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穿越成皇儲> 第四百零七章 籌謀(2)

第四百零七章 籌謀(2)

  二戰後的大部分西方國家並沒有發展類似蘇聯7.62x39mm的中間威力彈(瑞士二十年代搞過7.65x35mm;二戰德國搞過7.92x33mm,7.75x39/40mm;捷克搞過7.62x45mm,英國搞過7×43mm,不過這些並沒有普及開來);北約的製式槍彈為5.56x45mm,7.62x51mm,9x19mm,12.7x99mm;除此外都是本國自己裝備的,例如美國的點45(11.45mm)手槍彈,德國的4.6x30mm彈藥等等。


  7.62x39mmM43彈研製於二戰後期,正式列裝是在二戰結束後。在當時,中間威力步槍彈算是一股潮流,二戰中也已經有德國的7.92x33mmKurz彈大量使用,用於Stg44突擊步槍;但是到戰後真正服役並且廣泛流行的就隻有7.62x39mmM43彈。


  這裏麵有M43步槍彈總體設計合理,性能較好的緣故,也有蘇聯在戰後巨大影響力的緣故。


  在當時的曆史環境中,相比二戰時的各種大威力步槍彈,以及北約還在頑固堅持的7.62x51mmNATO步槍彈,M43中間威力步槍彈的全彈尺寸、重量明顯減小,有利於提高彈藥攜行量;射擊時後坐力明顯降低,彈頭威力足以滿足400m距離內的交戰,連發射擊槍口上跳要比大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小,有利於在近距離內發揚火力。


  至於北約為什麽沒有普及中間威力彈,得從二戰結束後說起。


  二戰結束後很快進入了東西方冷戰,西方國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節約軍備建設費用,戰時實現後勤物資標準化,北約提出應當製定一個輕武器彈藥標準,選定一種北約標準步槍彈,於是展開了一場吵吵鬧鬧的大撕逼。


  作為歐洲老牌帝國主義的英國雖然元氣大傷,但是倒驢不倒架,竭力推薦自己的.280英寸(7×43mm)中間威力步槍彈。應當說這個彈的基本設計還是很好的,彈道性能比蘇聯7.62x39mmM43步槍彈更好,後坐力和槍口噪聲、火焰都比較小。


  但是作為北約盟主的美國卻竭力反對中間威力步槍彈。


  在二戰中美軍全麵裝備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步兵分隊火力在當時傲視群雄,因為起步早,占了便宜,美國對輕武器的態度就非常保守,認為M1加蘭德步槍已經很完美了,最多加個20發彈匣,加個連發功能就夠了;彈藥嘛,30-06步槍彈(7.62×63mm)也很好呀,最多稍稍縮短一下彈殼長度,變得輕一點,就行啦!

  為此美國直接搞了一個T44試驗型步槍和T65步槍彈。T44的基本結構和M1加蘭德非常相似,可以看做是縮短護木、增加20發彈匣和連發功能的M1加蘭德,最終發展成我們都熟知的M14步槍;而T65步槍彈的設計也非常保守,就是縮短的30-06步槍彈,把彈殼長度從63mm縮短到51mm,初速仍有848m/s,依然是傳統的大威力步槍彈。


  爭吵了好幾年,最終的結果是美國依靠在西方國家中巨大的影響力取勝,T65步槍彈被定為北約標準步槍彈,也就是7.62x51mmNATO步槍彈;英國人執拗了一陣子(主要是工黨政府),但最終考慮到西方盟國的步調一致,放棄了.280英寸步槍彈,也改用7.62x51mmNATO步槍彈,由此北約錯過了中間威力步槍彈的曆史契機,在50年代繼續使用傳統的大威力步槍彈。


  當時北約國家主流的三種步槍——美國M14步槍、比利時FN FAL步槍、西德G3步槍都使用這一口徑,普遍存在後坐力過大,連發射擊很難操控的問題,所以美國大部分M14幹脆用快慢機鎖取代了單連發選擇杆,鎖定在單發狀態,英國的L1A1(英國生產的FAL步槍)也取消了連發,隻能單發射擊。


  這麽一折騰的後果是,步兵班火力密度與二戰時期相比提高不大(雖然公製版本的FAL和西德的G3保留了連發功能,但是因為7.62x51mm彈後坐力太大,短點射很難操控,很不實用,而對美國來說,用鎖定在半自動狀態的M14取代M1,幾乎沒有提高),步兵分隊輕武器體係明顯落後於蘇聯。


  六十年代越戰期間,美軍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M14在叢林裏被中間型步槍彈的AK打出翔,趕忙的換上了還沒完全準備好的M16,即便是期初因為可靠性問題差評連連。但改良成M16A1之後,小口徑潮流瞬間壓爆中間型步槍彈,並在世界各國軍隊中掀起的一股步槍小口徑化熱潮。


  因為M43中間威力步槍彈所有的優勢,小口徑步槍彈都有,甚至都超越了M43彈。


  1、論重量和體積,小口徑步槍彈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攜彈量更大。


  2、論後坐力,小口徑步槍彈射擊後坐力更小,連發射擊槍口跳動更小,更穩。


  而且小口徑步槍彈還有M43步槍彈沒有的很多優點:它們彈道比M43中間威力步槍彈更平直、更低伸,彈頭危險界更大;高速飛行的彈頭擊中人體後更容易失穩,彈頭破裂或者滾轉,釋放能量更加充分,致傷效果更強。


  雅尼克倒也想直接跳到小口徑步槍彈,可小口徑步槍的槍管長徑比大而對加工精度要求高,子彈初速高而槍膛磨損快,這就對大大提高了槍管的加工的工藝和材料方麵的技術難度。在二戰時的加工精度,製造小口徑槍及彈,是沒問題的,關鍵是在戰時體製下的生產,小口徑步槍的製造效率和製造成本就難以滿足超大產量的需要。


  加上小口徑的出現是因為炮兵火力不斷增強,不再需要步槍的遠射作用;而在二戰時期,炮兵火力並不強大,步槍的遠射仍是仍是軍隊十分需要的性能;改成小口徑,軍隊的火力大大減弱,隻會輸得更慘。


  小口徑槍彈雖然有重量輕、射擊精度高、攜彈量高等優勢,但也存在穿透力不足,有效射程外殺傷力銳減等不足之處。在時隔多年以後,軍界再次重視起.62毫米口徑子彈的優勢,一些國家軍隊又重新揀起了7.62毫米步槍。


  這種種原因下,雅尼克也不能放棄中間威力彈。先是用了二戰德國的7.92x33mm,後來又改成了毛子的7.62x39mm,最後定為英國的.280英寸(7×43mm)中間威力步槍彈。


  62734/521286517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