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7章 衛戍軍第一火器營
齊晨被分到火器營的火槍一都。
前去報到時,齊晨發現一都並不全是和自己一起訓練的新兵,還有十多個熟練使用那種叫做燧發槍的老兵。
那些老兵是都內的核心力量,分別擔任都指揮、副都指揮和什長。
齊晨分在第一隊。在隊裏,像他那個年紀的還有兩個,其他的都是年輕後生,最小的一個才十六歲。
齊晨認為,和枯燥的列隊訓練相比,持槍列隊前進、後退和裝彈射擊要輕鬆許多。
不過,他是火作出身,熟悉火器,其他人卻不一樣。
“第一排全體都有,橫列!”
肖金榮一聲大喝,十個人有條不紊地排成一條橫線,槍托垂地,肅然而立。
“裝彈!”肖金榮拿起胸口的哨子,“嗶一一”地吹響一聲長音。
第一排十人都齊齊跨前兩步,低頭模擬裝彈。
模擬裝彈,隻是不往槍管裏塞定裝彈藥,其他操作程序沒有變化。
“快!快!快!”肖金榮扯著嗓子大叫道,一腳踹在隊中一人的屁股上.那個兵就是連五郎。他的動作總是慢人幾拍,別人已經從槍管裏抽出捅條了,他的捅條還沒有找到槍管。
連五郎挨了一腳,動作更加慌亂。
“娘的!出來!”肖金榮一把將其揪出隊列,拖到一邊,劈頭蓋臉訓斥道。
“你他娘的,手腕上長的是蹄子?都十多天了,動作還他娘的這麽慢。一個人站在這裏,練習裝彈射擊動作兩百次,練完了才能歸隊!”
說完,不去管連五郎如何羞愧,走到隊列旁,口中的哨子“嗶”短促地吹響一聲。
聽到哨聲的士兵們立即前進兩步,將槍支平端,瞄準前方。
“嗶嗶”兩聲短促的哨響。
“啪!!!”一陣整齊的擊鐵撞擊聲響起。
隨後又是“嗶一一”的一聲長音。
一聲短促哨響是前進瞄準,兩聲短哨是射擊,長音是後退裝彈。
這是火槍兵必須牢固的哨音操練,通過成百上千次的訓練,固化為思維和肌肉意識。
第一排士兵跟隨著哨音後退,第二排士兵們已經完成了彈藥裝填,立刻跨前而行,從第一排縫隙間穿過,立定,抬槍瞄準。
像這樣的動作模擬操練,火炮兵也同樣進行。
操練的方式卻完全不一樣。火炮操練施令,用旗幟取代竹哨。操作動作練習也是完全不同的。
相同之處,就是他們都如火如荼地在為實戰射擊訓練做準備。
七、八天後,火炮都和火槍都一起進入實彈練習。
一時間,山穀裏響起了連綿起伏的火藥爆炸聲和轟鳴聲。
實彈射擊破壞了安寧的生活環境,嚇的方圓十裏的豬牛驚恐萬狀,雞鴨都不敢下蛋了。
距離水城的一個山穀,一個穿著幹淨長袍、讀書人模樣的中年男子透過窗棱,愣愣地看向槍炮聲轟鳴的方向,感覺有些不真實。
“李先生,到上公學的時間了。”蘇三娘拿起一個布包,走到李世昌身邊。
李世昌和蘇三娘,都是從北地流落到臨安的那撥難民中的一員。
流浪的途中,李世昌的親人一個個死去,蘇三娘的孩子也因營養不良和疾病夭折了。二人到了九州後,經好心人撮合,搭夥住在了一起。
這一年多,二人生活在一起,也沒想太多,隻想在活命的路上相互有點寄托。
亂世餘生,苟活而已。
然而,如今趙官人帶著大家打下了九州,往後這日子恐怕會安穩下來了。
李世昌接過蘇三娘遞過的包裹。
包裹很薄,裏麵是給新來的孩子上課的蒙學讀物《三字經》和《百家姓》,還有一本是公子讓人編寫的,名叫《讀史記》。
提到《讀史記》,李世昌心生感慨。
相對於前兩本,這本書的編纂,令島上識字的周人們敬佩不已。
它將神話、傳說、傳奇和曆史上記載的人物事件,壓縮為一個個小故事,形成一個簡明且前後連貫的一本曆史書。
書中宣場漢人自尊自強,堅韌不拔,奮鬥不息的精神,將家國情懷和建功立業的種子,悄無聲息地播散在孩子們的心裏。
即便是曆經生死、人到中年的李世昌,第一次翻開那本書,也看的熱血沸騰,壯誌鏗鏘。
“連五郎也在那裏打槍呢。”蘇三娘順著李世昌的目光,看向窗外。
連五郎?那個十八歲的小子,和李世昌死在逃難途中的兒子一般年紀。
“三娘。”李世昌收回目光,回頭環視身後的房間。
房內被蘇三娘整理得幹幹淨淨,一張木板床占據了臥房一半的空間。
臥室後麵有一個小房間,那是雜貨倉,存著工具和糧食。
臥室前麵,是堂屋。堂屋裏除了一個供奉先人牌位的條案外,就隻有一張小矮桌,加幾條小木凳。
雖然這個房子和他以前三進三出的宅院無法相比,卻讓他有了再世為人的溫暖。既然再世為人,就好好的過吧。
聽到李世昌喊自己,蘇三娘轉眼看向對方,發現對方一雙細長的眼睛正直勾勾看著自己,不禁有些羞惱,正欲轉身而走,耳邊就聽見令其立刻石化的一句話。
“過兩天就有一個好日子,易嫁娶,我請人做媒,娶你過門可好?”
蘇三娘身子一顫,呆愣半晌,突然眼淚如雨,傾盆落下。
在李世昌和蘇三娘籌備舉行簡單婚禮的時候,一支幕府聯軍渡過關門海峽,出現在北九州的門司港外的海灘。
(注:“關門海峽”因海峽兩岸的“下關”和“門司”兩地名而得名。)這支幕府聯軍由二十二個國的軍隊組成,分別山**8國、山陽道8國、南海道4國和東山道2國。
二十二個國,說起來牛皮哄哄,可是總體人數卻隻有一萬五六千人。
在前一世的論壇,有人調侃東瀛的國戰,規模甚至比不上中國村與村之間的械鬥。
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中記載了福建兩個村的械鬥規模:“仙遊洋寨村與溪裏村械鬥……常分執烏白旗,各近小村附(白旗)之,一旗皆萬餘人,烏旗尤強。”
這兩個村中,實力弱小的、執白旗的村子都有一萬人。兩廂對比,此時東瀛的國戰的規模,簡直不可想象。
幕府此路聯軍,由出兵人數最多的但馬國守護安達泰盛統領。
安達泰盛身形削痩,一襲鮮豔的陣羽織在寒風尤顯得身子的單薄,雖說才剛四十歲,但是下頷尺許長的趙須,和一臉疲憊的皺紋,顯得有幾分老態。
這些日子,他為整軍備戰之事不知道發了多少次怒火,摔了多少個杯碗。
他負責的這路軍隊在長門國集中,原本要在月底發動進攻,結果播磨、丹後和丹波等國,稀稀拉拉,一直到五月初,才趕到集結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