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巴爾幹局勢(1)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提出的著名理論,“蝴蝶效應”。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係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係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係統的極大變化。
而在人類曆史上,蝴蝶效應更是屢見不鮮,一連串本來看似無足輕重的事件環環相扣,卻往往能左右曆史的進程。
比如二戰中的巴爾幹半島。
自1352年土耳其人跨過達達尼爾海峽侵入東南歐,五個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各民族就在異族的鐵蹄之下各種被壓迫,1821年,希臘人民首舉義旗,反抗土耳其人的殘暴統治,並得到了歐洲各國的廣泛同情和支持,經過9年的奮戰,希臘最終於1830年獲得獨立,土耳其在巴爾幹的統治被打開一個缺口。希臘的獨立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示範作用,到了19世紀70年代,整個巴爾幹地區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並得到了外部勢力強有力的支持,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頃刻間土崩瓦解,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紛紛獲得了獨立,土耳其除了保留有伊斯坦布爾及其附近地區外,其在歐洲大陸的領土全部喪失。伴隨著土耳其在巴爾幹統治的崩潰,歐洲各大國的勢力紛紛染指這一地區,而那些新獨立的國家也同樣有目的性地選擇某個大國作為自己的靠山。
經過1912——1913年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巴爾幹國家經過一係列的分化組合,也如同當時的歐洲大國一樣分成兩大陣營:塞爾維亞和希臘倒向了協約國一邊,而保加利亞則傾向於同盟國。列強對巴爾幹半島的幹涉使得這一地區的形勢錯綜複雜,任何看似漫不經心的擦槍走火都會引發一場大的危機,巴爾幹半島此時已成為歐洲地緣政治的死穴,一些頗有遠見的政治家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點,德國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總有一天,巴爾幹發生的那些蠢事會把整個歐洲拖入一場大戰。”
果不其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遇刺身亡,行刺者是幾個塞爾維亞激進分子,這使得本來就已經非常緊張的奧塞關係雪上加霜,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並於7月28日炮轟塞國首都貝爾格萊德,挑起了戰爭,塞爾維亞有俄羅斯為其撐腰,而德國則為奧匈帝國背書,隨後,英法兩國也卷了進來,接下來的事情就眾所周知了,正如俾斯麥生前所預料的那樣“蠢事引發了大戰。”那場當時被稱之為“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幾乎整個歐洲大陸都被拖入一場長達四年的鏖戰。
20年後,當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時,意大利很明智地宣布中立,它要坐觀成敗。
40年6月,德國閃擊西歐獲得了巨大成功,德軍僅僅用了六周時間就擊敗了歐洲軍事強國法國,同時還迫使荷蘭、比利時投降,並將近30萬英國遠征軍趕回了英倫三島。在這個節骨眼上,意大利終於參戰了,墨索裏尼對德軍在西歐的巨大成功眼紅不已,他決心要重現古羅馬的輝煌,將整個地中海地區變成意大利的內湖,因此,他命令意軍總參謀部製定了入侵希臘的計劃。
40年10月28日,近16萬意軍越過阿爾巴尼亞和希臘邊境(早在1939年,意大利就吞並了阿爾巴尼亞),入侵了希臘。戰爭伊始,人們普遍認為隻有700萬人口的小國希臘根本不是擁有4500萬人口的意大利的對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帕帕戈斯將軍指揮的希軍作戰異常英勇,就如同他們兩千多年前抗擊波斯人入侵的斯巴達祖先一樣,重演了公元前480年溫泉關戰役的輝煌,到了11月底,意軍不僅被趕出了希臘,甚至還有丟失阿爾巴尼亞的危險,隻是由於冬季的來臨,氣溫驟降至零下20度,希軍由於缺乏給養而被迫停止了攻勢,意軍這才免於崩潰。
意大利在希臘的慘敗,使得小胡子大為惱火,這並不是因為他多麽同情意大利的處境,理解意大利的領土野心,而是因為墨索裏尼如此輕率的入侵希臘的行為打破了巴爾幹地區原先錯綜複雜的外交平衡狀態,猶如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引發了接下來一係列的蝴蝶效應:由於意軍的入侵,希臘被迫向傳統的盟友英國求援,英國皇家空軍首先派出了幾個戰鬥機和轟炸機中隊進駐希臘為其打氣,數量雖然不多,但此舉卻引起了德國的警覺,因為德國本土不產石油,其最重要的海外石油來源是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而該油田恰恰在駐希臘的英國空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這讓德國十分擔心油田的安全。
自派出空軍之後,駐北非的英國近東陸軍也源源不斷地從埃及向希臘開拔,這更令德國人意識到希臘這個“討厭鬼”必須乘早擺平,否則後患無窮,將影響到軸心國在東南歐側翼的安全。
41年4月6日,德意保匈四國分路攻入南斯拉夫境內。到4月17日,南斯拉夫全境淪陷,其領土被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僅用了11天就輕鬆降服了南斯拉夫,而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傷亡失蹤558人,此役充分顯示出了德軍閃電戰的威力。
在搞定了南斯拉夫之後,德軍在李斯特元帥的指揮下繼續南下,德國武裝力量的強大遠非意大利所能比,英國和希臘聯軍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德軍的對手,德軍於4月24日攻占雅典。至5月初,軸心國部隊占領了希臘本土,英軍殘餘部隊被迫經地中海撤回埃及,這已經是短短一年之內,英軍第三次被趕出歐洲大陸了,前兩次分別是在挪威和法國,這對英國人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足以令他們蒙羞,不過這與一年後英軍在托卜魯克和新加坡所遭遇的兩次慘敗相比還算不了什麽。
整個二戰期間,相比皇家海軍和空軍,英國陸軍的表現乏善可陳,無論是與德軍還是與日軍作戰都鮮有出色的戰績。占領希臘本土後不久,精銳的德國空降兵實施了二戰期間德軍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克裏特島空降作戰,就像一年前德軍空降占領比利時埃本埃馬爾要塞一樣,英勇的德國傘兵將駐島英軍打得狼狽不堪,並最終於5月25日占領了希臘最大的島嶼——克裏特島,至此,軸心國集團完全控製了整個巴爾幹半島。
德軍在巴爾幹的勝利令人瞠目結舌,這是一場經典而輝煌的閃擊戰,德國戰爭機器的高效顯露無遺,然而德國人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巴巴羅薩行動”被迫從原定的5月15日推遲至6月2日,從今後曆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這一個多月的推遲將是致命的。
62734/53077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