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海盜頭子
玉米。
化解饑荒的作物。
關乎北方數以萬計人的性命昵。
這些異域賊子,竟敢偷盜殺人,計劃把種子帶回去。
殺之。
不足為惜。
群情激昂的百姓,把爛菜葉,臭雞蛋,屎尿紛紛扔過去,頓時慕容順,慕容茜臭不可聞,仿佛喪家之
恥辱。
奇恥大辱。
可惜身處囚籠內沒法逃離。
幸好李道宗帶兵差把兩人帶走,慕容順等才不再受辱。
慕容順,慕容茜慘遭囚禁,行凶者鄂爾多淪為階下之囚,神武軍各軍籌備妥當,各方等待吐穀渾反應。
吐穀渾。
位於大唐西部。
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一支,後在祁連山脈與黃河上遊穀地建國。
一度躋身為西境強國。
後來前隋兩次征戰,占領吐穀渾大片疆域,設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
隋末,吐穀渾漸複故地,迎娶前隋公主。
大唐建立,吐穀渾時常派兵騷擾邊境,儼然成為大唐西陲的隱患。
近來,境內風雲突變。
王城。
伏俟城。
城池內外,朝廷上下,氣氛凝肅,緊張,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跡象。
日前,邊關守將派信使匯報,大唐肅州,甘州,廊州,宕州等地突然增兵,從西向東蔓延數州.關鍵所部署的軍隊皆為北伐勁旅,重創突厥的神武軍。
百官驚駭,國主慌神。
幾日前,慕容順,慕容茜派信使傳回消息,他們即將出訪大唐歸來。
今未見王子公主行蹤,等來唐軍陳兵邊境,排兵布陣。
戰爭,一觸即發。
慕容世允驚慌,疑惑。
大唐毫無征兆陳兵邊境,是吐穀渾騷擾大唐惹惱李世民嗎?
不然,怎能沒有緣由的派神武軍來了。
神武軍出現,趙雲是否前來?
北伐之後,趙雲凶名傳遍西域諸國。
相較於從龍之功的戰將,趙雲狡詐如狐,兵法神出鬼沒,最讓人忌憚的莫過於他嗜殺如命。慕容世允害怕趙雲出現在邊境,為了解事情前因後果,派密探潛入大唐偵查。
費盡心思得知使團內有人殺害楚國公家奴,盜取神秘物種種子。
此舉引起軒然大波,天子震怒,百官憤慨,故而六萬神武軍出現於邊境。
呼!
得知變故,慕容世允大驚。
一年前,南方暹羅等滅國。
半年前,北疆霸主突厥覆滅,一代梟雄額利死於長安。
貞觀年間一來,吐穀渾趁著大唐陳兵北疆,借機占領河西少許地區,時常騷擾滋事。
今李世民麾下有支能征善戰的勁旅。
久經戰陣,所向披靡。
慕容順,慕容茜竟招惹大唐,分明是沒事找事,把吐穀渾推進火坑。
旁邊,執掌國事的天柱王進言:“王上,探子匯報長安傳聞玉米畝產千斤,所以王子鋌而走險偷盜,說起來也是為朝廷好。”
畝產千斤。
慕容世允已經提不起興趣。
若慕容順,慕容茜悄無聲息把東西帶回來,對吐穀渾而言百利而無一害,偏偏未能帶回國,殺人越貨引起大唐震怒,惹得唐軍追殺,勁旅陳兵邊境。
吐穀渾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處置不慎,兩國戰事爆發,吐穀渾麵臨滅國的危險。
慕容世允年邁,不想來回折騰,特別是不願前線爆發衝突,無故招惹大唐。
“大唐調兵,當務之急先搭救王子,公主,借機平息李世民的怒氣。”
“王上,是否再派使團去長安?”天柱王詢問,相較於慕容世允,他對李唐沒有好感,對靠著兵變奪取江山的李世民更沒有好感。
頓了頓,天柱王說:“臣以為派使團前往長安安撫李世民,另外不能輕視邊境的唐軍,朝廷理當整軍抗衡,以防不測。”
數月間,突厥灰飛煙滅。
縱然相較於突厥吐穀渾占據地形優勢,若唐軍執意作戰,吐穀渾處境險象環生。
終於要走到這一步嗎?
慕容世允嘀咕,聲若洪鍾說:“派使團,派使團去長安請罪,爭取把世子救回來。”
有名官吏詢問:“王上,不搭救公主嗎?”
“哼!”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你以為公主能安然活著回來嗎?使團前往長安,以公主與李唐皇族子弟成親為代價,也許方能換回王子。”天柱王厲聲說。
慕容世允額首:“沒錯,能保王子,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殺人。
在長安殺人。
公然得罪李世民寵臣趙雲。
不付出代價,李世民等怎會輕易善罷甘休。
長安。
慕容順,慕容茜下獄,鄂爾多死於刑場。
很快朝廷收到姚懿從邊關傳回的軍報,吐穀渾調兵遣將與神武軍對峙。
嗬嗬……
李世民竊笑,不禁高看趙雲一眼,提前陳兵邊境,避免吐穀渾借機滋事。
是日。
三省六部官吏,軍中各衛將領進宮。
李世民道明邊關情況,詢問後續解決策略。
問計?
各衛大將軍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對他們而言,解決策略僅一個字。
戰。
必須戰。
文官尚未表態,武將紛紛請戰。
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先說:“陛下登基以來,慕容世允多次寇邊,殺害邊民,搶奪財產,陛下派遣使臣前往,征他入朝與之和好,對方稱病不至,今公然陳兵邊境與神武軍對抗,臣建議揮師西進征戰。”
“沒錯,北伐之戰,慕容世允收留突厥王族餘孽,此賊包藏禍心,留之恐成後患。”程咬金朗聲說。
昔日北境霸主額利死於長安,小小慕容世允,豈容他張狂。
“天子召不至,再召,拒之,必須把慕容世允抓來長安。”柴紹擲地有聲說。
武將充奮,請戰建功。
一眾文臣顧慮良多。
若戰。
朝廷必然花銷無數。
“陛下,國庫尚不充盈,糧食依然欠缺,不支持朝廷西征。”戶部尚書戴胄首先道出自己的難處。
“陛下,臣建議休養生息,與民生息。”魏征進言。
房玄齡微微點頭:“陛下,北伐餘波才平息,是該與民生息,全力以赴恢複農桑。”
“陛下登基,數年間,連續兩場滅國之戰,目前,該以內政為主,免得落下窮兵黷武的名聲。”杜如晦
文武百官建議截然不同,筒直涇渭分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李世民側耳聆聽,覺得雙方所言皆有理。
不禁側首望向趙雲,而趙雲思緒遊離,好似呆頭鵝立在大殿內。
“咳咳.……”
李世民抱拳咳嗽兩聲,提醒趙雲切莫走神,問道:“文臣主和,武將主戰,說說的你建議。”
趙雲常有獨特的建議,他計劃聽聽趙雲的建議,再做決定。
“文死諫,武死戰,百官所言皆有道理。”趙雲來回打量身邊的同僚,正色說:“依我所見,目前是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