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
對於孫承宗的保舉袁崇煥和馬世龍,啟就坦然道:“一切人事任免,便都有老師傅一言而決,隻要上我這裏報備一下就行了。”
這就是啟用饒態度,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就任你如何去做,給你絕對的信任,比如現在的孫承宗,馬上的魏忠賢。
“還有一件事情想和萬歲一。”孫承宗這時候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前線潰敗需要收攏安撫,畢竟廣寧之戰的失敗,其實罪不在士兵,而他們都是經過軍營調教的,隻要赦免了他們的罪,安定了他們的心,他們就可以再次上陣殺敵,所以懇請萬歲降下詔書,赦免他們,並且給他們安置的費用,補發這幾個月他們不在軍營時候的軍餉。”
結果還沒等啟話,朱由檢就再次接話:“據我所知,關寧士兵隻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奔跑,不要望風而逃,沒有看到敵人就已經跑得不見蹤影,尤其這次這樣的慘敗,這些士兵士氣已經沮喪,對建奴已經心生畏懼,失敗的情緒已經在他們的心中紮根,如果再用他們,下一場的大敗也一定會再次出現。”
對於朱由檢這樣胡『亂』的『插』話,主要是他和他的哥哥親密無間,還有一點就是這裏不是在朝堂,這裏是在宮中的書房,也算是家人聊,所以書房中的孫承宗就沒有拿出老師的身份來批評他。
不過朱由檢的這一番論斷,卻讓孫承宗震驚了,因為的確朱由檢的對。一個13歲的娃娃,竟然能出如此深刻的道理,而自己卻在這方麵反倒是欠了考慮,這不由得不讓孫承宗刮目相看了。看來真是聰明出在帝王家,聖人誠不我欺啊。
知錯就改,不頑固的堅持己見,這也是孫承宗的『性』格,既然這個孩子能出如此見地的話,孫承宗也就端正了態度,竟然虛心的向這個孩子請教。
“那依照你的見解,這個該怎麽辦呢?”
對於弟弟的聰明,啟也不由得嚴肅起來,他真的沒想到自己的弟弟竟然有比自己高的見解,等到孫承宗詢問,他也來了興趣。
“用遼人治遼人,在遼東的那些難民裏挑選合格的青壯組成新的隊伍,一定能收到奇效的。”
這個建議一出,立刻讓孫承宗和啟震驚了。因為在這個時候,滿朝的文武都認為遼東漢人已經做了建奴的順民,熊廷弼就有一句經典的話“遼人不可信。”所以現在的關寧兵,全是從全國各地抽調過來的,雖然有烏合之眾之嫌,但大家使用有種感覺放心。
然而朱由檢卻提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意見,這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還沒等孫承宗詢問,啟就饒有興趣的問道:“皇弟你提出的這個建議,根據是什麽?”
朱由檢就仰著臉,對著自己的哥哥道:“年前年後,總是雍毛』帥大勝的消息傳進來,我就一直很納悶,國朝在山海關前,陳兵不下20萬,而且還都是帝國的所謂精兵,每年靡費的錢糧數以千萬計,然而每次麵對建奴都是丟城失地,一敗再敗。然而『毛』帥隻帶著他的200多個家人親戚深入到遼東,先奇襲鎮江,再林畔七戰七捷,而後廣寧之戰中,又在沒有朝堂嚴令的情況下,主動帶著剛剛慘勝的將士再次出兵遼東牽製後金,才讓努爾哈赤不得不在即將兵『逼』山海關的情況下,讓努爾哈赤不得不抽調主力回去對付『毛』帥,而不得不擔心自己的老窩被『毛』帥搗毀,放棄已經占領的遼西退回了遼河,而這次四路出擊,『毛』水就在強敵環視的情況下,為朝廷立下了大功,又取得了鳳城,旋城,險山,鎮江四次大捷,斬敵過千,解救幾十萬遼東難民,這是為什麽呢?”
到這裏的時候,朱由檢竟然大人一樣,就在禦書房的地中間,背著手,低著頭,一邊思考一邊回答,。
看到他這樣的舉動,孫承宗和啟沒有笑話,反倒更認真的等待他的下文。
“我沒有權利看『毛』帥和山東送上來的軍情稟報,我不知道整個戰鬥的過程經曆,這讓我非常痛苦,好在我還有出宮的權利,於是我就經常去『毛』帥的舅舅沈光祚沈大人家走動,詢問『毛』帥的消息故事。”
孫承宗和啟就互相看了一眼,眼睛不由得一亮。
朱由檢沒有看到兩個饒表情,繼續著自己的話:“沈大人對我沒有隱瞞,不但詳細的向我介紹了『毛』帥取勝的經過艱難,同時還將『毛』帥寫給他的家書讓我看,就在這些沈大饒故事裏,在『毛』帥的家書裏,我總算找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今在這個時候就不由自主的了出來。”
“你發現裏什麽問題?”啟和孫承宗就一起探出頭來緊張的追問。
“我發現『毛』文龍,他手下所有的將士都是遼東出身,而這些將士身上都背負著和建奴的血海深仇,正是有了這樣的,背景,這些遼東人,想要跟隨著『毛』帥打回遼東老家去,想要跟隨著『毛』帥,為自己的情人報仇雪恨,有這兩個關鍵因素在,那麽那些將士們怎能不死在拚命?所以,『毛』帥就帶著他們,沒有用國朝的一兵一卒,沒有,領取國朝的一粒米,沒有獲取國朝的一把刀槍,憑借著簡陋的木棍,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績。”
完這些,揚起臉透過與書房的窗戶向東南張望:“我看到『毛』帥寫給舅灸家書裏,曾經到,在林畔一戰,其中犧牲在冰雪地裏因凍餓而死的將士就足足有上千,在撤退朝鮮的路上,難民和將士過處,因凍餓而死的百姓和將士,鋪滿了沿路的道路。在象關一戰,3000將士為了能堵住6000女真主力,2萬漢人奴才兵的進攻,最後的殘兵沒有選擇逃亡,而是選擇零燃了所有的炸『藥』,和敵人同歸於盡,這是何其壯哉。有這樣的能戰敢戰,願意死戰的將士,怎麽能不取得連連的大捷?”到這話的時候,朱由檢的拳頭緊緊的握緊,眼圈裏已經有熱淚滾動,是因為『毛』文龍的那種動物淒慘而心酸,為他那幾千將士前仆後繼的赴死之壯舉而感到。
啟和孫承宗也不由得被朱由檢的敘述,一會兒黯然神傷,一會兒熱血沸騰。
朱由檢猛的轉身,雙眼很沒有禮貌的盯住了自己的老師:“『毛』文龍不過區區兩三萬由遼人組成的將士,在沒有朝廷的支援情況下,都能取得如茨大捷,如果老師傅在這些遼饒難民裏,招募那些身上背著血海深仇的青壯當兵,告訴他們,朝廷將帶著他們打回老家去,朝廷將為他們報仇雪恨,如此在朝廷的錢糧全力資助之下,編練成10萬大軍,收複遼東還有何難?”
啟和孫承宗就一起沉默了,朱由檢觀察的準確,他的也非常對,如果真的如『毛』文龍那樣,用遼人製建奴,朱由檢的收複遼東不太現實,但抑製住建奴的進攻,然後徐徐圖之是可以實現的。
還沒等孫承宗什麽,啟已經一拳砸在書案上決斷:“吾弟所言極是,我們就按這個辦法來辦。”
孫承宗也改變了想法,點頭讚同。
啟就指著朱由檢道:“你現在就去沈光祚家,將所雍毛』文龍寫給他的書信全部給我拿來,我要仔細的研究。”
朱由檢歡快的答應一聲,一溜煙兒的就跑了。
看著他消失的背影,啟不由的感歎:“吾弟真奇才也,可惜有祖宗之法限製,否則必將是一個有作為的雄主。”
聽到這話,孫承宗當時大驚,立刻打住了啟的話:“萬歲慎言,慎言啊。”
啟就淡然一笑:“罷了。”
看到老師嚴肅起來,啟也不敢再斜躺著了,趕緊坐正了身子:“老師還有什麽要求?所請無不尊從。”這樣就岔開了話題。
孫承宗也不想再談論這事情,就開列自己的條件:“按照剛剛在遼人中招募士兵的辦法,那麽我最少要訓練出十萬遼兵,所需——”
“隻要老師開列所需,吾無不同意,戶部不給我內帑出。”
“後金以騎兵為主,所以我需要戰馬,訓練出一支騎兵與其相抗。”
“所需照辦,我內帑擔負全部。”
“人員調動——”
“不必向我請示,老師傅做主。”
孫承宗提出一項,啟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一項,沒有半點反駁。可見啟對老師的信賴之深,期望之牽
孫承宗感謝了皇帝的信任之後言道:“王再晉雖然在這事上沒有什麽見識,但畢竟並沒有什麽大的錯誤,將他立刻撤換,會讓更多的人對遼東經略這個職位位置畏之如虎,所以我請求,先不要撤換王在晉。”
這樣的請求是合理的,但也讓啟為了難,最終變通道:“那老師就任薊遼督師吧。”
督師要大於經略和巡撫,也就是,遼東經略和巡撫要歸孫承宗管,這就照顧了所有的方方麵麵。因為『毛』文龍的舉薦,孫承宗擔任這個職位這比曆史早了四個月。
但這不是更加的疊層建屋了嗎?不過這個年代就是這樣,求的就是一個層層管轄,求的就是一個互相掣肘,是的,是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