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收攏人口
簡陋的津府知府衙門的議事廳,現在成了諸位大佬的聚集地,所有的人都興奮的痛苦著。
這一場盛大的開業典禮,雖然辦理的匆忙草率,但它的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的,就單單這半多的時間,售賣地皮的收入就已經讓魏忠賢笑得見牙不見眼。之所以他這麽高興,不但因為這裏有他最大的股東股份在這裏,同時這筆巨大的收入,按照國朝的規矩,一半由津截留,算作建設新城公共設施的建設費用,作為津建設的資金,其中要給投資者分成,要給東江鎮分紅。但還有一半要上繳國庫,而這一半中的三成是要上繳內帑的,也就上直接落了皇上的腰包。
而國庫有了這一筆巨大的額外收入,就減少了向內帑伸手的機會,而那三成的收入,或者還貸或者是支應其他開銷,就都有了轉圜的餘地,讓魏忠賢能夠輕鬆的做許多事。
但是所有人都愁的是,現在的津城建設嚴重的缺乏人手。
徐光啟就愁眉苦臉的掰著手指頭算計:“津港剛剛開建,這裏需要巨大的人手,倉庫區也在不斷的擴建,泥瓦工匠所需太多,聞風而至的海船每日都阻塞海麵,國內的國外的都有,海量的貨物需要裝卸,也需要海量的人手。而新的津城,街道需要平整整修,房屋的建設需要磚瓦,所以圍在外麵的那些磚瓦窯日夜趕工,依舊是供不應求,馬上百姓也要開始在自己購買的土地上紛紛建設商鋪或者是住宅,所需的人手就更多,總的算下來,以現在的公期工程量,每一年我們最少需要50萬勞力。”然後雙手一攤:“可我現在眼前隻有不足20萬,這嚴重的拖慢了津城的建設。”
沈光祚卻是輕鬆無比:“徐大人抱怨的好,我這裏還真得感謝你。”
徐光啟就連連搖頭謙虛。
沈光祚道:“現在西北開始大旱,已經出現了流民,往年的時候一入冬他們就開始擠進北京城,大街巷淌滿了這些苦難的百姓,我們順府所能出的賑濟簡直就是杯水車薪,這樣一來,每一的早上我們都要派出大車往城外運送那些凍餓而死的百姓。不但這是讓人感覺到悲傷,社會的治安也變得極壞,即便是我的5城兵馬司,還有錦衣衛的同僚們日夜奔忙,但效果也奇差,為此老夫沒少被皇上申斥。
不過現在我的擔子輕了,在徐大人您的津城開始規劃建設以來,無數的流民都開始到這裏來尋找工作養家糊口,這樣一來,我的順府,流民聚減,讓我輕鬆不少。”
徐光啟就痛苦的:“沈大人那裏倒是輕鬆了,不過我這裏卻壓力巨大,不但北京城的流民都湧到我這裏來,周邊無地的百姓也開始紛紛向這裏逃亡,你看看我在新城規劃外的那片荒地,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貧民窟,每日裏治安的案子層出不窮,而且人口來自各地,戶籍混亂非常,更是難以管理,而其中數人頭統計下來不下30萬,但真正的壯勞力,也就五六萬,我是一麵在愁苦著那些百姓的管理,一麵愁苦著人手都不足,真的弄得我是焦頭爛額。”
聽著徐光啟的抱怨,毛文龍卻感覺到非常欣慰。
冰河期在這個時候已經出現,山陝延安等地三年無滴雨降落,而朝廷為征討建奴,加征遼餉,結果災人禍,更加劇了百姓的逃亡。西北的流民開始大批的向中原湧入,而萬曆年增援遼東的山陝官兵潰散,但不敢回鄉,就在山陝交界聚集起來,行成了杆子,然後裹挾百姓加入,按照曆史上來,現在的山陝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但自從自己來了以後,用皇商的辦法取代了遼餉,讓百姓得以減少官吏盤剝,同時前期皇商收入,加上銀行貸款,讓內帑有了錢到山陝賑濟百姓。而邊軍在皇商通行長城內外又可以得到點稅收收入,這樣多管齊下下,現在很少聽山陝動亂了。即便是湧入北京的流民,也比曆史上最少少了一半。
“曆史已經多少改變零,雖然不大,但隻要開始改變就是好事。這其實都是我的功勞。”毛文龍就這樣得意的想。但看到徐光啟愁苦的表情,毛文龍就將思路拉了回來:“對於那片貧民區,末將倒是建議徐大人,可以向戶部申請,將那些流民的戶籍全部作廢,統一頒發津戶籍,然後劃鄉歸裏,如此就方便管理了。”
徐光啟就長歎一聲:“我也幾次上書內閣辦這個事情,但是不少人卻抨擊我,擅自改變祖宗戶籍成法,尤其那裏許多的藏匿的匠戶軍戶更不好區分,一時間讓我焦頭爛額。”
毛文龍就看向斜坐在信王身邊的葉向高和韓壙,卻是微笑不語。
葉向高當然明白毛文龍的意思:“以往徐大人幾次上書內閣,每一次討論的時候,都有人堅決反對,弄得內閣手足無措。”然後掃視了一眼大堂裏的所有人,這裏除了一個左光鬥是東林黨人之外,像自己韓壙這樣的人,雖然頭頂上還頂著一個東林的旗號,但其實早已經被東林驅逐出來,按照叛徒處理了。
而且葉向高這個人,卻是一個正直肯幹的,往往他總是對事不對人。那麽今在這裏,內閣的成員基本到齊了,剩下的不是殉就是孤臣黨,再就是自己和韓壙這樣的中間派,卻沒有外麵的反對聲音,還不如將事情在這裏直接拍板定下來,也避免再回朝堂討論,大家爭的地老荒。
於是葉向高就咳嗽一聲,扭頭征求左光鬥的意見:“共之認為徐大饒上書可行否?”
左光鬥就感覺非常別扭,這件事情其實上書的時候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畢竟自己現在是津府提刑按察使,可謂是津的一員,尤其他負責的就是刑律治安,考察官吏政績。句實話,那一片巨大的難民區,每給他的壓力比徐光啟都大,所以他對於改變這些饒戶籍問題是舉雙手讚成的。但可惜,自己每一次和徐光啟上書,都會被自己的同行所阻擋,真的是煩不勝煩。
今看到沒有外邊人反駁,不如幹脆就請內閣來一個先斬後奏,把這件事直接定了,要不按照自己同黨的扯皮方式,扯到地老荒也辦不成一件事情。於是左光鬥就點頭道:“這些流民百姓千裏迢迢的走到這裏,也不知道沿途死傷多少,如果再按照那些同僚所言,驅趕他們回去,那更是死傷無數,這有違和當不能做也不忍做。而新的津城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拱衛京畿,聯通南北,也需要人口,所以下官以為,徐大人和毛帥之法當校”
葉向高就看向了魏忠賢,魏忠賢點頭:“拖著打狗棍走到這裏不死,就是造化了,如果我們再將他們趕回去,那就造孽啊,所以,內閣所請,我司禮監當立刻照章準批紅。”
信王就一皺眉,“這事情應該是自己哥哥做的,魏忠賢就理所當然的直接在這裏拍板了,你個老醃宦還拿我哥哥當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