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章 大師和宗師的鴻溝
好在當時繆嘉惠的名氣不算小,離開皇宮後,她一回到故鄉,一時間門庭若市,求買字畫的人絡繹不絕。
繆嘉惠又回到了賣畫為生的日子,但過得還算富足,買了座大宅院,甚至還幫自己的兒子買了一個官位,也算是享福了。
最終繆嘉惠平靜地長逝於她滿壁書畫的臥室,時年七十七歲。
繆嘉惠的一生,可以說是一代奇女子波瀾起伏的一生。
她才高八鬥,前半生卻窮困潦倒。
因為貧窮,她應聘進宮給慈禧當了代筆,算是解決了溫飽問題。
但很難說,她吃飽喝足的後半生,就一定幸福。
伴君如伴虎,她在慈禧身邊待了許多年,見過慈禧殺皇帝,殺大臣。因為慈禧心情不好,隨意一指,便滿門抄斬的宮女太監,又有多少?
在慈禧身邊的每一天,繆嘉惠都備受煎熬,夜不能寐。
最殘忍的是,作為一位畫師、藝術家,她自己嘔心瀝血、修改、打磨幾個月的作品,送到慈禧那裏,慈禧蓋一下印章,就成了慈禧的。
藝術家往往將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地位不弱於自己的孩子。
如此說來,這麽多年,慈禧搶走了繆嘉惠多少個‘孩子’?
因為作品都是慈禧的,繆嘉惠以自己名義發表的作品寥寥無幾。
她本是不弱於任何繪畫宗師的才女,卻因為作品數量實在太少,導致在華夏繪畫史的地位,遠遠無法與那些男性宗師相提並論。
大師和宗師這兩個境界間,有一道鴻溝。以繆嘉惠的才氣,她本有資格跨入宗師之境。奈何她大量的精力,都用在去揣摩慈禧的心情了。
可以說,繆嘉惠在慈禧身邊的那段日子,是一段錯亂的人生。
陳宇的故事講到這裏,演播大廳裏的所有人,也就知曉這幅《仙鶴桃花圖》的真正作者是誰了。
“不過……”坐在陳宇身邊的一位專家評委困惑道:“主評委小陳大師,繆嘉惠是晚清的奇女子畫師,她的畫風,我們這些學者也研究過。”
“單憑畫風,這幅《仙鶴桃花圖》並不像是繆嘉惠的作品啊!”
看畫風,無法斷定這幅畫的作者。
所以在場眾人感到無比驚奇,陳宇是怎麽知道的?
陳宇慧眼閃爍著明亮的光芒,笑道:“我不是說了嗎?在慈禧身邊的日子,對繆嘉惠來說,是一段錯亂的人生。”
“你們再看這幅畫風詭異的畫,能不能感受出什麽來?”
“仙鶴是天上的神禽,卻如凡俗水鳥般,站在水潭裏。”
“桃樹是人間的植物,卻高聳入雲,直插天際。”
“仙鶴有兩隻,一隻挺胸抬頭,模樣無比傲然。”
“另一隻比較務實,彎腰在水裏捕魚。”
“結合繆嘉惠的錯亂經曆,是不是可以這樣解讀?”
陳宇指點著畫作上的頂天立地的桃花樹,說道:“這棵樹,就是慈禧。分明是凡俗的東西,卻大權在握,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隻能叫人仰望。”
“而那兩隻仙鶴,則是繆嘉惠的自我比喻。”
“那隻傲然的仙鶴,是她身為奇女子、藝術家,激情洋溢、恃才傲物的一麵。她抬頭挺胸,即便被代表慈禧的高大桃花樹壓在地麵,也不肯折腰。”
“另一隻比較務實的仙鶴,則是繆嘉惠身不由己、奴顏婢膝的一麵。”
“即便她是仙鶴,在大樹慈禧的壓製下,也不得不苟活浮生,如凡間禽鳥般,在水裏捕魚果腹。”
演播大廳裏爆發一陣恍然大悟的驚歎。“原來如此!照小陳大師的說法,這幅畫詭譎、抽象的畫風,便不難理解了。”
不過,陳宇的說法並沒有令所有人都信服。
陳宇身邊坐著的那些專家評委,他們也不是吃素的,都有獨到的見解。
一名專家評委質疑道:“主評委小陳大師,這幅畫是繆嘉惠什麽時候創作的?如果她是在宮裏創作,這般隱喻慈禧壓人,難道她就不怕觸怒慈禧嗎?”
“若這幅畫是慈禧死了以後,她離宮歸鄉的畫作,為什麽不蓋鈴印呢?”
陳宇回答道:“這當然是她出宮以後的畫作,伴君如伴虎,在慈禧身邊的時候,她敢畫這樣的作品,難道不想活了?大家不要以為慈禧敗家,慈禧就是傻子。三朝聖母皇太後,權傾朝野的老佛爺,智商是華夏曆史最高的那批!”
“從古到今,華夏多少年曆史?可史書才記錄了多少人物和事件?尤其是慈禧這般,在晚清史占據主要篇幅的曆史人物,絕對不可能是傻子!”
“這幅隱喻慈禧壓人的畫,是慈禧死後、繆嘉惠離宮歸鄉之作。”
“這幅畫,相當於總結了她那錯亂的小半輩子經曆。”
“至於歸鄉後她明明已經自由了,為什麽不在作品上加蓋鈴印……”
陳宇頓了頓,舉起這幅畫作,笑道:“誰說沒有鈴印了?”
話音剛落,陳宇便在全場一片驚呼聲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手撕開了畫麵中從高聳桃花樹上飄落的幾片花瓣。
“嘶拉!”帛紙破裂的聲音響起,然而陳宇卻並沒有毀掉這幅傳世佳作。
相反,陳宇撕開那些桃花瓣後,讓這幅畫更加完整了。
因為那些桃花瓣下方,就隱藏著繆嘉惠的落款、題跋、簽名、鈴印!
“嘩!”全場一片嘩然,盡皆對眼前發生的神奇一幕讚歎不已。
陳宇波瀾不驚地解釋道:“之所以繆嘉惠要用隱款,而不是用明款。我推測她既然是想總結陪在慈禧身邊那些錯亂的歲月,所以就幹脆一亂到底。”
“畫風詭譎、抽象,連款也不露,正如同那段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光。”
最後,陳宇手拿這幅被撕開隱款的《仙鶴桃花圖》,望向在場的專家評委們,調侃道:“各位專家,在下不才,技高一籌。”
“你們沒有找到的隱款,被我發現了。”
此言一出,演播大廳內所有人全體起立,對陳宇報以無比熱烈的掌聲。
觀眾、主持人、持寶人、節目組工作人員、專家評委,盡皆心服口服。
尤其是那些頭發花白的專家評委,他們深深地明白,別看他們年紀一大把,他們和陳宇之間鑒寶水平的差距,遠遠不是能否找到一個隱款那麽簡單。
他們和陳宇差距,正如同大師之境和宗師之境之間的那一道鴻溝!
在他們的主觀感受中,陳宇的眼力,未必弱於絕代大宗師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