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吳蜀通好
收藏網址下次繼續看:""。
此時的東吳正在招待趙國的使者。
呂布派遣使者,來到東吳:“今蜀凋零,趙帝欲起三路兵取川,東吳可來接應。若得蜀土,各分一半。”
共分川土,這對孫權而言是一個不的誘惑。然而孫權卻拿不定主意,就怕呂布胃口太大,還要一口氣把東吳派去的兵馬吞了。他去請張昭,張昭推諉道:“陸伯言極有高見,可問之。”
此時的陸遜已經是東吳的名人了,退魏兵之後,孫權拜陸遜為輔國將軍,江陵侯,領荊州牧。可以江東兵馬都歸陸遜。孫權聽張昭的話,便派人去找陸遜。
陸遜:“臣料趙與吳皆無諸葛亮之敵手,然趙不可輕罪。今且勉強應允,整軍預備,隻探聽三路如何。若三路兵勝,川中危急,諸葛亮首尾不能救,主上則發兵以應之,先取成都,深為上策;如三路兵敗,別作商議。”
簡而言之,就是等著摘桃子。
這份策略不算高明,但很符合東吳的利益。孫權從之,對趙使:“軍需未辦,擇日便當起程。”
使者拜辭而去。
他命人去探察呂布的兵勢,卻是三路兵馬皆無建功,被蜀將利用山川之險,以及謀略之計不得進。蜀中有太多“一將守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孫權得知後,不得不感歎:“陸伯言真神算也。孤苦妄動,又結怨於西蜀矣。”
有人來報蜀漢遣使者鄧芝到,張昭:“此又是諸葛亮退兵之計,遣鄧芝為客也。”
孫權挑了挑眉,此時的他對蜀漢非常有心理優勢,於是決定先嚇嚇他。便命立油鼎,武士立於左右,各執軍器,等到油水沸騰時,召鄧芝入。
鄧芝入見,在宮門前看到兩邊軍士威風凜凜,各自拿著鋼刀、大斧、長戟、短劍,直列至殿上。他馬上猜透了孫權的心思,並無懼色,昂然而行。
等到了大殿之內,他又看見有大鼎油正沸,左右軍士正在望向他。鄧芝微微而笑,宦官引鄧芝在
在簾前,他見孫權,長揖不拜。
孫權卷起珠簾,對著鄧芝大喝:“何不拜!”
鄧芝昂然回答:“上國使,不拜邦之主。”
孫權聞言大怒:“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酈生齊乎!可速入油鼎。”
鄧芝聞言大笑:“人皆言東吳多賢,誰想懼一儒生!”
一個懼字,讓孫權惱羞成怒,實話,在劉備沒死的時候,他還真的是有點怕的。然而現在劉備死了,蜀漢人才凋零,他還有什麽怕的。
他冷笑:“爾欲為諸葛亮作客,來孤絕趙向蜀,是否?”
鄧芝淡淡道:“吾乃蜀中一儒生,特為吳國利害而來。乃設兵陳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孫權聞言,不禁有些羞愧。
他讓軍士退去,把油鍋搬走,讓鄧芝上殿,賜坐而問:“吳、趙之利害若何?願先生教我。”
鄧芝反問:“大王欲與蜀和,還是欲與趙和?”
其實孫權兩個都想要。
他:“孤正欲與蜀主講和;但恐蜀主年輕識淺,不能全始全終耳。”
鄧芝笑道:“蜀有山川之險,吳有三江之固:若二國連和,共為唇齒,進則可以兼吞
下,退則可以鼎足而立。今大王若委贄稱臣於趙,趙必望大王朝覲,求太子以為內侍;如其不從,則聯魏興兵來攻,蜀亦順流而進取:如此則江南之地,不複為大王有矣。若大王以愚言為不然,愚將就死於大王之前,以絕客之名也。”
孫權聞言,當即請鄧芝入後殿,以上賓禮招待。
他:“先生之言,正合孤意。孤今欲與蜀主連和,先生肯為我介紹乎!”
鄧芝:“適欲烹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於人?”
顯然,此前孫權背刺關羽,鄧芝還耿耿於懷。
然而
而孫權也是臉皮厚的,他:“孤意已決,先生勿疑。”
罷後,他派遣尚書郎張溫跟隨鄧芝入川蜀中通好。
卻是諸葛亮派遣鄧芝去後,一月後得知鄧芝帶著吳使乃回,便對劉禪:“鄧芝此去,其事必成。吳地多賢,陛下當禮貌之,令彼回吳,以通盟好。吳若通和,趙必不敢加兵於蜀矣。吳、趙寧靖,臣當征南,平定蠻方,然後圖趙。趙削則東吳亦不能久存,可以複一統之基業也。”
劉禪一點也不想聽這些,然而他除了答應還能什麽呢。
他聚文武在丹墀,讓鄧芝、張溫在此入見。張溫則是覺得吳國乃是戰勝國,便自以為得誌,昂然上殿。劉禪賜坐,設宴接待,然而決口不提國事。
次日,諸葛亮設宴請張溫,對他:“先帝在日,與吳不睦,今已晏駕。當今主上,深慕吳王,欲捐舊忿,永結盟好,並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
張溫喜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在他看來,這是蜀漢要臣服了。
此時沒有什麽比休養生息的時間更重要。諸葛亮此時也不計較張溫的態度了。
第三日,劉禪賜金帛給張溫,設宴為他送行。諸葛亮殷勤勸酒。正飲間,忽一人乘醉而入,昂然長揖,入席就坐。張溫隱隱欲怒,問諸葛亮:“此何人也?”
諸葛亮:“姓秦,名宓,字子勑,現為益州學士。”
張溫不由笑道:“名稱學士,未知胸中曾學事否?”
秦宓正色道:“蜀中三尺童,尚皆就學,何況於我?”
張溫笑道:“且公何所學?”
“上至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
他隻當是秦宓在口出狂言,不由刁難道:“公既出大言,請即以為問:有頭乎?”
“有頭。”
“頭在何方?”
“在西方。《
《詩》雲:‘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也。”
張溫聞言,又問:“有耳乎?”
“處高而聽卑。《詩》雲:‘鶴鳴九皋,聲聞於。’無耳何能聽?”
“有足乎?”
“有足。《詩》雲:‘步艱難。’無足何能步?”
張溫的臉上開始有了冷汗。
他又問:“有姓乎?”
Ps:書友們我是作者祁霜,近期由於很多讀者反饋找不到讀書入口,現良心推薦一款免費App,支持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幾乎能找到網上所有的書,詳情請花半分鍾時間關注微信公眾號"找書神器"(微信右上角點" "號-添加朋友-選擇"公眾號")-輸入:""搜索並添加公眾號,然後按提示操作即可,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
“豈得無姓!”
“何姓?”
“姓劉。”
“何以知之?”
秦宓語言清朗,對答如流:“子姓劉,以故知之。”
滿座皆驚。張溫無語,隻聽秦宓開始問道:“先生東吳名士,既以事下問,必能深明之理。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柱折,地維缺:傾西北,地陷東南。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是何物?願先生教我。”
張溫無言以對,不由避席而慚:“不意蜀中多出俊傑!恰聞講論,使仆頓開茅塞。”
諸葛亮為了照顧張溫的情緒,不由道:“席間問難,皆戲談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哉!”
罷,諸葛亮讓鄧芝再次隨著張溫同行入吳答禮。
孫權聽人來報鄧芝同張溫入國答禮,連忙召入。張溫拜於殿前,備稱後主、孔明之德,願求永結盟好,特遣鄧尚書又來答禮。
他大喜,設宴相待,問鄧芝:“若吳、蜀二國同心滅趙魏,得下太平,二主分治,豈不樂乎?”
鄧芝是個實誠人:“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命所歸何人。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則戰爭方息耳。”
孫權大笑:“君之誠款,乃如是耶!”
他厚贈鄧芝還蜀,自此吳、蜀通好。漢末有武名呂布
一秒記住域名:""
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漢末有武名呂布》,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聊人生,尋知己~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