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正德二年,大國崛起!
工部尚書昂首立於朝班之中,此番鐵甲艦的完成,是他的驕傲!
“臣遵旨。”
這一刻,上至天子,下至百官,臉上無一不是激動之色。
鐵甲戰艦他們早就期盼已久,雖並未親眼看到,但單單從其圖紙、規模上,便能感覺到此鐵甲艦一出,無可匹敵!
其中,汪鋐最為激動,身為海軍總督日後鐵甲艦必然將入他的麾下。
若能親自指揮鐵甲艦作戰,他相信,普天之下任何一支艦隊都不得不避其鋒芒!
“臣等恭喜陛下~”文武大臣情緒激動的拜道。
笑容滿麵的朱厚照,微微頷首道:“這些時日來,愛卿辛苦了!傳旨,賞盛愛卿白銀萬兩,賜綢緞百匹。”
“臣,謝過陛下。”盛端明拱手拜道。
待至工部尚書退回於朝列內,戶部尚書粱儲上前拜道:“陛下,臣亦有本啟奏。”
“哦?!”
饒有興趣的朱厚照,笑著說道:“準奏。”
“啟稟陛下,各地藩王封地皆以收歸朝廷,由當地官吏暫為治理封地內的大小事務等。”
說至這般,粱儲將一本奏折從袖口中取出,拱手拜道:“陛下,微臣遵照陛下旨意,給藩王們留下一年糧餉後,將剩餘銀兩全部運送至京城。”
“這是各地官吏整理出來的大致賬冊,請陛下過目。”
聞言,朱厚照高聲說道:“快快呈上來。”
“遵旨。”
內侍太監急忙接過賬冊,恭敬地呈到朱厚照的麵前。
目光認真掃視著賬冊上的內容,當朱厚照看到各封地內的銀兩時,驚聲呼道:“整整兩千萬兩?!”
粱儲拱手拜道:“是的,這還是未曾將名人字畫、瓷器等納入其中。”
“如果一同算進去的話,預估已經達到四千萬兩左右。”
令朱厚照沒想到的是,各路藩王竟然會擁有這麽一大筆財富!竟超出了上任皇帝一年稅收的十倍左右。
“好!很好!朕的鐵甲艦有著落了!”朱厚照朗聲大笑道。
心中正考慮其他事的粱儲,拱手說道:“陛下,這封地一事已經收歸朝廷,當地官吏暫代職務,陛下是否需要重新派遣一些官員去負責?”
麵色微頓,朱厚照威嚴說道:“既然他們呆在各封地內不短時間了,想必對當地中的習慣、經濟等也有不少了解,就先讓他們負責吧!”
“命吏部做好考核,凡治理不善者,記錄在案,由吏部派遣功績突出者前往接管。”
“臣遵旨。”吏部尚書楊延和拱手拜道。
隨之站起身來的朱厚照,朗聲說道:“傳朕旨意,明日朕將親自前往塘沽口檢驗鐵甲艦下水情況,京師大小事務等,暫由內閣處理。”
“兵部尚書何在!”
聞聲,兵部尚書謝遷走出朝列,拱手拜道:“臣在。”
“朕命你調集十萬兵馬鎮守京師,凡在此期間,京中作亂者,一律處斬!”
“遵旨。”謝遷肅聲應答道。
“兩位閣老,京中大小事務,朕就交給你們了。”
劉健、李東陽拱手拜道:“請陛下放心,臣等定當不負陛下厚望。”
朱厚照微微頷首,雙目含光道:“此番朕前往塘沽口,多則七日少則三日便會返回,諸位愛卿切勿在此期間放鬆懈怠。”
“臣等遵旨。”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當朱厚照從朝堂上離去後,朝殿中的文武大臣們瞬間炸鍋了。
這次前往塘沽口檢驗鐵甲艦下水一事,皇帝並未在朝殿上點名讓誰親自陪同。
要是能親眼看到帝國鐵甲艦下水,該是何等的幸事?一時間,文武大臣議論紛紛,暗自祈禱著自己會不會是那最幸運的一個。
……
慈寧宮。
既然皇帝已經做好出宮的準備,自然是要向張太後她們辭行。
得聞天子要出宮後,張太後自然有諸多不舍和掛念,關心的說道:“皇帝,這次出宮時日雖短,但也要多帶些侍衛,注意安全……”
朱厚照微微頷首道:“請母後放心,兒臣明白。”
“這段時間,就勞煩二娘、三娘了。”
二娘、三娘點頭回應道:“不妨事,照兒一路小心啊!”
“嗯,兒臣先行告退。”
……
朱厚照前往了儲秀宮,抱著平安公主玩耍了一陣後,囑咐玲瓏在宮裏好好休養,原本是打算帶著她一起去塘沽,但是女人生了孩子要坐月子,玲瓏實在不方便離開。
……
養心殿內。
曹正淳、雨化田、戚景通三人躬身跪拜於大殿內。
朱厚照負手而立,威嚴說道:“朕明日前往塘沽口,京城決不允許出現任何意外,雨化田、戚景通,你們二人給朕守好皇宮,要是有一點差錯,朕拿你們是問!”
“臣等遵旨。”
“曹正淳。”
“臣在。”
“明日你帶東廠隨朕一同前去吧!”朱厚照平靜說道。
一抹喜色瞬間浮現在曹正淳的麵頰上,激動說道:“微臣叩謝陛下。”
先後兩次,皇帝出宮都讓他一同前往,可想而知自己在皇帝的心中是何分量。
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的曹正淳,堅定說道:“陛下,臣必保陛下無恙。”
朱厚照頷首說道:“你們都起來吧!”
“謝陛下。”
等他們三人離去後,朱厚照威嚴說道:“傳旨,命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明日隨朕一同前往塘沽口。”
“遵旨。”
次日辰時,宮門大開,滿朝文武大臣齊聚紫禁城宮門為天子送行。
有幸隨同天子前往塘沽口的戶部尚書、工部尚書二人麵帶激動喜色。
昨夜,當他們得知皇帝陛下命他們二人一同前往時,整整激動了一夜。
而未曾有幸隨同者,一臉羨煞的望著他們。
皇帝儀仗隊緩緩從宮門處走出,如若行宮般的龍輦緊隨於其後。
“百官拜別~”內侍太監高聲宣號道。
“臣等恭送陛下。”分列於兩側的文武大臣們齊身叩拜於地麵。
此番前往塘沽口,共出動八萬兵馬一路隨從,其中僅有三千餘人為皇帝儀仗、侍從等。
自京城到塘沽口將近六百裏,路途遙遠,為確保帝國陛下安全,三萬兵馬在前開路,五萬兵馬墊後,將龍輦嚴密護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