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一網打盡
皇帝怎麽一言不發?這些事情到底如何處理?
趙雲在等魏忠賢,等眾人說的差不多,他問道:“上公,你以為如何?”
魏忠賢拱手答道:“全憑陛下吩咐!”
好的嘛,你分明是不想管,等著看我出洋相。
趙雲咳嗽一聲,該到他表演的時候。這皇極殿的設計很合理,皇帝所在的位置恰好是聲場中的C位,坐在龍椅上說話音量能被擴大好幾倍,相當於後世開會時用麥克風。
他沒有回應任何大事,而是詢問群臣,“諸位愛卿,可願參加朝會?”
這話問的有些無厘頭,誰不想做官?誰不想做大官?
最好能擠到大殿內站著,越朝前麵越好。
趙雲見沒人回應他,直接點名,“黃閣老,你是內閣首輔,代表群臣說說吧!”
黃立極出班高聲應道:“早朝乃曆代君王治理國政之要務,做臣子的焉能不願?為大漢國運,為黎民蒼生,些許辛勞又算什麽?”
“請問黃閣老,平日上朝幾點起床?早飯可曾吃過?”
黃立極遲疑片刻,還是如實回答:“回陛下,老臣子時起床,洗漱穿戴後起身,趕到午門外朝房等候。早飯通常在朝會過後再吃,做臣子的……”
趙雲不聽他表忠心,直言道:“那麽請問黃閣老,我等千餘人匯聚一堂,同一時間幾人能夠言語?”
“自然是一人,若同時言語,恐無法分辨彼此!”
“再問閣老,你是內閣首輔,尚且有說話的機會。每次朝會,又有多少人是閉口不言?”
這……恐怕是絕大多數。
趙雲問完了,大聲道:“大漢朝會,禦門聽政,自太祖起始終如此。隻是隨著時間推移,情況早已與兩百年前不同。像黃閣老這般,三更天起床準備,直到此刻方能議事,無非聽你們大聲宣讀,聽眾人參政議政,聽朕臨場決斷!效率何其低下!”
眾人或許不懂“效率”為何意,但肯定聽明白皇帝的意思,朝會無用。
臣子們小聲嘀咕,多半不能讚同這一點。
趙雲用不著他們全部讚同,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機會成本的概念。
表麵看起來,君王勤政,每日在朝堂忙碌,看起來利國利民。
可為什麽嘉靖帝、萬曆帝幾十年不上朝,治理國家卻比多數皇帝更好,在於他們利用不上朝的時間,幹了對國家有益的事。
這便用到機會成本的概念,你考研究生,成本不止是書本費、報名費,而是這段時間如果去工作,所能領取的工資,所能得到的能力提升與職業發展。
待眾人議論聲漸小,趙雲宣布:“此等朝會隻在元日、中秋與朕生辰之際舉行!”
議論聲大起來,難道皇帝要學嘉靖、萬曆二帝,從此君王不早朝,幾十年堅持不懈?
鴻妒寺官員大聲提醒,不得喧嘩!
趙雲看著朝堂下的千餘大臣,當然了,有些看不見,他們在皇極殿門外。
“自此以後,朝會五日一次,內閣、司禮監、五軍都督府,以及六部尚書、侍郎,還有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國子監參加,通政使司、行人司列席,具體名單由鴻臚寺斟酌提供,內閣與司禮監最終核
定。”
從每天的朝會改為五日一次,似乎反對聲並不大。
原因之一是趙雲發起的心理戰,他先說取消朝會,一年逢重大節日才舉行,降低官員們的心理預期。這在心理學上叫對比效應,先把你踩入塵埃,然後輕輕提起。
趙雲朝會開的少,並不意味著不幹活,繼續說道:“每月逢1、6召開朝會,逢2、7召開財務會議,逢3、8召開軍事會議。”
話說到這裏,官員們方才恍然大悟,新皇帝不是不幹活,他在調整幹活的方式。對於目前的大漢朝來說,錢糧與作戰是兩大要務,於是他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參與者少而精幹。
如此算來,皇帝每十天有六天開會,相比三日一朝會更加忙碌。
趙雲最重要的目標不在這裏,他望著滿堂文武,密密麻麻的人頭,說道:“諸如黃閣老這般的年紀,可以五更天亮之後起床,各部衙門已時到崗、酉時還家。”
官員知道,皇帝隻是拿黃閣老舉個例子,他是對滿朝文武說的。以前的時候,官員確實很辛苦,半夜三更的爬起來,沒法吃早飯,大老遠趕到紫禁城,排著隊上朝,沒有說話的機會,快到中午了散朝回家,去衙門轉上一圈,下午便可以飲酒作樂,然後回家睡覺,等著半夜三更再次爬起來上朝。
這等節奏,幹什麽活?
除了對上溜須拍馬,對下安排幹活,還有官員之間攀扯關係,他們哪有心思認真工作?
趙雲此舉表麵看起來是照顧官員,讓他們有一整夜的睡眠時間。實際上是讓他們安心工作,寅時到酉時,標準的早九晚五,想喝酒晚上去,別大白天的敗壞風氣!
對於皇帝的命令,官員們大多是認同的。但是,這貌似不是今日朝會的主要工作內容,那些邊軍缺餉、廣東倭患的事情怎麽辦?
尤其是魏忠賢,等著看皇帝笑話,怎能避而不談昵?
果不其然,他的手下愛將,吏部尚書周應秋出班,揭開大漢帝國的傷口給皇帝看,這些事……得解決啊!
趙雲並未感覺被冒犯,反而樂著說道:“聽聞周尚書有個外號叫煨蹄總憲,豬蹄子做的特別美味,朕何時有幸品嚐?”
這話要是私下裏說,周應秋會順杆爬,可現在是大庭廣眾,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怎能提做豬蹄子的事?
周應秋憑借做豬蹄的手藝,成功搭上魏忠賢的車,尤其是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酷愛吃他做的豬蹄。
周應秋被揭了老底,而且對方是皇帝,還能有什麽脾氣?
有官員暗罵一聲:活該!
你揭大漢的傷痕,皇帝就揭你的老底,算是扯平吧!
趙雲在龍椅上坐直,既然提起來,那便給你們表演下用經濟學處理國政的厲害。
“邊軍欠餉之時,各位議論良久,可有對策?”
很明顯,沒人回答。兵部尚書崔呈秀縮著腦袋,不敢向上看。管錢糧的戶部尚書蘇茂相同樣如此,他苦無良策。
“戶部的太倉庫,太仆寺的常盈庫,工部的節慎庫,可有銀兩調用?”
戶部、兵部、工部三位尚書分別走出,實在是沒錢,隻能等秋稅收取以後。
趙雲攤攤手,你們什麽主意都沒有,朕便公布答案,“軍餉乃軍卒理所應得,軍隊又是保家衛國所在,欠餉一事必須立即解決,決不能因秋稅未到拖延時日。著兵部核實各處邊軍欠餉數目,戶部調撥內帑銀兩,速速發放到位!”
驚呼聲響起,大漢朝的錢糧分布在不同地方,戶部的太倉庫、工部的節慎庫、太仆寺的常盈庫,此外還有皇帝的小金庫,喚作內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