看向「數學」那一欄的「0/⑩」。 

  又掃了一眼其它的學科,確實都沒有變化。 

  只有數學在升到Lv8之後,發生了改變。 

  「看看任務欄,應該就知道了……」 

  這樣想著的陳舟,視線持續下移,最終定格在不斷閃爍的「任務欄」上。 

  伸手,點擊「任務欄」按鈕,陳舟進入了任務模板界面。 

  和前面數次完成任務后,重新刷新的任務不同。 

  這次,不只是完成的任務,刷新出了新任務。 

  原本為了數學學科服務的任務1,也發生了改變。 

  雖然任務的內容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任務1模塊的界面和任務的獎勵,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原本都是普通的任務界面,就像遊戲里領取任務后的界面一樣。 

  但是現在,任務2和任務3還是那個樣子,任務1卻蒙上了一層淡金色的光。 

  這層淡金色的光,就繞著任務1的區域,照亮著任務1里的內容。 

  「丫的,這就是滿級升級任務嗎?把普通任務,升級成了『金色傳說』任務?」 

  陳舟雖然覺得這個界面有些花里胡哨的,但是看著還是挺舒心的。 

  「任務獎勵的話……我擦?逗我呢?不低於哥德巴赫猜想等級的數學課題?」 

  陳舟看著那被一層淡金色光暈捕捉的任務獎勵,不由得爆了出口。 

  他終於明白那個「0/⑩」裡面的「0」和「⑩」是什麼意思了。 

  「0」代表完成的課題數量! 

  「⑩」代表所需完成的課題數量! 

  而這個課題的難度,必須要不低於哥德巴赫猜想! 

  也就是說,陳舟必須要完成10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級別的數學課題,才能將數學從Lv8升級到Lv9! 

  這任務,不可謂不艱難! 

  「系統,你是不是在逗我呢?千禧難題,一共也就7個,你這未免也太強人所難了吧?」 

  陳舟忍不住再次吐槽道。 

  和以往一樣,系統沒有任何回應。 

  又看了看這發生改變,被淡金色光芒籠罩的任務1。 

  陳舟很是有些憂鬱。 

  「還10個哥猜這一級別的課題,你咋不幹脆說黎曼猜想呢?」 

  說完之後,突然想到什麼的陳舟,又趕緊說道:「哥猜這一等級,就哥猜這一等級吧,我努力,我努力還不行嘛……」 

  說完之後,見系統仍舊沒有回應,陳舟才悄悄鬆了口氣。 

  他倒也不是怕別的,就怕這沙雕系統一根筋,別有什麼隱藏指令之類的。 

  一聽他說黎曼猜想,就真給他改了任務,換成10個黎曼猜想級別的課題。 

  那可就真的好玩了…… 

  「一個課題,代表一個①,數學想升到Lv9滿級,看來是繞不過10個①了……」 

  陳舟覺得這沙雕系統大概是想讓他一個人完成半個世紀,乃至一個世紀的數學研究。 

  就連他的那張數學藍圖,也未必頂得住這一任務的要求。 

  但對於陳舟而言,他也很想看看Lv9的風采。 

  思索了片刻,陳舟順著這一任務的目的,大致理了理可能的數學難題。 

  便放下對這一「金色傳說」任務的糾結,轉而看向新刷新的任務2。 

  「2、脫胎於理論,綻放於未來的材料之美!」 

  「任務描述:宿主以絕對的完美之姿,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求學生涯!兩篇頂級研究成果,足以載入數學和物理學的史冊!」 

  「在膠球實驗課題的研究中,相信宿主也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那麼,既然有著創新之心,也有著探索未知的慾望,何不趁機抓住這一點不同,尋找那背後的材料?」 

  「請宿主抓住那已經露出些許容貌的創新靈感,對粒子探測器的相關材料,進行深入的研究!」 

  「任務獎勵:根據宿主在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學術成果,進行綜合考量,獎勵自然科學經驗值和應用科學經驗值。」 

  「注意:任務2的時間,不做限制要求,但請宿主珍惜時間,及早完成!」 

  雖然任務2依舊是樸素的白板任務,也脫離了原本本科到研究生的生涯規劃。 

  但是,任務2的內容,卻是令陳舟眼前一亮。 

  陳舟意識到,系統隨著他身份的不斷轉變,也在不斷地調整任務內容。 

  完成了求學生涯的他,也終止了這一求學類的任務。 

  轉而開始出現的是和數學物理學並列的學科類任務。 

  而且這類任務,所抓住的是他在之前課題中,靈感迸發的關鍵。 

  促使他去深入研究這其中的價值。 

  陳舟覺得這一點,是真的挺不錯的。 

  陳舟默默看了看任務模板界面的三個任務,分別主導的是數學、化學、物理學。 

  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陳舟嘀咕了一句:「求學生涯的結束,也意味著我學術生涯的真正開始!」 

  這次任務的完成,也算是陳舟的一次轉變,身份的轉變,以及未來的轉變。 

  沒在系統空間再多逗留,陳舟直接退出了系統空間。 

  看了眼書桌上梳理課題方向的草稿紙,陳舟重新拿起筆,開始仔細規劃。 

  數學的藍圖,被陳舟拓寬了邊界。 

  這是為了他那隻差一級,卻橫亘著10個哥德巴赫猜想級別難題的數學滿級。 

  此外,關於任務2和任務3的規劃,陳舟打算在遊學開始之後,再視情況而定。 

  畢竟,任務3需要他加入課題組才行…… 

  在陳舟和弗里德曼準備著學術交流事宜時,物理學界也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隨著諾貝爾物理學家獎的評獎工作的開始。 

  引力波的發現者,雷納·韋斯的名字,也開始再一次頻繁出現在新聞之中。 

  如果說去年因為時間問題,韋斯教授沒有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話。 

  那今年的他,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將要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他的呼聲,可以說是所有候選人中最高的。 

  當然,引力波的發現,肯定不止雷納·韋斯一個人的功勞。 

  加州理工的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在LIGO發現引力波這一事實上,同樣有著決定性的貢獻。 

  尤其是基普·S·索恩,更是當今世界上研究廣義相對論下的天體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也因此,一個引力波的發現,促成了三位諾獎熱門候選人。 

  此外,還具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競爭資格的,就只有粒子物理學界的大發現——SLAC的膠球實驗了。 

  膠球相關聯的人,自然就是陳舟了。 

  作為SLAC最後的對撞機實驗計劃的「真正主導者」,陳舟在膠球的發現一事上,有著巨大的貢獻。 

  在之前SLAC的那場報告會之後,有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披露膠球實驗的部分細節。 

  這時,物理學界乃至整個世界,才真正意識到,陳舟在膠球實驗中,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更有不少物理學家直言,是陳舟以一人之力,為整個物理學界,找到了傳說中的膠球! 

  故而,在引力波成為大熱的當下,膠球成為了唯一的競爭者。 

  而陳舟,儼然成為了,除雷納·韋斯之外的,諾獎第二熱門候選人。 

  陳舟的獲獎熱度,甚至比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還要高上一些。 

  關於陳舟能否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話題,也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 

  這裡面,有一個觀點其實蠻有意思的。 

  就是,有些人覺得陳舟已經足夠幸運了,在21歲的年紀,便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解決了膠球實驗的理論難題,發現了膠球。 

  他應該可以等一等,讓那些也有著足夠貢獻的人,先拿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畢竟,陳舟的年紀足夠小,就算下一屆再拿也一樣。 

  只不過,這一觀點一出來,就立馬收到了大量的評論。 

  有人列舉了每年諾獎得主的年齡,以及他們的獲獎理由,再據此推算每位獲獎者等待的年月。 

  也有人一上來就懟了回去,諾獎評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齡。 

  事實上,每年排隊諾獎的人,遠不止LIGO的三位教授。 

  其後,有著許多在多年前就發表了一定份量的研究論文,卻始終排不上的人。 

  而諾獎,也從來沒有說,年齡小,就應該等的說法。 

  一切,終歸還是憑實力。 

  網上的討論固然熱鬧,物理學界的議論,也固然精彩。 

  但真正頭疼的,卻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委員會。 

  此時,瑞典的皇家科學院里。 

  「卡羅爾教授,能告訴我你最終的決定是什麼嗎?」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委員會辦公室內,委員會成員納爾多·帕克教授,頗為頭疼地問道。 

  本來,按照諾貝爾獎的評選流程,各諾貝爾委員會都會在每年9月前,發出徵求提名推薦書,要求提名人在次年2月1日前,送回推薦候選人名單及其成就說明等資料和推薦意見。 

  然後各委員會就會開庭詳細審議,在6月1日前,依據反饋的推薦信息,提出推薦名單。 

  再委託專家調查,審閱調查報告,認真討論評比,嚴格篩選名單。 

  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也就表明了,諾貝爾獎候選人的篩選,是在2月1日前,就有了大致範圍的。 

  新一屆的諾貝爾獎,也將在2月1日前反饋回來的名單中,進行評選。 

  而陳舟和膠球實驗,卻是在2月1日後的。 

  偏偏膠球的發現還是粒子物理學界,極為重要的一件事。 

  更偏偏,陳舟還是幾乎以一己之力,帶領SLAC發現的膠球。 

  那這個成就和這個貢獻度,自然地,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們,就不能忽視了。 

  再加上,在陳舟發現膠球之後,評獎委員會連續地開始收到關於陳舟的推薦信。 

  他們更不能放任不管,等到明年了。 

  因此,本來已經有了大概名單想法的評獎委員會成員們,又得頭疼的考慮,該不該讓陳舟拿獎。 

  「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膠球的發現,值得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被稱為卡羅爾的人,認真的說道。 

  聞言,納爾多·帕克教授看了卡羅爾一眼,沒有說話。 

  …… 

  在物理學界如火如荼的討論諾獎歸屬時,陳舟也終於和弗里德曼教授,確定了學術交流的行程。 

  他們的第一站便是歐洲的CERN。 

  對陳舟而言,畢業之後的遊學計劃,也算是正式開始了。 

   感謝書友焰紅雪打賞的100起點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