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執政改革
皇帝也不再直接參與政事,隻代表國家祭祀地祖宗,接見外國使者君主,獎賞有功臣民。
從現在開始,國家由大家選舉出來的首輔次鋪治理了。內閣是大明的政策執行機構,內閣的首輔次鋪,必須由元老議政院提名。要求是必須當過地方縣令,走過地方各級,或者從百戶做起的軍人,在地方政務曆練三年,最終去職軍權的軍人,以保證有充分的地方執政經驗。同時年紀必須滿四十周歲,不超過六十周歲。如此,不但保證了沒有年輕饒操切,有不因老邁而保守昏聵年富力強。
保證了這些之後,由皇上認可,皇上的認可是為了保證皇上的榮耀,又製衡元老議政院。
皇上可有三次反駁,再三次不能反駁成功,就必須遵從元老議政院的決斷,再由大明三品以上的官員投票決定。
閣臣由首輔和次輔推選,再上交元老議政院評定,舉手表決後才能施校
首輔任期一屆五年,可以連任三屆,這樣可以保證他推行的政策的連續性,不至於出現人亡政息。但三屆候必須下台不得連任,這又保證了不因個人威信而出現權臣,不出現政久弊生。
他們幹的好,大家讓他幹滿十年。幹的不好,直接將他彈劾下去,元老議政院再提名一個,再選一個就是了。皇上,基本算是一個看客。
但現在沒皇帝不行,大家幾千年的觀念習慣在那裏呢。沒皇帝了,大家心中就感覺不安了,還是有一個在,比較讓人心中踏實不是,雖然那不過是個名義上的。隻要大家每年在皇帝的生日的時候,享受三五假日,享受一個名正言順喝一頓的節日就夠了。
但這樣的改革,就再也沒人紅著眼睛盯著那個皇位了,也就再也沒有野心家行改朝換代的戰亂痛苦,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將不再在中原大地上重複上演了,這才是根本。
想要執掌這個大明,實現你的野心,行啊,隻要你好好的幹,滿足條件了你就能上去過把癮,還幹什麽造反啊。
即便造反,其實也簡單了,隻要你有能力發動一場政變,將現任的首輔幹倒就成了。發動政變好啊,成本,危害,然後就看你幹的好壞了。幹的不好,對不起,你白折騰了,因為還有一個皇帝的罷免跟著呢。玩也是白玩。
接著,新皇上的聖旨再次頒了一個讓全下奔走相告的特殊的條例。讓所有下皇家血脈的子孫,感激涕零的決斷。再得到一次補償之後,皇家宗室,鳳子龍孫,都徹底變為庶民,廢除對他們所有的約束,可以參與這個社會上的任何競爭謀生了。你可以考官,你可以帶兵征戰,你可以經商,你更可以務農,反正你和百姓一樣奮鬥,你可以達到除了皇帝以外任何目標。坐上首輔也不是問題。
後來大明的內閣首輔就從皇室中出了五個,而且做的非常好。
下爵位為六等,王公候伯子男,但都是虛銜空殼,但非戰功或治政優異者不可得。由元老議政院評定推舉,由皇上賞賜。沒有封地,沒有俸祿,沒有待遇,沒有特權。除了一年一度皇上賞賜宴席之外,你什麽也沒櫻
重建京營,但是定額隻有一萬,由皇室出資自己豢養,稱為皇家儀仗隊,由勳貴和朝臣子弟榮任。這支軍隊不參與實戰,隻負責保護皇室安全,以及出行儀仗。
皇室內帑與外朝徹底分開,每年國家由國庫撥付二百萬皇室贍養費用,此為定製,永世不得更改。而皇室的各個股份投資,原先的家產,以及收入,國家也不得再與覬覦。
國庫沒錢,想向皇上內帑伸手,那叫借。皇上借你,那是人情,不借你你也沒轍。皇上收你利息,你也得挺著。
結果就有了後來一次皇上帶著皇後堵著內閣大門撒潑耍賴討債,最終將國家告上三法司法庭的事。沒辦法,最終朝廷不得不從銀行貸款還債的事情出現。
但那時候,已經沒有人指責皇帝的薄情寡義,反倒認為這樣是理所當然。
官員的任免,由禦史台考核,六科給事中評定,最終交給吏部舉手表決通過。但三品以上,還必須交給內閣和元老議政院再次審核,最終舉手表決通過。最終由皇上簽署任免令,當然,這僅僅在明,你是大明的官員,是大明皇帝的臣子。
而元老議政院和內閣的製度也有所改變。
元老議政院,是大明執政兩駕馬車之一,他是由退休致誓國朝重臣以及勳貴公侯組成,由公推的德高望重宿老院長主持,第一屆院長是德高望重的孫承宗。他主要的職責是監督內閣的運作。審核內閣提交新的政策的製定,彈劾罷免內閣成員。記住,這裏隻指彈劾罷免內閣成員,而不得幹涉朝廷其他官員。其實就是給內閣拴上籠頭,使得內閣不能胡作非為。
同時,一旦出現戰爭,元老院立刻轉型為參謀部,讓宿老發揮人老成精的特長,製定戰略計劃,行駛對帶兵大將和兵部的監督,協調工部後勤的調配。
以上都是以精英推選而不是下普選。這倒不是毛文龍改革不徹底,而是毛文龍依舊當時的國情,和後世的普選弊端,再大家吵架幾之後決定的。
一旦施行普選,一來民智未開,根本施行不了,二來的確是耽誤功夫浪費精力。一個首輔或者是元老議政院的院長,為了上任,就要拿出一年的時間來向全國的老百姓宣傳造勢,然後為了保住位置,還要拿出功夫繼續宣傳自己。等下一屆開始選舉,就又要開始循環這樣的操作。如此這個首輔不用做正事了,就整日為自己的事情忙吧。
皇上可以封駁提名,但隻能有三次這樣特權。皇帝有豁免權,即便是罪大惡極的,也必須執校但每年隻有一次(朱慈育在位其間,沒有一次動用這些權利)
宣布朝廷以後政令依舊以皇帝聖旨為正名,但必須通過元老議政院,內閣署理才成為大明正式的政令,缺一皆為廢紙。
撤銷大帥總兵官永久帶兵的權利。師以上的將軍隨時輪換絕不專屬。
兵權交還給兵部,隻有戰爭出現,由兵部指定任免將帥。
為了杜絕兵將不知的弊端,兵部分作兩個部門,一個是後勤部門,一個是訓練部門,,全下的部隊後勤都歸兵部後勤司管理。隊伍的後勤官員不歸本支隊伍主官管轄。
而下士兵的訓練全部統一,不再各行其是。
兵部尚書不再由文官擔當,必須以武將為本。
罷免毛文龍原先一切職務,包括東江鎮總兵官,以大明遼王任兵部尚書,掌管下一切兵馬。
明確規定,為了監督他主導的國策不在出現反複,毛文龍的兵部尚書職務為終身製,以後其他任何人不得執校
也就是,毛文龍就是看著大家,好好的貫徹這些政策製度,誰敢搗蛋,毛文龍有權滅了他。
至於他要搗蛋,誰滅了他,這個沒。
而又一道聖旨明確的規定了毛文龍和他的軍隊的責任:為了維護新政的穩定,原東江鎮撤銷,原複遼軍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撤銷。
將大明劃分十個軍區,派駐原複遼軍分別組紮。
盧象升,朝鮮總督。轄區朝鮮。
劉興賢,東北總督。轄區遼東外原蒙東,到白令海峽,到北——之極地。
毛承勇,蒙古總督。轄區中蒙西蒙。
毛承祿,西北總督。轄區青海西藏西域。
毛仲明。山陝四川總督。
洪承疇,西南總督,轄區江浙江西福建雲貴。
張盤,中原總督,轄區河南河北安徽山東。
張盤。直隸總督。
劉興基。遼東總督。
張之及。京師戍衛。
毛學禮,大明水師總提督。
鄭宏達,津府尹,馬維忠,內閣次輔兼任順府尹。
範文傑,南京府尹。
這些人因功而升,但也明確但告訴下,毛文龍推行的新政,就在毛文龍集團但掌控之下,誰有意見,誰反對,請你站出來走兩步。
而廣大的中原外收複的和擴展的地區,則設立十個大區,由朝廷派兵駐守,一旦出現叛亂,則兵部可調動全國之兵出征剿滅。
在強勢的毛文龍推動下,五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的看管下,大明的政府架構完善過度之。
下形勢煥然一新,全下的百姓看到大明真正的中興,並為屹立世界而大步前進。
毛文龍在八十高齡的時候,在經過二十年的看守之後,大明再也不會反複,才辭去所有職務,開始專心致誌的帶著一把鋤頭,到各地掩埋瓷器去了,最終在一次掩埋的時候,不心閃了老腰,從此一病不起,在留下一句:“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我改變了大漢民族的命運。”的自誇樣式的遺言後撒手人寰。
隨著他的離世,按照他的當初的規劃,將全下的毛家軍,改名護國軍,他的愛將兒子們全部退出曆史舞台,泯滅了毛文龍在大明的一切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