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增賦稅風波
“丞相,言之有理!”軒名澈思量一番,覺得可行。便擬了道聖旨,將增加商品賦稅之物。一一列出!
京內商戶最先獲悉,紛紛不想自己貼銀子。皆變動價格,偶爾一些雅士進入瓷器店。一位儒雅男子執起一花瓶,仔細觀察。很是心儀,他問道:“店家,這花瓶多少銀子?”
“七百兩!”店家站在儒雅男子身邊,微笑著說道。
儒雅男子眉頭微皺,說道:“之前在下在貴店,買了一件成色、大小相同花瓶。隻需六百八十兩,為何此花瓶貴二十兩?”
“公子,皇上下旨增加賦稅。我等亦是無法,隻能漲二十兩!”店家無奈的說道,若是他不漲價。每賣一件商品貼幾十兩銀子,辛苦積攢的銀子。哪經得起幾次補貼!
儒雅男子聞後,放下手中花瓶。二十兩銀子於他來說,雖不是筆巨款。但平白多出二十兩銀子,心中難免有些不悅。“在下雖看中此花瓶,奈何需多出二十兩銀子!”
說完便離開,店家想挽留顧客。卻不知如何開口,隻能眼睜睜看著顧客離去!
今日幾位顧客上門,皆因貴出幾十兩銀子。而不買店內物品!
夜晚降臨,京內幾家賣高端商品的商人聚在一起,幾人落坐在大廳。一位穿著錦衣的肥胖男人說道:“今日一些老顧客,皆覺我店內皮毛。比以往貴一百多兩銀子,而不願買!”
另一偏瘦錦衣男人說道:“我的店亦是如此!”
“皆因皇上增加賦稅引起,不防我等在宮門口請求皇上。撤回增加賦稅旨意!”另一位中年錦衣男人說道。
“好!”眾人一致認同,各回各家休息!
翌日,幾位錦衣男人跪在宮外。齊聲喊道:“求皇上,撤回增加賦稅旨意!”
守宮門士兵見狀,忙去稟報旭風。旭風聞後,進入大殿。此時正是早朝時辰,眾臣站在大殿內。旭風拱手說道:“皇上,京中商人跪於宮門。請求皇上,撤回增加賦稅旨意!”
軒名澈在腦中思量,而殿內戶部尚書拱手說道:“皇上下的旨意,豈能收回!”
增加賦稅,便能使國庫銀子充足。國庫銀子充足,戶部便能揚眉吐氣!怎能讓這幫商戶破壞!
“眾愛卿,以為此事應如何處理?”軒名澈問向殿內眾人,想知曉他們有何良策!
袁永之見自己計策初見成效,心中偷著樂。麵上卻一本正經的思索著,如今他思索出良策。亦是不會告知皇上,反而會聽其他大臣良策。再逐一破壞良策!
“皇上,撤回聖旨的確不妥。不防增加賦稅商品,皆可退一半賦稅!”一位站最尾王姓文官拱手說道。
“眾愛卿,以為如何?”軒名澈問向眾大臣。
其他大臣皆未想出更好之策,皆拱手說道:“臣,認為此策甚好!”
“皇上,臣認為此策不妥!退一半賦稅,國庫豈不是減少許多銀兩!不能因商人跪於宮門請求,便改變賦稅!”袁永之拱手說道。
軒名澈思量一番,才道:“國庫銀兩應需慢慢充實,不可操之過急。傳朕旨意,增加賦稅商品,皆退一半賦稅!”
“是!”袁永之不甘心的應允,小栓子拿著聖旨。前住宮門,打開聖旨。宣讀聖旨予跪地的眾商人聽,“朕念及眾商戶之難,增加賦稅商品。皆退一半賦稅!”
眾商戶小聲議論著,一人說道:“退一半賦稅,諸位以為如何?”
“先回鋪子,試賣。看情況再議!”另一商人小聲說道。
“好!”眾人一致認同,而後拱手說道:“多謝皇上!”
他們互相饞扶起身,回店內修改價格。將退回一半的賦稅,返予買商品之人。
賣瓷器的店家,在冊子上修改價格之時。餘光瞧見昨日想買花瓶的那位公子,忙放下毛筆。跑出店外,拱手說道:“公子,皇上方才應允。退一半賦稅,如今公子看中花瓶。隻需六百九十兩,便可買回家!”
儒雅公子有些猶豫,店家見他猶豫。忙繼續勸說,“公子,多花十兩銀子。便買入心頭之好,若公子猶豫不決。某日相通再來,此物恐已尋得主人!”
儒雅公子思量一番,覺得店家言之有理。他邊拿出銀子,遞予店家。邊道:“替本公子小心包好花瓶,送入府上。此花瓶本公子買下了!”
店家高興接過銀子,說道:“好呢!”
看來,想買出商品。又需多費一番口舌了!
眾商家聞瓷器鋪買出一件商品,紛紛效仿。使出渾身解數,推薦自家商品。比平日多費許多口舌,才賣出商品!
袁永之本想等商人,再前往宮門跪地請求。沒成想,商人竟努力勸說顧客購買商品!他這是幫皇上出了一良策,若此賦稅成功運行。國庫會日漸充盈!
袁永之坐在大廳紅木椅上,手握拳打著自己額頭。枉費他費盡心思,想扳倒皇上之策。到頭來,竟幫他漸漸坐穩皇位!
翌日,軒名澈坐在龍椅上。心情愉悅的說道:“丞相與王大人進言有功,朕賜丞相黃金百兩,錦匹五匹。王石官升一級!”
王姓官員與丞相皆站出自己站位,拱手恭敬說道:“多謝皇上!”
早朝在愉悅中散去,隻有袁永之鬱悶離去!
三位年輕官員結伴出宮門,劉姓與吳姓文官拱手對王姓文官說道:“恭喜王兄,官升一級!”
“多謝劉兄、吳兄!”王姓文官拱手回道。
“看來,皇上並非昏庸無能之輩!”吳姓文官邊走邊道。
“昨日丞相進言,在下心一直忐忑不安。憂心皇上采納丞相提議,不顧商人請求。沒成想皇上竟釆納在下提議!”王姓文官微笑的說道。
“昨日丞相如此進言,皇上竟賞賜丞相!”吳姓文官百思不得其解。
“在下聽聞,按商品增加賦稅。乃丞相向皇上提議,雖出現商人跪地,求皇上撤旨之事。最終有利國庫充盈,乃一功!”劉姓文官告知其中原由。
“原來如此!”王姓文官與劉姓文官一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