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年輕的師母
連教授的家在一棟舊的單元樓裏,從外表來看,這座四層樓破舊不堪,四周的紅色磚牆早就留下歲月斑駁的痕跡,滿牆的爬山虎開始了吐展著枝葉,開啟了又一次生命的軌跡。
進入室內,劉潤新和高菲菲眼界為之一亮,與破舊的小樓,陰暗的樓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連教授家裏麵精致而頗具品味的裝修,以劉潤新的眼光,連教授家裏的裝修不差於武校長和高菲菲的家居,更別提父母那種簡單實用的布置了。
當連教授把自己的妻子介紹給劉潤新和高菲菲時,連教授從他們兩個年輕人的眼裏讀出了驚訝,連教授嗬嗬笑了起來:“希娟,你看,他們兩個還以為你是我女兒呢。”
劉潤新和高菲菲確實有這個誤會,因為連教授的妻子張希娟看上去很年輕,大約三十歲出頭的樣子,和連教授站在一起,隻怕絕大多數人會以為是父女關係。
劉潤新尷尬地說:“師母看上去真年輕。”
高菲菲也隨聲附和:“師母的皮膚真好,一點皺紋也沒有。”
張希娟爽朗地笑出聲來:“還年輕呢,兒子都上大學呢。”
連教授的兒子連小兵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書,專修量子物理。愛丁堡大學是國際名校,對本科生的要求很高,象愛丁堡大學這樣富有曆史和學術巨大優勢的學校是一些王室貴族和中產階級的英國家庭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劉潤新對於連教授的兒子能夠去愛丁堡大學上本科感到非常好奇。在兩位訪客欺待的目光下,張希娟從書房拿出幾本相冊,裏麵有連小兵參加中學生物理奧賽的領獎照片,還有一些是連小兵在高中時在英國中學進行交流時留下的照片。照片裏的連小兵陽光帥氣,看上去神彩奕奕,很有前途的樣子。
張希娟為兩位訪客準備茶水,劉潤新和連教授很快就聊到了一起。因為劉潤新閱讀了大量物理學方麵的書藉,在統一場論,材料物理學,流體動力學方麵都有倒不完的話,特別是他良好的數學基礎和精密清晰的思辨讓連教授歎為觀止。
“以你的觀點,意識場確實是存在的,那麽現代先進的實驗技術為什麽無法測量?”連教授對劉潤新的觀點並不認同。
“連教授,你也清楚,現代的實驗技術都是建立在對頻率、規律、波長的統計分析基礎之上,聲音、光、物質的運動變形都可以分解為某種振蕩性的規律,並以頻率和波長的形式體現在實驗數據上麵,但是以頻率和波長作為實驗基礎有一個基礎的前提,就是以光速恒定為條件下的時間線的存在。如果此時間線並不存在,實驗數據也就不複存在。”
“理論上是這樣,可是時間的流逝是亙古不變的,我們可以測量時間的長短,但是並不能改變時間流逝的速度,即使現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使粒子接近於光速,改變的也隻是這個粒子的時間,我們生存的時間無法改變。”連教授不以為然地說。
“我這裏提到了意識場是不依賴時間的存在,因為意識的速度遠遠超越了光速。比如,地球到離太陽係最近的恒星比鄰星的距離為4.2光年,以光速到達這顆恒星需要4.2年的時間,可是用意識,一個念頭就過去了。”
“過去了?是自己以為過去了吧,這隻是假象和幻覺,並不是真實發生的。”雖然連教授對劉潤新的物理學、數學方麵的造詣也非常折服,但是並不等於認同劉潤新漫無邊際的假想。
“連教授,你認為我們現在所感知的一切就是真實的?”
連教授笑了起來,“小劉,我們討論的是科學,而不是哲學,我知道在佛經裏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說法,但是研究科學靠的是經得住推敲、可重複再現的實驗依據,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某些人自己的想象。”
“教授,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超驗現象,有許多人具有特殊的能力,可以在冥想狀態觀想到遠在千裏之外的情景,經過訓練,他們一樣可以觀想到數光年以外的情景,而這種觀想是無視距離瞬間達成。”
“我承認,存在許多現在科學無法解釋的巧合或現象,但那是極個別的現象,所謂的特異功能或超能力,沒有一起可以通過科學的檢驗。”
“首先,意識場並非特異功能或超能力,而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時候,夢境就是自身意識場的作用。人們身處夢中,而以為是現實,並且深信之,醒來以後知道是夢,是因為夢中的場景不符合現實時間線的約束。再比如,對於個體而言,遇到真實發生的生死離別,會膽怯流淚,對於回憶到的、或想象到的生死離別一樣會膽怯流淚,而回憶或想象到的並沒有發生,而隻是意識場作用的結果。其次,在對意識場進行實驗測量時,被測量者的意識場與測量者的意識場混雜在一起,很難得到滿意的結果,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內興起氣功熱,不少氣功大師進行實驗,原本在大眾麵前屢試不爽的特異功能,在實驗麵前往往失靈,然後一個又一個大師被輕易地揭露出來。事實上呢,被實驗者有進行意識場展示的願力,而實驗者也有懷疑意識場的願力從而形成了另一個意識場。中國古話說的好,信則靈,就是這個意識。”
“老頭子,我覺得小劉說的雖然有些玄奧,但也有他的道理。”張希娟和高菲菲一樣,聽得暈頭暈腦,恍忽間覺得劉潤新說出了她很久以來偶爾浮現出來的念頭。
“你說的或許是對的,可是這些和現實一點關係也沒有,畢竟離每個人的生活都太遠了。”連教授有些頭大。
“意識場的研究和認知是每個人的事情,現在西方流行瑜伽和覺醒,就象中國流行修行和開悟一樣,都是在發現除身體之外最大的寶庫——意識。中國道家有雲‘各有身中寶,何必深山求’就是這個意思。”
連教授終於笑了起來,“小劉,我可不知道這和物理學有什麽關係。”
“教授,物理學本身就是人為區分的學科,它的起源和所謂唯心主義的起源都是相同的,亞裏士多德等一批早期的覺醒者,為了揭示宇宙世界的真相,開創了多門學科,所有的學問其出發點都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揭示規律,而規律是什麽?規律就是智慧,就是道,就是佛法。《易經·係辭》中寫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笛卡爾在《形而上學沉思錄》中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所以研究哲學對研究物理學大有裨益,比如關於物質的實相,科學家們陸續發現了分子、原子、誇克,但是佛經中早已有記載。”
“是嗎?”連教授聽了有些不相信,在他看來,佛經隻是佛教為了加強信眾的信仰而成就的種種典籍。
“楞嚴經第三卷裏有言‘汝觀地,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領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以2500年前的佛教徒是無法理解分子、原子、粒子之類的概念,連這樣的詞語也沒有出現,所以佛祖用微塵等詞語進行了替代。這句謁語翻譯成現代文可以理解為:‘你所看到的物質,粗略地看可以認為是固體,最細的可以分成原子,再分下去就是粒子,最小是誇克,此誇克是物質中最接近虛空者。由七個誇克構成粒子。誇克再分析下去就成虛空的性質。’現代物理學在粒子中已經發現了三種誇克,每一種誇克嚴格意義上來說都已經不能稱為物質,因為那是一個微小的能量體,而這個能量體在接近光速的運動過程中由於自旋而形成了物質的假象,物理學家把這個假象定義為誇克。但是還有四種誇克是現代物理學家還沒有發現的。或許不遠的將來,物理學家的發現可以印證佛經的真實不虛。”
連教授和另外兩位女士一樣,默默地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神色自若地侃侃而言,年輕人並沒有絲毫的自得或猶豫,仿佛在敘說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原本應當是連教授講述,眾人攝聽的小型學術研討會發展到後麵成為劉潤新獨自的講演,連教授很想擺脫這種虛幻的討論,談論一下物理學中有意思的經驗點滴,但是在劉潤新層層演進的論述下,他發現自己也慢慢地思考起這些形而上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