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分封製
廳堂內,三人坐於坑上。
李世民喝酒暖身子,龍顏欣慰的說:“近來與孝恭促膝長談,聽說爪哇島問題挺多,卻也占領十餘座城池,來年能運回海量香料,金銀珠寶。
這麽一來,東征軍費迎刃而解,今日希望與你談談東征事宜。”
“西征軍尚未凱旋昵。”趙雲說。
“未雨綢繆嘛。“李世民重重的說:“若不重創高句麗。洗刷前隋兵敗之恥,朕沒有成就感。”
“陛下南下歸來,密令鐵匠鍛造五十門巨炮,目前已經成功,兵勇悄悄訓練中,它日定打的高句麗猝不提防。”長孫無忌說。
武威大將軍炮,讓朝廷底氣十足。
“東征,朝廷百官何意?”趙雲詢問。
李世民說:“支持者,反對者,旗鼓相當。”
果然。
文臣武將向來意見徑渭分明。
趙雲直言不諱說:“陛下執意東征,改日我寫個折子,供陛下參考。”
李世民早等趙雲這句話。
他私下和李靖,李績,李道宗商議,也定下東征草案,但也想參考趙雲的提議。
今趙雲自發提出,李世民催促說:“越快越好,朝廷好提前偵查,部署。”
“陛下,先去瞧瞧巨炮。”趙雲提議。
“好啊。”
李世民欣然答應。
趙雲乃這方麵的老手,有趙雲指點,檢驗,當然再好不過了。
李世民,長孫無忌用膳結束,三人直奔作坊。
李世民對火炮寄予厚望,把火視作攻破高句麗堡壘的神兵利器。
選擇采納趙雲的建議,要求鐵匠減輕火炮重量,免得兵勇難以操作。
抵達作坊,穿梭於熱火朝天的作坊內。
注意到忙碌的匠人,觀察大批成型的火炮,趙雲深深體會到李世民消滅高句麗的執念。
他特意逐個詳細檢驗火炮,命令兵勇操作檢驗火炮威力。
三人興致勃勃逛下來,趙雲胸有成竹說:“這五十門火炮,足以破壞高句麗的防線,讓他們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修建的長城,淪為火炮的炮灰。”
李世民聞之龍顏大悅,捋著胡須說:“你說的沒錯,火炮出征,高句麗再也沒法阻擋大唐精兵桿將,到時候,朕要親自把高句麗王抓回長安。”
冬日。
趙雲閉門謝客。
陪伴嵐萱三女之餘,潛心撰寫東征作戰計劃。
高句麗,東北之虎狼。
他非常清楚李世民為何執意滅高句麗。
高句麗。
東北一霸。
相較於奚族,契丹,東突厥,疆域遼闊,民風彪桿。
貞觀年,大唐共計兩三百萬戶百姓,高句麗偏安東北,占據沃土良田,約有近百萬戶百姓,上百座城池。
何況農業、牧業、鋼鐵培甲兵器齊全,既有重甲步兵,也重裝騎兵。
縱然沒法南下河北道,直接對大唐構成威脅。若與北麵遊牧民族聯合,將從東北兩端對大唐構成夾擊之
勢。
此舉絕非李世民憑空揣測,皆因以前高句麗扶持契丹,派使臣前往薛延陀部。
種種跡象表明,高句麗心懷不軌,所圖甚大。
何況,大唐滅突厥,迫使草原各族臣服,卻未能斬草除根,靠著挑撥分化和武力鎮壓能迫使對方屈服。若某個部落內天降猛男,重新凝聚各部落力量,必將重新對大唐造成威脅。
是故,李世民執意征戰高句麗,剪除隱患。
今日不鏟除高句麗,必然成為後世子孫的隱患。
其二,玄李世民靠著武門之變,嗜兄殺弟,逼迫父親禪位,他心似明鏡,自己得位不正,所以,欲開疆擴土,向朝臣,向百姓證明自身能力。
今突厥已滅,剪除奚族,契丹,薛延陀遠走他鄉,唯獨降服高句麗這頭來自東北的猛虎,達成前隋兩代皇帝沒法實現的豐功偉績。
趙雲支持李世民征討高句麗。
他沒有李世民那麽多小心思,僅僅覺得高句麗乃大唐的威脅。
然而,東征高句麗決不能輕敵大意。
即使他於長安暴打蓋蘇文,逼迫高句麗王子,公主,於邊境兩度重創高句麗兵勇,但不得不說未能破壞高句麗根基,高句麗依然非常強焊。
高句麗兵勇擅長守城,前隋三征高句麗兵勇,皆因苦戰攻城,使隋軍陷進逐個拔城的艱苦戰鬥中。三軍將士的精氣神,戰鬥力,遭到前所未有的消磨。
今高句麗耗費舉國之力修築千裏防線,各類地堡,要塞密布。唐軍東征,麵臨與楊廣相同的處境。
若不能速戰速決,必將再度陷進苦戰中。
何況高句麗兵勇不僅擅長守城,還非常擅長野戰,靠著重甲步兵,重甲騎兵,與境內的秣鞲人,渤海人,具有源源不斷的兵員。
除非徹底殺光對方,才能避免曠日持久的戰鬥。
然而,趙雲清楚李世民作戰思路,他計劃以大國仁義,王者之師風範攻城驚地,希望高句麗兵勇降唐。曆史上,李世民這麽想,也這麽做了。
導致唐軍每攻陷一處城池,耗費糧食養活城內百姓,最終高句麗兵勇襲擊糧道,使得三軍糧草不濟,引起戰線崩潰。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今趙雲撰寫東征方案,他決定改變策略。
其一,集中河北道糧草供給三軍,爭取保證東征軍糧草充足。
其二,采取鐵血殺伐策略,拒絕招降百姓,但凡攻陷城池,或驅逐,或流放城內百姓,避免心慈手軟,養虎為患。
其三,東征前,設法離間高句麗君臣,使高句麗內部未戰先亂。
第四,登陸百濟,占領其國,使唐軍登島有立足之地,南北夾擊高句麗。
趙雲撰寫好折子,派人送去皇宮。
對於他的策略,他沒法保證李世民全盤接受,畢竟單單他鐵血政策,即與李世民仁義之師相悖。
李世民不支持,百官內,肯定也有官吏不支持。
不過麽,他提出策略,將來怎樣執行皆由李世民做主。
皇宮。
漫長的冬季。
李世民關注西域戰事之外,常常與李靖,李績,李道宗,房玄齡,杜如晦等商議東征事宜。
他們基本摸透高句麗的情況,越清楚高句麗的國力,軍力,東征高句麗的執念越強烈。
李世民閱覽過趙雲的奏折,得知趙雲的出兵方案,驚訝之餘,百思不得其解。
不客氣的說,趙雲的作戰方案,與他的計劃背道而馳。
他計劃控製東征耗費的錢糧,結果趙雲的方案,提議國庫撥款之餘,集中河北道賦稅,糧草,作為東征的軍需,這遠遠超過他的預料。
他計劃推行大國仁義,以王者之師征討高句麗,爭取拉攏高句麗官吏,百姓降唐,到達分化瓦解高句麗的目標,最終軍事滅掉高句麗,實現夙願。
怎料趙雲計劃鐵血殺伐,似他北伐突厥,北征奚族,契丹那般,殺戮,殺戮,還是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