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嬴陰嫚
第760章 嬴陰嫚
易學的三個原則,不易,變易,簡易。
順序不能亂變,原理性的東西最忌自己二次加工。
不易是事物的根據,基礎材料,好比是建造房子的磚頭水泥。變易是什麼呢,磚頭可以蓋平房,可以蓋樓房,可以蓋狗窩,也可以蓋別墅。簡易,是說,無論你蓋的是什麼,它的本質還是磚頭水泥。轉了一個圈又回來了。這是一個從最微觀到宏觀再到微觀的一個過程,可以說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的過程。
陰陽的規律呢,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
這些基礎大家都看八百遍了,恐怕看懂的不多,去細想的也不多。陰陽對立是說陰陽的成立是相互的,這麼一看怎麼跟陰陽互根差不多的感覺呢,互為存在的根據,沒錯啊,陰陽是組成太極的嘛,太極裡面什麼都有,任何規律都包含。陰陽對立雖然跟互根差不多,但還是有區別的。
陰陽消長,好比一杯水啊,你給他加熱,他的涼氣自然就減少,你給他放冰箱里,溫度自然下降。陰陽轉化也好理解,沒有永恆的敵人,朋友跟敵人隨時都會改變。
規律懂了,那麼用這些規律怎麼看事物的起因與結果呢。比如說倆人相親,這個相親是因為陰陽對立,所以你們才走到一起相親,之後離不開卿卿我我啊,互根啊。吵架分手,想看生厭,或者又複合,又是消長轉換。這個明白吧。
前面論八字命理與心理的關係這篇文章說了,八字中那麼多的字,那麼多的因素,你隨便把他們組合,看不易變易簡易,看四個陰陽變化的規律。你說能看出多少事?無窮。就看你能不能合理把握,並且合適的語言闡述說出來。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太極的原則去分析,真要吃進去,基礎的東西都給你說了,沒給你遮遮掩掩,你還要自己思考咀嚼啊,這個是不能靠喂的。再說一遍,基礎不懂,就等於大樓沒圖紙,瞎蓋。
很多人說我文章淺顯易懂,容易理解。對的,這就是我的目的,因為周易哲學命理,最重要的是一個理,任何道理都是可以用語言闡述的,你說道理高深的都不能說,我反問你,你是怎麼明白的呢?還是鸚鵡學舌不懂裝懂,根本不存在什麼玄之又玄。
易學屬於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因為其傳承的特殊性,帶有神秘性。內容精奧,門派不一,內容由淺入深。在實際的測算中,發現當下有不少年輕人很喜歡。這裡有一個區分就是個人喜好是一回事,將易學作為一項事業與職業是另外一回事。喜歡不一定去做,但是實際做的,喜歡與興趣是基礎。就八字命理來說,與易學算命理,與佛道有緣的人,會有一定的特徵。
四柱命理八字中,官殺可代表人所從事的事業,官殺星逢華蓋與太極,帶有這種特徵的,在事業上,就容易與玄學、宗教、信仰有關係。如果八字中官殺見印梟,或者食傷,多是不利。特別是官得用之後,有了這種組合,影響富貴層次。一分為二來看是梟印,還是食傷,多代表技術手藝、偏門知識,因此就與這塊有很深的緣分。
八字命理中梟印在象義上有代表偏門的意思。梟印得旺,梟印又得用得人,領悟能力強,且懂變通。梟印旺而多見,偏印透干又根,命主的事業和職業往往與別人不同,甚至有些讓人想不到。這種命格的人,從事易學事業的人才,與這塊有緣分。
命中傷官佩印,人大多都是比較聰明。傷官配印之後有才但是不傲物。多能成就一番事業,這種配合的好,是有福氣貴相的。但是傷官配印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傷官透干印星藏支,或者印星出干傷官藏支,或者傷官與印星同在一柱子中,傷官與印星緊貼,則為傷官帶印。傷官與印都與人的思想有關係,因此能與易學有緣分。
八字中「子、午、卯、酉」為地支的四正位,中神,也是地的四正方,其氣正、氣專、且旺、且純。根據實際測算時的經驗,子午卯酉多見,至少兩個,這種結構多與宗教、哲學、佛道、五術有緣分,自己愛好,且有悟性。
八字中辰、戌、丑、未,是四墓庫之地,是五行中金木水火的聚合之處,墓庫有收藏養育之意。八字中「辰戌丑未」四庫多的人,易有宗教信仰的傾向,喜好神秘文化,命理玄學。且對這塊有一定的領悟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之後就是踏實肯學。所以多墓庫的人喜歡易學。這個也是學習易學的最好的基礎。多數是墓庫多,且帶有傷官,思維靈敏,臨場發揮好。
四柱中的食傷有思想與技能的意思,主口才好且思維靈活。柱中有太極、華蓋星,代表玄學與宗教。這種情況下命主就會與山、醫、卜、命、相等五術有緣。命中食傷混局,雜亂不清,少了貴氣,難以進入仕途,大生意也把握不住。從事五術方面的職業,反而是自己所喜歡的事情。自己內心喜歡,好研究這塊,口才與思維都是可以的,吃這碗飯反而有利一些。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白居易《後宮詞》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中,一直都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我國古代的女性很難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自己的活動範圍也往往被限制在「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這句話里,因此社會地位很難提升。
雖然許多女性一直深處深閨無法和社會接觸,也因為社會傳統因素而只能保持低下的地位。但是,她們往往也能夠獲得較為幸福的生活,相夫教子,完滿地過完這一生,說起來也是非常具有價值和意義。
但是,這種有意義的生活,在封建社會女性中地位最高尚的公主們卻往往很難體會,公主們從小都被她們的父親也就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保護的很好,不知社會險惡,待到歲數合適之後,找一位駙馬,嫁做人婦,從此不問宮廷事。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或許許多的公主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其實,即使是這些公主們,她們的生活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兩極分化的,有一些公主,她們從小就能夠得到父母雙親的寵愛,無憂無慮的生活,無論是小時候接觸到的物質條件還是精神文明都非常之優越。另一些公主的代表就是結局悲慘的嬴陰嫚。
說到歷朝歷代最幸福的公主,就不得不提及唐朝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小女兒。因為她年紀最小,因此她從小就深受父母兄長的喜愛。她的母親武則天更是對她寵溺有加。從小她的生活就非常的優越,而且皇族的身份也給她提供了非常多的物質和機會。
除了人生贏家太平公主,唐朝的公主中,同樣有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文成公主,她的生活雖然不是太平公主那種從小嬌生慣養的優越,但是她最終也非常的幸福,夫妻恩愛,聲名遠播,無論是中原還是吐蕃人都對她感恩戴德。
其實,除了唐朝有非常多的頗負盛名的公主,其他朝代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身份地位崇高的公主。我國封建朝代的起始秦朝也是如此。
說起秦朝很多人非常不解,秦朝也有公主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單單秦始皇一人就有數十名子女,雖然秦朝是陽盛陰衰的情況,但其實秦朝也有一些不為我們所熟悉的公主們。在這其中嬴陰嫚可能是我們能接觸到更多的一位。
在封建社會的開始,古代的女子基本沒有機會能夠在史冊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因此我們對秦始皇的後代最熟悉的兩個名字都是男性,一位長子扶蘇,一位次子胡亥。長子扶蘇德才兼備,是儲君的不二人選;次子胡亥貪慕虛榮,胸無點墨卻最終得以掌權。秦始皇子女中,單單此二人的故事就足夠曲折離奇,賺足眼球。
而嬴陰嫚是這兩位飽受爭議的皇子的妹妹,嬴陰嫚,又名陽滋,是秦始皇最寵愛的女兒。
據史料記載,在秦二世元年死於咸陽。在歷史上關於這個公主的記載是不夠全面的,因此後世對她知之甚少。
說起來,嬴陰嫚的死和她的兄長鬍亥之間有著莫大的聯繫。當秦始皇的身體情況日漸衰頹,蟄伏已久的權臣趙高意識到這是他掌權的最好機會,於是就聯合秦始皇的兒子胡亥和當時的朝中重臣李斯發動了沙丘政變。
在這場政變當中,趙高等人如願以償的實現了自己的弄權計劃,其後,最有望登上皇位的長子扶蘇也因誤會而自殺。秦二世胡亥就這樣順利的登上了皇位。
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的這些陰暗計劃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為了剷除異己、提升自己的話語權,趙高向秦二世建議肅清朝政,在國內展開一場殘酷而聲勢浩大的殺戮行動。
在當時無論是國家重臣,還是皇室內部的秦始皇子嗣都慘遭殺害,血雨腥風當時迅速的遍及了朝廷內外。據史書記載,在皇室內部有十餘名公子被百般凌辱之後當街腰斬於咸陽集市,同時數十名公主被殘忍肢解,此後草草埋葬於陵墓中,不得不說,胡亥真狠。
在這些被迫害的公主和公子當中就有嬴陰嫚。直到20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在秦嶺東側的一個村落發現了一組陪葬墓,其中有男性和女性的屍骨各幾具。
據後來的統計發現,雖然這些棺槨擺放較為凌亂,但是墓中隨葬品非常豐富,金銀銅鐵絲綢等身份顯赫之人才能使用的用具在這裡面都有展現。
後來,人們發現在墓坑裡還有挖墓人烤火的痕迹,這種天氣和胡亥誅殺諸公子、公主的時間大致相吻合。於是考古專家分析,這些墓葬很有可能就是埋葬的是秦始皇的子女……
在一個墓穴中,發現了印有「陽滋」字樣的私印,後來經專家考古研判證明,這就是嬴陰嫚的屍骨和印章。秦始皇的女兒落得屍骨凌亂散碎的下場,怕是嬴政本人在天之靈都不能瞑目。嬴陰嫚的人生一直都如此悲慘嗎?
雖然嬴陰嫚最後下場非常悲慘,屍骨不全,被埋藏於地下數千年才得以見天日,但是,她的幼年生活可謂是非常幸福的,她早年就是在蜜罐里泡大的。身為女孩,從小就有父兄的照顧,從她出生起,她的父親就對她關懷備至,從她的名字「陰嫚」、「陽滋」中我們就能看出父親對她寄予厚望。
即使她只是一名女子,在她幼年的生活中同樣深受皇族禮儀的教誨,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她的生活條件比不上她的兄長扶蘇,在其他的兄弟姐妹中也一定是非常出彩的。她的父親甚至許諾她做一枚私印,印章這種具有威懾性的東西一般都是男子所有,在嬴陰嫚的姐妹當中,她可能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公主。
除此之外,性格暴虐的秦始皇一般對待所有兒女都是嚴加管教、不輕易對他們的表現感到滿足。但是每次和嬴陰嫚一起的時候,秦始皇總是非常開心,他非常疼愛自己的這個女兒,對她非常偏愛。
或許,這也是秦二世胡亥最終選擇對嬴陰嫚痛下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個女孩子分得了父親太多的關注和疼愛,總是會讓那些沒有得到充分關注的孩子心中暗生嫉妒。即使胡亥選擇對嬴陰嫚痛下殺手,在她死後二世同樣給她豐厚的陪葬品,讓她享受和皇子般的葬墓規格,這也算是胡亥對嬴陰嫚的一種補償。
實際上,嬴陰嫚的一生也是悲喜交加、曲折坎坷的一生,她本人或許非常有才華和思想,可惜在男子掌權的年代,她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最終被奸人所害,下場慘淡。
其實在歷史上,即使是身份高貴的公主們也有非常多的人生遺憾,沒有辦法真正過到十全十美的生活,在高牆外的人們都羨慕高牆內的人生活奢侈,但誰又能想到,高牆內的公主會羨慕尋常百姓家的兒女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呢?
老人嘗遍人間疾苦、看遍世間百態、歷經萬般起落,他們在時光的長河中逐漸老去、逝去,就如滄海一粟般短暫短存。「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暮氣沉沉的老人也曾經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們或多或少決定著一個家族的未來、後人的命脈。
長達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人將他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切身經驗編成俗語流傳至今,這些簡單明了、言簡意賅的俗語看似平平無奇、沒有深意,其實每句經典俗語都寓意深遠、意義非凡,短短几字就包羅萬象、飽含風情,它既映射了一個家庭的真實狀況,也反映出一個社會的人文風情,比如今天所說的「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俗語並非迷信,它和老人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做父母的應該了解。
結合封建時期的背景來看,「龍」是對老人的一種尊稱,在任何時期,家有一老如獲至寶,古代階級森嚴、尊老愛幼,社會總是習慣性的把一些「身份尊貴、地位不菲」之人稱為龍,老人德高望重,深得家族尊崇,因此後人把他們稱之為「龍」並不過分。
這就類似於「龍生九子」,在追求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時代中,老人作為見識廣、年齡大的群體,他們擁有龍一樣的權威、龍一樣的威望,是子孫後代敬重的首要人物。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
上半句尊崇、下半句扎心,一句話打臉多少原生態家庭?
上半句是對老人的愛戴尊重,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並非每個家庭都能做到尊老愛幼。它的下半句對很多家庭起一個警示作用,「向誰誰家窮」,這句話揭露了很多原生態家庭的真實狀況,也暴露了三種狀態的孩子人生。
有些家庭孩子較多,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他們在對人對事上有失公平,這種不公平的環境會使被忽略一方備受傷害、被溺愛一方喪失自我。溺愛之人不懂感恩,不忠不孝乃是他們的常態。
比如:秦始皇偏愛性格溫婉的扶蘇,導致心胸狹隘的胡亥怒火中燒、嫉妒不已,他冒天下大不違處死扶蘇、謀權篡位。
曹操偏愛曹植,希望曹植可以在不懈努力中繼承大統,曹丕經常被曹操訓斥,巨大的反差下,曹丕殺害兄長、毫不留情。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淵孩子,二人驍勇善戰、聰慧伶俐,能力不差上下,李淵有意培養李建成為唐朝天子,對其諄諄教導、不厭其煩,而李世民幾乎沒有得到過李廣的誇獎,同為臣子兒子,李世民內心妒忌不甘,發動玄武門之變后,毫不留情地斬殺自己兄弟。
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李淵,他們是叱吒一時的帝王,卻也是肩負養兒責任的父親,因未能處理好父子關係,不僅給父子蒙上隔閡,也讓兄弟之間手足相殘、釀成悲劇,被皇帝偏愛的皇子,要麼披荊斬棘成為了高高在上的天子,要麼舉步維艱成為了家庭犧牲品,無論哪種結局都讓他們不再相信親情、不再親近親人。
江湖路遠,單人難走,反觀那些家境和睦的家庭,比如被康熙雨露均沾的雍正和其十三阿哥,康熙對皇子一視同仁,從未曾對哪個皇子表現過特殊關照,這杜絕了小圈子的誕生,也為後期的皇子和睦打下了基礎。
自古以來會有這樣一個規律:凡是被溺愛、被呵護的一方,長大之後的抗壓能力較弱,他們經不起社會毒打、經不起現實磨練,大多數人會選擇躲在家中當一個「啃老族」,而那些曾被多次忽略、被冷落的孩子,他們勤奮努力、堅持不懈,往往會出人頭地、功成名就,二者不同的心路歷程自然會影響彼此感情。
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安居》、《歡樂頌》等影視劇中都曾反映了這樣一個問題:那些被偏愛到極致的孩子是總是喜歡不勞而獲、坐吃山空、好逸惡勞,那些自幼經歷磨難的孩子,懂得奮鬥、懂得努力,因為不努力,就難以生存。
很多家長覺得他們理所應當地偏向於弱勢一方並無過錯,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弱勢一方才是正確做法。殊不知,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觸摸被呵護,父母不公平的做法只會增加其他孩子的憤恨心理,這樣不利於家庭和諧、不利於孩子三觀的形成。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治癒,兄弟姐妹之間原本都是血脈相承、血濃於水,卻因遭到不公平對待反目成仇,這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孤僻感。像功成名就的曹德旺,雖然他卻有名的「玻璃大王」,但他對於兄弟情卻並不認可,因自幼備受漠視,曹德旺作為優秀的企業家,他的心態遠不如馬雲那般自信開朗。
家長們應該反省自己是否對孩子關心到位,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一些「大娃」的心理狀況層出不窮,這就是典型的怕「被拋棄、被忽略」癥狀,設身處地想一下:當你和相同的人生活在一個同環境中,卻總是頻繁遇到不公平對待,換作任何一個人,心裡都會有所不甘吧!偏心會加重孩子們的心理負擔,也會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惡,這讓原本單純的孩子會逐步扭曲三觀,一碗水即使端不平,也要相對平。
老人偏心不利於家庭的和睦,即使有的孩子通過努力功成名就,這些孩子大多也不會感激父母的「鞭笞式」教養,誰都渴望有個「被鼓勵、被認可」的童年,但很多人的童年卻是被「比較、被否定」。
一些人寧可漂泊在外,也不願回到家中相聚一堂,因為在這個家庭中,有他們曾經的陰影,有他們的無形的痛處,童年永遠是揮之不去的記憶。長年累月的矛盾中,被忽略一方不再相信親情,淡漠從此而來。
原本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斗轉星移中,他們對很多事愛莫能助、無能為力。被老人偏愛的一方家庭如果生活過得美滿還好,如果過得較差,他們便會把不如意之火發在老人身上,因為這是老人讓他們造成的惡果。
每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每個家庭都會有乖孩子和熊孩子,無論怎樣的孩子都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在教育這方面,家長們一定要謹言慎行、以身作則、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如果總是為了刺激孩子而有意偏向或忽略,這不僅會適得其反,反而會增加孩子們的仇恨心理,往往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園丁,雖然後天的教育會改變某些觀點,但孩子們自幼生長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已先入為主。
父母們的做法早已對後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當後世有後代時,他們難免會陷入惡性惡性循環中,這也是為何單親家庭的總子總是過於冷漠、過於孤僻的原因之一。
「黑潭水深黑如墨,傳有神龍人不識。」
這一句詩出自白居易的《黑潭龍》,大意是:黑潭水很深,黑得像墨水一樣,傳說其中有神龍,卻從來沒人見過。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沉澱。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關於龍的傳說層出不窮。自古以來,龍的故事不絕於耳,真真假假,無人見過龍的真身。
很多人會非常好奇:像龍這種無所不能呼風喚雨的神獸,真的可以誕子嗎?傳說中的「龍生九子」都是哪些?為何九子沒有一條是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