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她會傷心的
還好,三眼神銃既能射擊,又能當兵器砸人,近戰勉強一用。
趙雲已經將三眼神銃的改造交給徐光啟,以及他背後孫元化等人組成的團隊,至於效果還要以後再看。
至少在今天,叛軍這邊被打懵了,麵對裝備奇特的天雄軍,他們根本無法近前。
恰在此時,盧象升大旗一揮,騎兵部隊第二次出征,將來不及逃回的散兵遊勇斬殺,並再次殺進來不及集結的敵陣。
趙由捲初臨戰陣,身邊的李永貞隻是個太監,那幫子藩王同樣如此。
麵對組建後同樣第一次打仗的天雄軍,他們竟然沒有還手之力。
退兵!先紮營再說!
對於一支“烏合之眾”,需要用不斷的勝利累積信心,他們初次大戰便處於崩潰邊緣,這是非常可怕的。
趙由崧退兵的命令發出,各支隊伍做不到整齊有序,反而是天雄軍全軍追擊,趕得他們驚慌逃竄。
這一退便是三十裏,一直殺到天色將黑,對方撤兵回去,趙由崧才算控製住軍隊。
清點人數,死傷六七千人,戰馬與物資損失無數。
兵員折損不算太多,但是趙由崧心中怕了,雙目有些無神。
李永貞鼓勵他,我們大軍仍在,數倍於皇帝。而且,咱們的水師進展順利,已經擒獲了魯王,沿運河兩三日便可抵達京城。
趙由崧重新燃起希望,先在此安營,明日緩緩推進。
戰爭之前,趙雲遊走在保定城的街頭巷尾。
戰爭之後,他反而認真起來,召開專題討論會。
從資曆很老的袁可立、?小承宗、閻鳴泰,到他的幾個小夥伴劉文炳、陳子龍、金聖歎,尤其是兩位直接統兵的將領:天雄軍的盧象升,新任保定巡撫索菲亞。
趙雲的問題是:為何能夠打勝仗。
盧象升親自指揮了這場戰鬥,底氣十足的說:“朝廷支持,陛下厚愛,天雄軍裝備精良,此其一。其二,天雄軍的將士都是同鄉,很多是兄弟鄰裏,戰鬥時更加團結互助。其三,敵人遠來,我軍以逸待勞。其四,莫將多少有幾分功勞,平日裏訓練有素,戰時指揮得當。”
趙雲誇讚,“愛卿言之有理,盧大人以前是個知府,典型的文官。此戰過後,必然聲名鵲起,回京後一並封賞。”
再看索菲亞,你也說說吧!
索菲亞道:“我軍強,敵人弱!”
太筒單了吧?
索菲亞還是言筒意賅,“我軍強處,敵不能擋。我軍弱處,敵不能用。”
趙雲非常讚同,雖然索菲亞話不多,但眼光犀利,說到了要害處。
天雄軍多由京郊附近的順義、昌平人氏組成,按照兄弟鄰裏編在一起,優點是能夠通力配合,萬一有人戰死或負傷,其餘人會和對方玩命。缺點是一旦有人帶頭逃跑,其他人也會有樣學樣。
天雄軍的配備精良,但無論是虎蹲炮還是三眼火銃,其實優缺點明顯。像索菲亞說的,今天的敵人太弱,而且事先毫無準備,因此麵對炮擊和槍擊辦法不多。
如果換成常年征戰的女真騎兵,天雄軍的火器發揮不了這麽大的作用,騎兵的長槍戰術也不一定好使。
因此,諸如孫承宗這樣的戰場老炮認為,要想和女真騎兵一較高下,隻有依托城牆,佛郎機火炮攻擊,才能一較高下。
趙雲搖頭,孫承宗雖然說得沒錯,但堡壘模式隻能用於被動防守,而且層層推進的戰術太費錢。
索亞菲見識過更厲害的火器,提出不同意見,“不是火器不行,而是火器還需要改進。”
趙雲接著說道:“朕已經知會徐先生,首先改進火銃。安排團隊裏的畢懋康負責,改進火銃的引火裝置,摩擦燧石起火,點燃裏麵的火藥,產生氣體推力,從而發射彈丸。如此一來,既不用怕雨雪天氣,又能用扣動扳機代替以前的點燃引撚,極大的提高射速。”
這隻是解決了發射問題,還有反複填裝彈藥的問題,趙雲已經向徐光啟和他的幾名學生提出,試著造一種叫做“子彈”的東西,槍裏可以同時放好幾顆,通過輪子旋轉自動更換子彈,具體的說不清楚,你們先研究著。
此外,還有射程近、準度不高的問題,趙雲清楚改進的難度,涉及到很多彈道學的專業知識。但是他還是隱約提出改進的思路,讓徐光啟等人考慮槍管長度變化的影響,以及子彈在槍管內旋轉的可行性,反正
能改進的方式不多,都試一試吧!注意安全,別炸著自己。
袁可立、?小承宗等人聽皇帝滔滔不絕的講完,他們互相看了看,咱們皇帝怎麽什麽都知道?一支火銃而已,他把優缺點分析的頭頭是道,又提出那麽多的改進建議。
如果火銃能連續發射,一口氣射出好幾枚,不怕陰天下雨,裝彈還快,射程又遠又準。
那麽
為什麽還要怕騎兵衝擊?
到那時,裝備了火銃的步兵,將會變成騎兵的噩夢。
現在的時間節點,恰好是冷兵器與熱兵器交接的關鍵點。換句話說,如果科技的發展有了突破,將會直接決定戰爭勝負,讓農耕民族擺脫幾千年來對遊牧民族作戰的被動。
話題討論到如此境界,趙雲意猶未盡,索菲亞非常讚同,大臣們隻能是佩服。
盧象升說了裝備火銃的另一個原因:培養一支精銳的弓弩兵需要兩三年,至少也得六個月才能上戰場。但是火銃兵不用,戰鬥力主要取決於科技水準,一兩月便能入手,六個月差不多能到巔峰。
這一點很重要,天雄兵的組建時間和對方差不多,而且軍卒們入伍前多數是農民,而對方本就是侍衛,為何在戰場上表現迥異,在於他們拿起火銃後迅速升級為軍人,而對方仍舊停留在侍衛的層麵。
趙雲吩咐袁可立和孫承宗,還要進一步剖析得失,讓大家總結勝利的經驗,又能發現潛在的隱患。這個時候多做一些,戰場上就能少流幾滴血。
袁可立問:“叛軍還會再來,當務之急還需整軍備戰。”
趙雲當著眾人的麵,為接下來的行動奠定基調,“穩防死守,以待援軍,可矣!”
袁可立和孫承宗都能理解皇帝的用意,盧象升初臨戰陣,首次告勝,正是意猶未盡之時。
“陛下,敵軍明顯不是我等對手,為何不乘勝追擊,打他們一個落花流水?”
“不可!”
至於原因,趙雲不說,袁可立會代勞,“盧將軍一介文官,戰場指揮遊刃有餘。不過昵,敵軍雖敗,人數仍數倍於我。有了今天的敗局,他們定然會更加謹慎,若想聚而殲之,我等力量頗顯不足。”
?小承宗說道:“觀叛軍今日動靜,他們向前推進的不遠,應該是害怕遭我軍突襲,方才在距城十裏處紮寨。如若猜的沒錯,他們明日還會向前推進,到時候穩住營盤,開挖壕溝,同時打造攻城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