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數據三國> 第五十六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

第五十六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南燁仗義再興兵

  南燁與簡雍敲定了合作意向之後,自然有戲志才去商討細節。緊接著南燁便會見了孫權的使臣魯肅。與劉備的大度豪爽相比,孫權明顯有些小家子氣。這讓原本性情豪爽的魯肅在與南燁談判時未免有些縮手縮腳,顯得心機深沉。 

  同樣是一番寒暄過後,魯肅出言試探道:「我主遣肅為使,是為曹丕篡逆稱帝之事而來。國師忠於漢室,仁義之名遠播於四海,張角、董卓、李傕、郭汜、袁術、袁紹等不義之徒皆敗於國師之手。想必曹丕篡逆之事,國師不會置之不理,定會興師討逆,為漢天子雪恥。」 

  南燁知道魯肅此行其實與簡雍同一個目的,可是簡雍一上來就明言劉備有討逆之心,求助於南燁,可謂放低了姿態。而魯肅一上來不說孫權態度如何,而是先激南燁興兵。從談判技巧的角度上來說,魯肅不露自家底牌的做法確實高明一籌。可是對於南燁這種吃軟不吃硬的性格卻未必合適。 

  既然魯肅先行試探,南燁就裝傻充楞,對魯肅道:「子敬所言極是!曹丕篡逆惡行,令人深惡痛絕,我也實有討逆之心。怎奈治下事務繁忙,麾下兵微將寡,我是有其心而無其力。還望子敬莫怪。」 

  魯肅聞言一愣,從報紙上傳出的口風看,南燁應該恨不得即日興兵才對,怎麼聽這口氣又不想出兵?與劉備求援的談判策略不同,孫權是希望南燁能主動提出發兵借道的要求,這樣孫權才好向南燁索要過路費,爭取到儘可能多的好處。可是南燁無心發兵的話,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魯肅組織了一下語言道:「國師所言差矣!昔日國師治下不過交州一地,兵不滿萬,尚能以大義為先,興兵討逆。如今國師坐擁數州之地,帶甲百萬,豈能言兵微將寡?近又聞國師閉門著書,又如何會事務繁忙?不會是國師貪戀家中妻妾美色,忘了這天下大義?」 

  殿中文武聽魯肅言辭犀利,指責南燁,皆怒目而視。南燁卻不以為意道:「非是我不知忠義,實是我麾下將士數年不曾征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糧草器械,皆不齊備。今若興兵,沒有三年五載訓練士卒,準備糧草,恐怕難以成行。」 

  魯肅也不是傻子,一聽南燁所言便是借口,不由眉頭一皺。此時他也意識到南燁並非不想出兵,而是等著自己求他出兵,好掌握主動權。魯肅來的目的就是為東吳爭取利益,又怎麼會將主動權讓給南燁?可如此僵持下去合作也就陷入了僵局,所以魯肅只能繼續刺激南燁道:「國師也是知兵之人,正可謂兵貴神速。如今曹丕篡逆天下皆驚,民心尚未歸附。若不在此時出兵,等上三年五載,令曹丕穩坐帝位,恐怕國師再難勝之。」 

  南燁聽魯肅一再激將,就知道孫權的打算是想讓自己打頭陣,他在後面佔便宜,這可比劉備沒誠意多了。不過不得不說,團結起來力量大,多一個盟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因此南燁還是要將話題繼續下去,對魯肅道:「子敬之言不無道理,只是我與曹丕之地互不接壤,又如何出兵相攻?」 

  魯肅聽南燁轉變了口風心中一喜道:「此事不難!國師可從吳王屬地借道而過,只是大軍過境,難免有士卒不法、馬踏秧苗之事,國師補償一些銀錢也就是了。」 

  「哈哈~」殿上文武一聽魯肅所言都忍不住笑出聲來。人家劉備借道還提供糧草,孫權借道反而要錢,也太小氣了。 

  魯肅不知眾人因何發笑,不由望向南燁。南燁心中也覺得好笑,乾脆與魯肅玩笑道:「仲謀、子敬當真生財有道,還要收我過路費啊?只是我窮得很,恐怕拿不出銀錢過路。」 

  魯肅聽南燁哭窮把嘴一撇,這世上誰說沒錢他都信,唯獨南燁說自己沒錢魯肅不信。不過這過路費只是小錢,收與不收就那麼回事,魯肅也難得大方了一回道:「借道之資尚可商議,國師錢少,不納也罷。敢問國師何時發兵?」 

  南燁反問魯肅道:「我若發兵,吳王是否一同發兵討逆?」 

  魯肅答道:「我主亦有忠義之心,自然會助國師討逆。只是出兵多少還有待商議。國師若是兵少無力佔據曹丕屬地城池,我主便出兵多些。若是國師兵多,我主便出兵少些。」 

  南燁一聽就明白了,孫權這鐵公雞是想一毛不拔就佔有兩家合攻之地啊。談到此處南燁也不耐煩了,板起臉道:「子敬且回復仲謀,便言我過境、出兵之事皆不勞吳王費心。待時機一到,我自會北上與劉玄德合兵討逆。吳王出兵與否悉聽尊便。」說罷便命左右送客。 

  魯肅此時方才醒悟劉備也來和南燁結盟,心中便是一驚。若無劉備,孫權的條件再苛刻,南燁為了討伐曹丕也要答應。可是有了劉備就不同了,南燁完全可以與劉備合作,將東吳甩在一邊,那東吳的局勢可就被動了。 

  先前魯肅所言都是照著孫權的吩咐盡量爭取利益,不過此時一聽劉備參與此事,魯肅便知道孫權的策略已經完全失敗了。這時候魯肅的才華和豪爽才顯示出來,立而不退道:「國師且再聽我一言!」 

  南燁擺擺手,令左右退下道:「不知子敬還有何話說?」 

  魯肅道:「肅來時不知關中王使臣也在,既然關中王亦有出兵之意,我三家何不一同興師討逆,以順民心?」 

  南燁點首道:「如此大義之事,若能如赤壁之時,集三家之力破曹,也是一樁美談。只是不知以誰為盟主?」 

  魯肅知道此時東吳成了弱勢一方,假如不尊南燁為盟主,聽南燁命令行事,恐怕孫權就趕不上這次伐魏了,別說吃肉,喝湯都是妄想。於是魯肅果斷道:「三家既是會盟於交州,自然是尊國師為盟主,聽國師之號令。」 

  南燁聞言一拍桌案道:「好!既是從我號令,那便請子敬回去轉告吳王。三家各起大軍十萬,雲集於許昌城下,共討曹丕。」 

  魯肅聞言還有什麼好說的?如今盟主之位都給了南燁,孫權那點小心思就全都用不上了。魯肅與郭嘉又商量了一番具體起兵細節之後便告辭離去,他要快點將消息告訴孫權。 

  劉備、孫權得到南燁回復之時,南燁的十萬交州兵已然到了荊州。這倒不是南燁的動作快,而是南燁此時的兵力主要就布置在司隸、荊州、揚州一線,防備三家兵馬來攻,因此南燁從荊州調兵即可,自然方便的很。 

  簡雍帶回的消息與劉備預料中的差距不大,劉備當即命關羽、張飛整兵,往許昌而行。孫權得到的消息就與想象中的差距比較大了,可是他也知道,若不聽南燁號令,自己就只能單幹,那還不如合力進攻曹丕呢,畢竟這樣把握更大,於是也整頓兵馬出發。 

  曹丕聞知三家諸侯兵馬齊動,要來討伐自己,當時就慌了神。聚集眾將商議道:「朕已繼漢統,南燁、劉備、孫權三個賊子不思恭順降服,反起兵來攻,這該如何是好?」 

  別看一眾文武攛掇曹丕篡位時挺歡,可是此時三家兵馬一到都不由慌了手腳,大殿上議論紛紛亂成一片。有勸曹丕御駕親征的,有勸曹丕放棄許昌的,還有勸曹丕遣使求和的。 

  曹丕一見這般亂景眉頭一皺,之前不論有何等大事,朝中都有荀彧坐鎮,從未這般亂過。可是由於荀彧不贊成曹丕稱帝之舉,曹丕便一怒之下將荀彧貶斥回家,此時此刻曹丕反而懷念起荀彧的好來。不過讓曹丕給荀彧官復原職,曹丕卻不想丟那面子,只能看著朝中文武亂成一團。 

  大殿上可不止曹丕一人想起荀彧,司馬朗出言提醒道:「陛下何不召文若公問計?」 

  曹丕原本拉不下臉去請荀彧入朝,可是司馬朗一提,曹丕便有了台階,欣喜道:「愛卿所言極是!不知何人願往?」 

  董昭出班道:「微臣願往。」 

  曹丕點了點頭,便讓董昭去請荀彧。董昭去的快,回來的也快,可是卻沒帶回荀彧。曹丕忍不住問道:「荀令君何在?」 

  董昭尷尬道:「文若公稱病在家,無法入朝。」 

  曹丕聞言心中暗恨,嘴上卻道:「是朕愧對荀令君。」 

  董昭道:「文若公雖病重無法入朝,卻有書信一封,獻計於陛下。」 

  曹丕聞言又喜道:「你何不早言?快快呈上。」 

  董昭不敢怠慢,呈上書信。說是書信,其實不過三句話而已。第一句:遣大將往許昌助文優守城。第二句:拘山陽公往北地,莫被三家所得。第三句:速招司馬仲達還朝。 

  曹丕見計當時大喜,李儒防守許昌多年計略過人,只是身邊缺少武將,這第一計可令許昌無憂。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后,封地在兗州,這第二計就是轉移劉協,免得被三家所得再立為帝。而這第三計則是一個雙保險,不論前兩計成否,司馬懿還朝都能主持大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