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求援
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達4年零3個月,在這次戰爭中,涉及國家多達30多個,約1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總數的67%,傷亡人員高達3000萬。按當時的美元計算,參戰國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也達1516億美元。戰爭主要發生在歐洲本土,有人估計,歐洲的工業生產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戰後同盟國跟協約國都喊出了一句口號,這句口號隻有9個字: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
短短9個字,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顯然英國也被這句謊言所迷惑,一戰之後英國在國防上的投入越來越少,以至於連引以為傲的海軍艦艇幾乎都是一戰的底子。
結果20年後德國突然發難,打的英國找不到北。
現在大英帝國進入戰爭動員,所有的資源都被集中起來為國防服務。作為一個底蘊雄厚的老牌帝國,丘吉爾有信心隻要一年,大英帝國就能組織起一直強大的軍隊;兩年就能讓海軍碾壓德國海軍;隻要三年,大英帝國將會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強大。
但是,他們是需要時間的。
剛剛打敗法國的德軍正士氣高昂,說不定過幾天就會發動跨海登陸作戰,到時候大英帝國就岌岌可危;再雄厚的底蘊也派不上用場。
因此,丘吉爾四處派人尋求幫助,隻要有一絲的希望,不管是那可怕的紅色帝國還是即將對法國宣戰的意大利,都是他要拉攏的對象。
要知道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英國一直都是對蘇聯無比敵視的,哪怕是曾經在波蘭的問題上,想要請蘇聯幫忙,那也隻是表麵上的,內心裏,英國哪怕是英國認同德國,也不會認同蘇聯。
但是現在,英國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哪還管得了什麽意識形態,隻要能度過這次危機,就是跟蘇聯拜把子稱兄道弟都沒問題。
雖然德國和蘇聯表麵上看起來很是友好,德國的造船廠為蘇聯建造航母,可英國人覺得兩國的關係隨時可能變化,甚至交惡。
就拿幾年前的西班牙內戰來說,雖然並沒有表明各自的身份,可全世界都知道蘇聯和德國幹了一仗,蘇聯還被打敗了。
蘇聯難道能咽的下這口氣?
而且丘吉爾也分析在波蘭戰役中,蘇德原本應該是打算要分瓜波蘭的;可奈何蘇聯軍隊實在不給力,結果整個波蘭都被德國獨吞。
蘇聯看著不會眼紅?
而且蘇聯一直想把它們的“魔抓”伸入歐洲,輸出他們的顏色主義,西班牙內戰就是一次嚐試。而現在德國已經占領了大片的歐洲領土;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該怎麽辦?繼續旁觀嗎?
也許隻要稍稍挑動一下,蘇聯就有可能參與這場戰爭,隻要當蘇聯從東部牽製住德國,英國就能挺過去!
背負著這種使命,英國特使羅伯特.安東尼.艾登被派往蘇聯。
羅伯特.安東尼.艾登可以說是“少年得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加英國皇家步兵團,曾到法國前線作戰,並因戰功獲頒贈十字勳章;26歲擔任下議院議員,34歲成為外交次官,37歲任大英帝國的掌璽大臣,38歲就第一次擔任外交大臣。這次又是以外交大臣和英國代表團團長的雙重身份到蘇聯談判協商。回望這些年的世界局勢、看著窗外的俄羅斯大地,艾登實在是有些感慨!
以前都是經過歐洲大陸到莫斯科,這次被迫繞道中東,讓艾登再次好好見識了俄國的巨大和它似乎永無止盡的戰爭潛力,這都是英倫三島無法比擬的。
從33年起,他多次奉命奔走於巴黎、柏林、羅馬、日內瓦和莫斯科,出訪瑞典、挪威和丹麥,同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就國際形勢進行會談。34年2月和35年3月,艾登曾兩次會見德國外交部長:他沒有被德國掩蓋其侵略意圖的和平諾言所欺騙。主張為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係而努力。艾登地見解在英國政界中引人注目,當時未參加政府的丘吉爾都稱他為“政府中惟一的優秀成員”。
35年艾登出任外交大臣,上台伊始。對德國表現出比其前任較為強硬地態度:“決不能僅僅為了安撫德國而讓步,因為那樣做隻能事與願違,促使它胃口愈來愈大。”但他還是保守了,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在“萊茵非軍事區”和西班牙內戰問題上上,他都是趨於保守-——比如與法國政府公開交換武器禁運備忘錄,約定禁止向西班牙輸出武器,希望通過“不幹涉”來減少戰爭的危險。
38年2月辭去外交大臣的職務,因為張伯倫地綏靖政策,結果是有著“綏靖船上的大副”之稱的哈利法克斯勳爵繼任外交大臣。
艾登辭職不到一個月,張伯倫夥同法國的達拉第,墨索裏尼簽訂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那個協定遭到艾登和丘吉爾等3名保守黨議員的強烈反對,不僅如此,艾登和丘吉爾等人還認為:必須與蘇聯結成聯盟,才有可能獲得和平。在形勢和輿論的壓力下。英法兩國政府派出代表到莫斯科與蘇聯進行談判。艾登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去莫斯科談判。但被張伯倫拒絕。
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國被迫對德國宣戰,艾登重新入閣,任自治領事務大臣。之後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出任內閣首相,艾登受到丘吉爾器重,第二次出任外交大臣。
終於,他來到克裏姆林宮,見到了臉色有些陰沉的斯大林。
斯大林對英國可沒什麽好感,蘇聯在經過了十月革命以後,成功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統治,由獨裁政權過度到了G主義,在斯大林接手蘇聯政權以後,蘇聯所謂的蘇維埃主義並不是特別完善;在整個歐洲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下,蘇聯別具一格的政權無疑是在挑釁當時作為歐洲霸主的英法!
事實也正是這樣,英法等國看著蘇聯政權的日益壯大,感到擔憂的同時,對蘇聯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孤立政策,恨不得要把他們消滅在繈褓之中,而且他們還暗中支持沙俄白匪軍,讓蘇聯內戰打了好久。
62734/53314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