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惡魔契約> 第158章 合作《長江七號》

第158章 合作《長江七號》

  胡海希在去韓國之前的時間全部消耗在和斯蒂芬周的星輝公司的談判中了。


  不是他不放權給自己的下屬,而是星輝方麵的條件太苛刻了,因為斯蒂芬周要在《長江七號》中出演角色,並且擔任導演,所以他要出了一個天價的酬勞,不僅包括演員的酬勞,還包括導演的酬勞。之前他的作品《功夫》的全球票房超過了1億美元,在北美的票房也達到了1700萬美元,但在做計劃的時候,星輝不是按照《功夫》的票房計算最終可能盈利的,而是認為《長江七號》的成績會遠遠高於《功夫》。他們以《生化危機?香江市》作為對照,認為全球發行的話,《長江七號》即使不能達到5億美元的票房,3億美元的票房也是可以期待的,光是大陸和香江市加起來,票房一定超過3億人民幣。


  所以中國的票房就已經接近4千萬美元了,再加上日本、北美等地區,考慮到這部電影需要大量的特技等製作,星輝提出拍攝費用3000萬美元,可以追加20%的條件,這3000萬裏有2000萬都是斯蒂芬周作為導演和演員的酬勞。


  胡海希誠然是看斯蒂芬周的電影長大的,但是即便是再作為迷弟,他也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星輝方麵一再認為,《長江七號》作為一部兒童片有更廣闊的市場,但是斯蒂芬周之前並沒有演出和導演過同類型的電影,貿然投資無論對於誰來說都是一種冒險。


  所以胡海希不得不自己親自出麵參加會談。因為有興趣投資的不僅僅是希傑投資公司這一家公司,哥倫比亞(亞洲)公司,和中影集團都有興趣,如果貿然答應了這個條件就相當於自己獨自接了這個鍋,這絕不可能。


  哥倫比亞和中影也不會接受這個條件,大家的想法都一致,斯蒂芬周要麽接受基本酬勞 分成模式降低整體的拍攝費用,要麽取消分成,做一錘子買賣。畢竟中國地區投資超過2千萬美元的電影就那麽寥寥幾部,成功的經驗也很寥寥。因為牽扯太多,幾個投資方和星輝之間陷入了永無止境的爭吵之中。


  胡海希覺得應該在去韓國之前再努力一下,爭取一個多贏的結果。所以他以自己的名義邀請斯蒂芬周和星輝的負責人,以及最大的投資方中影集團的人一起吃一頓飯,順帶著也邀請了哥倫比亞(亞洲)公司的負責人。


  前兩方都挺給麵子的,斯蒂芬周親自到場,中影那邊則來了胡海希的老熟人黃副總。哥倫比亞則隻派了一個副總來旁聽,哥倫比亞已經顯露出退縮的意思,如果胡海希負責北美的發行的話,哥倫比亞大概隻會投點錢意思意思。


  王軍陪同胡海希一起出席了這趟會議,餐桌上,食物豐盛,但是在坐的大佬們都沒有心思吃飯。正是上菜之前,大家先是寒暄了一番,黃副總就對胡海希在北美的發行網絡很感興趣,想要打聽怎麽樣才能夠做到全球同步上映,不過這件事情被胡海希含糊過去了。畢竟胡海希借用的也是別人的關係,並非他自己鋪開的網絡。哥倫比亞倒是也能全球發行,不過他們不會傾斜這麽多的資源在亞洲的電影上,哪怕他們是索尼控股的公司。


  斯蒂芬周如同傳聞一樣沉默寡言,每一次的發言都異常簡潔顯示著強大的意誌力,遇見他不好意思說的話,便由星輝的負責人來說。不管怎麽樣,他都是香江市最有號召力的明星,在香江市電影水平逐漸下降的現在,他寧願幾年拍一部戲也不願意多接戲賺錢,這樣就維持了自己的身價水平。


  新世紀以來,從《少林足球》、《功夫》到現在的《長江七號》,他的身價理所當然地越漲越高。並且,他不是動作明星,不會受到年齡的拖累。相反,他的年紀越大就越是激發已經逐漸有了經濟地位的70後、80後們的情懷。


  盡管星輝已經說明1000萬美金加製作方票房淨收益的2成已經是最低底線,中影和胡海希還是表示不能接受。但是他們又不能一拍兩散,畢竟斯蒂芬周的市場號召力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導演加明星的組合。


  雙方繼續反複扯皮。中影認為要麽要高酬勞,1000萬美元或者1500萬美元都沒什麽,但是再要分成就說不過去了;要分成就不能要那麽高的酬勞,打個折500萬美元的酬勞還差不多,現在這種情況,製片成本太高,票房收益又不確定,製作方的風險太大。


  星輝則對自己的電影充滿信心,堅信電影不會賠本,但是他們不會出一分錢的製作費用。


  胡海希被這種反複糾纏的談判搞得有些精神崩潰了,他敲了敲桌子,準備以大佬的身份說話了。飯桌上的人都安靜下來,全部看向了胡海希。


  “你們先聽聽我的意見,”胡海希說道,“星輝的條件我可以全部答應。但是……”這個轉折讓所有都豎起了耳朵來,“第一,我出錢最多的話,我要派一個執行製片人監督財務。”


  這是應有之義,在場的都對這個條件沒有異議。


  “第二,必須先有劇本,劇本經過我的編劇委員會審核之後,不能隨意修改。第三,要落實嚴格的時間節點規劃,按照規劃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拍攝完成這部電影。”


  “這個條件不行!”星輝的代表馬上就站了起來。


  胡海希對他揮了揮手,“先聽我說完你再提意見好嗎?”


  星輝的負責人便有些悻悻地坐下,“好,胡總您繼續說。”


  “第四、演員的選擇必須由製片人和導演一起做決定。基本上,咱們按照好萊塢的規則來就是了。”


  “這一套,不太適合香江市的電影市場吧!”星輝的負責人馬上用略帶嘲諷的語氣說道。


  “電影我按照2億美元的票房做保底發行。”胡海希繼續說道,“我估算一下,這樣你們最低票房分成900萬美元,超過2億美元的票房,我按照三成的淨收入給你分成,就是說票房每多一億,多分成1000萬美元,這些條件是一體的。”胡海希攤開了手說道。


  然後胡海希看向了黃總,“這個條件,中影是什麽看法?”


  中影沒有看法,按照這個條件,中影躺著數錢就是了,斯蒂芬周的票房號召力再厲害,在大陸市場也不能超過4億人民幣。2億美元的票房,大陸加香江市市場最多實現五千萬美元,剩下還有四分之三的票房都需要胡海希的發行網絡去實現。


  “我沒什麽意見。”黃總心思電轉,“這部電影的投資,中影可以和alala出一樣多,比你少一點也可以接受。”他這樣說道,分明就是想要搭便車。


  胡海希重新看向了斯蒂芬周和星輝的代表。哥倫比亞的副總正在琢磨胡海希的好萊塢網絡是怎麽一回事。


  斯蒂芬周看不出來什麽表情,不過星輝的負責人明顯是被胡海希的魄力給嚇到了,這部片子斯蒂芬周和星輝最少拿1900萬美元,這是利潤,他們還有1000萬美元可以花,即便是在別人的監督下。


  星輝的負責人忍不住去看斯蒂芬周,想看看老板最終是什麽態度。


  斯蒂芬周沒有什麽明顯的表情,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表態的,“前麵二、三兩個條件,我做不到的。”他用上了手勢,試圖加強自己的說服力,“電影的拍攝很多是在過程中有想法的,我在拍攝過程中免不了要把劇本改來改去,按照一開始編好的劇本拍攝的話,”他搖了搖頭,“我做不了。”


  “那你準備怎麽做呢?反正談的條件最終要以合同的形式定下來,你們覺得應該怎麽做。”胡海希反問道。


  “第二、第三條拿掉,”斯蒂芬周簡單地說道,“第四點我要有最終決定權。”


  無怪乎和斯蒂芬周合作是一件難事,他本人的掌控欲和偏執簡直難以治愈。


  “你們有什麽退讓的條件嗎?”胡海希抿了抿嘴問道。


  “版權歸你。”斯蒂芬周簡單地說道。


  “包括續集版權嗎?”胡海希問道。


  斯蒂芬周皺了皺眉頭,然後點了點頭,“包括”。


  胡海希和黃總對視了一眼,雙方看上去都很為難,黃總咳嗽了一聲說道,“周先生,你這樣的要求,我們也很為難啊!”


  “你們可以不投資嘛!”星輝的負責人在一旁助攻道,“哥倫比亞對這部電影的投資也很感興趣的吧!”


  斯蒂芬周的前一部戲就是哥倫比亞投資的,賺了不少,說哥倫比亞感興趣胡海希相信,但是要說哥倫比亞也能答應斯蒂芬周的條件,胡海希是絕對不相信的。


  果然,這位副總當場就搖了搖頭,“我覺得胡先生的條件非常合理,如果哥倫比亞單獨接手,我們提出來的要求也會差不多。”


  “其實,我從小就是斯蒂芬周先生的忠實影迷,”胡海希向前湊了湊,用手托住了自己的下巴說道,“如果你們真的對這部電影這麽有信心的話,我可以介紹銀行直接向你們提供信用貸款,利息很低的,你們完全可以自己承擔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本。而且我願意單獨購買這部電影的網絡版權和電視重播的版權,價格我可以出到500萬美元。”胡海希抱著手臂說道,“你們也可以考慮考慮。”


  斯蒂芬周和星輝公司的負責人也處在很為難的位置,他們對於自己的製片能力確實有很信心,但是在發行上,胡海希真的是最佳的選擇,哥倫比亞不可能為一部亞洲電影投入太多的資源,斯蒂芬周也知道自己在好萊塢還是缺乏號召力和影響力。


  一時之間,整張桌子上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隻剩下保鏢和秘書還有心情繼續吃飯了。


  斯蒂芬周拉著自己的屬下出去商談去了,哥倫比亞的先生也出去打電話去了。


  黃總趁機向胡海希抱怨,“斯蒂芬周這個人真的是不好相處,”他半真半假地說道,“按照道理講,他的主要票房是國內,發行都要依靠我們,但是他的態度對待我們簡直是一點都不客氣。”


  “關於這點我可以說句公道話,這完全是他性格的問題,不是他從內心不尊重你。”胡海希說道。


  黃總顯然知道這一點,他嗬嗬笑了兩聲,然後問道,“你覺得他們能夠接受你的條件?”


  胡海希抓了抓自己的頭發,“不會全部接受,但是他們也會做一些讓步。”


  “這讓步可不容易,”黃總歎了一口氣,“即便知道他有票房號召力,但是這種規模的投資,還是有些風險太大了。”


  “所以我來幫黃總你承擔風險啊!”胡海希回應道。


  黃總苦笑了笑,“咱們也是為了中國電影的崛起,忍辱負重啊!”


  正說話間,哥倫比亞(亞洲)公司的副總先回來了,開始拐彎抹角地打聽胡海希在好萊塢的發行網絡。胡海希有個屁的發行網絡,他全靠愛德華?李牽線,這位副總注定一無所獲。


  過了一會兒,斯蒂芬周和星輝公司的負責人也走了回來,三個人停止了談話,同時麵帶微笑地看向了斯蒂芬周和星輝公司的負責人。


  “周先生,考慮得怎麽樣了?”胡海希問道。


  “我們同意製片人監督財務,也同意製片人和導演一起審核演員,也接受保底發行的條件,但是第二條和第三條我們還是不能接受。”星輝公司的負責人說道。


  胡海希揉了揉鼻子,“我先說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周先生這部電影計劃花多長的時間拍攝?這涉及到後麵宣傳、發行一係列的問題,在這方麵我們必須有一個硬性的截止日期,不然的話影響後續上映等一係列工作的安排。我能夠明白周先生精益求精的想法和精神,但是除非是王導演拍的那種評獎片,商業電影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這也是製片人的工作。”


  斯蒂芬周用力抿了抿嘴,“我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他說道。


  “給你十六個月,2007年6月底前要完成最終的剪輯,我們要考慮是2007年暑假檔還是2007年聖誕檔上映。這一點合同裏麵必須寫清楚,有違約金的。”胡海希頗為強硬地說道。


  “可以。”斯蒂芬周言簡意賅地說道。


  “那劇本,我們覺得還是用我們自己的編劇比較好。”星輝公司負責人繼續說道。


  胡海希看了看黃總,黃總咳嗽了一聲,然後慢慢地說道,“我覺得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周先生的編劇也是值得信賴的。”


  哥倫比亞更沒有意見,他們就準備出一點錢,然後按照2億的票房收錢。


  “好吧,”胡海希揮了揮手,“這一次我們不是50%以上的投資者,我不強求。”他說道,“周先生,我不是不相信你們的編劇或者是故意為難,但是劇本是一部電影非常重要的一環,審核和批準劇本是我的電影公司立身的基礎,我不願意壞這個規矩。”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一次是中影和我們以及哥倫比亞三方出資,我沒有占到50%的投資,我就不強求了。以後不讓我們審核劇本的的話,我們的出資就不能是第一。”


  “我能理解。”斯蒂芬周說道,不過以香江市電影養成的習慣,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對於劇本的重視都遠遠不夠就是了。胡海希當然也能看出來斯蒂芬周自己對於是否有完備的劇本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對他們來說,中途改劇本再平常不過了。


  “那麽你們有什麽讓步呢?”胡海希問道。


  星輝的負責人咳嗽了一聲,說道,“電影投資1500萬美元,周先生的固定報酬為800萬美元,分成按照您說的,不變,但是預算有500萬上浮的空間,主要是後期製作的費用還不確定。”


  “我們可以出500萬美元。”哥倫比亞的代表首先表態道。


  胡海希站起身來,向著斯蒂芬周伸出了手來,“那麽合作愉快。”


  星輝的人和斯蒂芬周都驚訝於胡海希如此爽快就答應了這個條件,黃總也站了起來,同時伸出了手,所有人的的手都搭在一起。


  胡海希在征詢了中影和哥倫比亞的意見之後愉快地說道,“如果要追加費用的話,我們alala可以出,在我離開香江市之前,咱們可以向記者通報這件事情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