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未落斜陽巷,春暉難入育蔭堂(上)
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本是夏末秋初的時節,並州的天卻不似往常暑熱退得那般快,應是今年有一隻秋老虎盤踞在此不願離去。葉寒挺著大起來的肚子在屋內冰鑒帶來的清涼中偷得一份悠閑,由秋實扶著在屋內來回散著步,以免生產時遇見不順。
秋實因從未見過女人懷孕,所以很是好奇葉寒逐月變大的肚子,此時她正蹲在葉寒身邊,仰起黑溜溜的笑眼望著走累坐下歇息的葉寒,興奮說著,“夫人,您肚子裏的小世子長得真快,好像又長大了一些。”
邊說著,秋實好奇心使,手不由自主摸向葉寒的肚子,可還未摸到便被天外一魔掌給拍開了,然後就見常嬤嬤厲色訓斥著秋實,“不得放肆!若弄疼了夫人與小世子,你該當何罪?”
秋實沒想那麽多,當即便紅了眼眶,退在一旁低著頭不敢再說話,葉寒看了看緊張過度的常嬤嬤,再看著一臉自責偷偷抹淚的秋實,打著圓場道:“常嬤嬤,秋實隻是想摸一摸而已,並無什麽壞心,你不用太過擔心。”
說完,葉寒便笑著招秋實過來,然後主動拉起她圓乎乎的肉手放在自己隆起的肚子上,安慰道:“這都是秋實你的手藝好,做的菜我這肚子裏的小家夥也愛吃,所以才長得這麽快。”
秋實立即抬起濕漉漉哭紅的眼睛,閃著重新被點燃的興奮,破涕而笑,“真的嗎?”
真是個傻孩子,葉寒瞧著秋實呆萌可愛的樣子衝她認真點了點頭,常嬤嬤得了葉寒的眼色,也配合行事,笑著跟著附和了幾聲,秋實這個小呆瓜這才徹底把眼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什麽事笑得這麽開心?”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端莊但太過拘謹的女聲從門邊傳來,葉寒隨意回望說道:“這你得問秋實。”然後擠眉弄眼看向秋實,說道:“是吧,秋實?”
秋實已知女兒羞,頓時在三人的注視中紅了臉,低著頭半藏在葉寒身後避羞。
葉寒隨著秋實去,沒再逗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提早回來的江流畫身上,有些詫異,“流畫,你今日不是去育蔭堂發放先生月錢嗎,怎麽一個時辰不到就回來了?”
江流畫隨即低歎了一聲,無奈說道:“別提了,這育蔭堂來了個罵大街的女人,堵在學堂門口不肯走,來個上學的學童就指著他大口破罵,嚇得學童一個個都不敢進學堂,連我都是從學堂後門才進去的。”
“不就是個不講理的嗎,方雲中身為育蔭堂的山長,難道連這點小事都解決不了?”
顯然是葉寒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江流畫受了方雲中的委托這才一一向葉寒道出方雲中的難處,“這你還真是高看方雲中了。雖說他滿腹經綸熟讀聖賢書,可這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還是一無理不饒人的市井潑婦,他一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怎敵得過一滿口罵大街的婦人呀!小葉,你還是想個辦法把人弄走吧,要不然再這麽下去,這好不容易才建起的育蔭堂就真得關門了。”
聽江流畫這麽一說,葉寒不由起了幾絲好奇來,“弄走個潑婦不難,隻是我就不明白了,這並州城內有這麽多學堂,怎麽那女人偏偏就堵在育蔭堂不走?”
“這,你就得問問等在門外的何嫂了。”
葉寒打量了一眼江流畫,頓時心領神會,原來她這是挖好了坑等自己跳呀,不過流畫一向老實本分,這事肯定是方雲中那個書生的詭計,他好男不跟女鬥,隻好讓自己這個女人出麵去收拾堵在育蔭堂外的潑婦。
何嫂規規矩矩入了門,還是一如從前,衣裳雖舊但勝在整齊幹淨,青絲花白可梳得幹淨利索,隻是……葉寒定眼看了看何嫂低垂著的臉,頓時起了幾分怒氣,起身問道:“何嫂,你這臉是誰抓破的?”
“除了堵在育蔭堂的那個潑婦,還能有誰。”江流畫可憐何嫂,所以有些替她抱不平。
雖然與何嫂隻有幾麵之緣,但葉寒打心底是尊重這個死了丈夫獨自拉扯三個孩子的女人的,而不僅僅隻是同情。她太知道撐起一個家有多苦,養一個孩子有多累,當年在雲州的日子雖然隻有一年,可其中的辛勞苦楚,現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麽撐過來的。
“夫人,您勿動氣,您現在可不是一個人。”常嬤嬤連忙勸著,扶著葉寒坐下別讓她傷了身子。
葉寒順了順氣,問道:“何嫂你說,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何嫂聽後,這才將事情緣由娓娓道來。
原來在育蔭堂外撒潑的女人叫周楊氏,原本也是並州城斜陽巷人氏。可十幾年前,她丈夫打仗死在了戰場上,然後這狠心的女人就撇下家裏嗷嗷待哺的三個孩子,跟一江南商人跑了,連官府發給周家的撫恤金也一並卷走了。可也不知為何,這女人最近突然回來了,非要周家那三兄妹盡孝,又是要錢又是要兄妹三人伺候她。這從小被親娘拋棄受盡困難的周家三兄妹哪肯,不僅不認她這個娘,還一把把她攆了出去。
至於為何這女人會突然鬧到育蔭堂去,這還得說到何嫂這熱心腸惹的禍。
這周家三兄妹從小孤苦無依,何嫂心善見不得三人這麽受苦,所以這些年沒少幫襯這三兄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周家三兄妹更認何嫂為親娘,而不是那個把他們生下來卻又狠心拋棄了他們的女人。所以,這長大後的三人平日裏總會送點東西到何家,或者到何家幫點忙,劈劈柴挑挑水,算是報恩吧,可壞就壞在被三兄妹攆出去的親娘看見了,非說是何嫂心黑攛掇著這三兄妹不認她這個親娘,這段日子沒少到何嫂家搗亂添事。
何嫂惹不起這種蠻不講理之人,便學了三兄妹關門不見,可大門緊閉阻擋周楊氏的闖入,但住在門後的人也總得有出門的時候呀,尤其是何嫂還負責繡娘縫製軍衣的事。因縫製軍衣的地方有士兵把守,周楊氏還有點眼力勁兒不敢去鬧,所以隻好把注意力放在了何嫂那三個孩子身上,其中何嫂小兒就在斜陽巷的育蔭堂就讀,所以才會有了今天這麽一出事。
朱漆畫雕豪車,紅驄高頭駿馬,兩側黑衣勁裝侍衛林立刀槍劍鋒,前方有銀盔鐵騎開道,後有黑騎力士斷後,端王府的車隊浩浩蕩蕩一行穿越在並州城中,頓時人群分站街道兩列,踮腳伸脖四處張望,交頭接耳討論著究竟是哪個重要人物才有如此大的陣仗。
除了是她一閑著無事之人,還會有誰,葉寒偶聽見街上一人說的熱鬧之言,心中如是回答。
其實這樣的鋪張浩大的排場真不是她所願的,本來她是想出府去育蔭堂為何嫂討回一點公道,可常嬤嬤硬是磕頭勸阻怎麽也不讓,說是她有了身子,還是在府內養胎最好。可最終還是沒扭得過自己,常嬤嬤隻好通知了陳福讓他做好出府準備,安全為上。
不過其實這樣也行,葉寒透過車簾撩起的細縫看著車外的陣仗,著實威風可震懾他人,隻見街上百姓紛紛主動分列兩行低頭避之。
斜陽巷在並州城最西,離東位的端王府相隔較遠,馬車還在行,葉寒瞧著自上車起便擔憂不下臉的常嬤嬤,出言寬慰道:“常嬤嬤,這斜陽巷就快到了,你若再愁著一張臉,等會還怎麽嚇那潑婦於無形?”
常嬤嬤畢竟是從皇宮出來的,嚇人懾人最是拿手,要不剛才秋實怎被她說了一句就紅了眼眶。
常嬤嬤犯愁說著憂慮,“夫人,您現在畢竟是雙身子,可受不了累。而斜陽巷魚龍混雜,若不小心衝撞到您和您肚中的小世子,老奴,老奴……可怎麽向王爺交代呀?”
葉寒斂笑垂頭靜默了一會兒,然後才平靜回道:“我的身子我自己最清楚,這點路程還累不到我。而且我肚中這小家夥皮實得很,連解神醫都說它與它爹都屬命硬的,你不必擔心,再說車隊裏不是帶了大夫嗎?”
如此最好吧,常嬤嬤隻能這樣安慰自己,希望今日一切順利,夫人母子平安,她願折壽十年向天換。
還未進斜陽巷,不寬的巷口便裏裏外外擠滿了人,鬧哄哄的像是吵架,葉寒坐在馬車內認真聽了一會兒,可不,還真是有人在吵架,而且好像還是一尖聲利嘴的女人在舌戰群雄,來來回回交戰這麽多人竟然絲毫不見落有下風。
人堵了路車隊自是進不去,常嬤嬤果斷下了馬車請命清路,葉寒不做細想便點頭應了,果然不到一會兒便聽見常嬤嬤沉穩響亮的厲聲如長鞭揮斥一過,瞬間震懾了眾人,吵鬧立即落罷。
“端王妃駕臨,何人敢在此喧嘩!!!”
聚攏在育蔭堂外的“鬧事人群”紛紛跪拜在地,剛才被密密麻麻的人群擋住的視線瞬間清晰,卻在人群圍攏住的學堂門前留著一丈半圓大的空地,而空地中則有一個穿著水紅豔裙的婦人跟著跪拜在地。
隻是眾人低頭跪拜之時,唯有她不時小心抬起眼角偷瞥著,然後又迅速低下頭去,裝作什麽也沒看過,隻可惜,再細微小心的動作都逃不過常嬤嬤那雙淩厲的銳眼,自然這一切都一一進了葉寒的耳朵。
常嬤嬤詢問了幾個在場的人,探問剛才發生了何事如此鬧哄哄不堪,一連得了幾個人的回答,這才弄明白,原來這在育蔭堂門前鬧事的周楊氏因未堵到何嫂和她的兒子,便在此處把何嫂和這學堂都罵了一遍。
但住在斜陽巷的都是些老人,自是明白是這周楊氏蠻不講理,本來大家都隻是眼不見為淨不理她便是,可誰知她今日卻堵了育蔭堂的門,罵得本該上學的孩童一個個哭著回了家,有些孩子的父母氣不過便叫上了同樣受了委屈的孩子父母一起前來為孩子出氣,這才有了剛才這番吵架景象。
常嬤嬤正擱著車簾向葉寒小聲匯報著剛才所問道的實情,還未說完便聽見車外一聲尖銳幾乎破音的聲音大喊而來,“王妃娘娘,王妃娘娘,您要為民婦作主呀,民婦冤呀……”
那細長好似不斷的尾音聽得葉寒一身雞皮疙瘩,連忙讓坐在車邊的秋實掀起車簾一角,這才看見車外欲闖進車隊的周楊氏被最前麵的銀盔鐵騎持槍擋住,然後趴在車隊最前頭大叫喊冤,哭著說著斜陽巷這群人是怎麽害她一個弱女子,頓時氣得周圍跪拜在地的人出言辯駁,說她顛倒黑白,然後吵吵鬧鬧又起,直到銀盔鐵騎利劍出鞘,亮劍淩空,這才震懾住眾人悠悠之口。
見眾人安靜,葉寒便跟常嬤嬤交代幾句,讓她傳命說道:“王妃有令,學堂乃傳道授業之地,不可染市井雜聲,更不可有喧囂謾罵。你這婦人若真有冤屈,隻管去並州府門前鳴冤擊鼓,自有太守大人為你主持公道。”
如此一說,跪在車隊前方的周楊氏瞬間偃旗息鼓,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剛才這麽一出自己根本不占理,去府門前鳴冤擊鼓她想都不敢想,更是不敢,當然這也是葉寒為何讓常嬤嬤如此說道的緣由。
隻不過這周楊氏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知這一出不成,便又起了另一出,竟告起了自己子女不孝,請葉寒為她主持公道。
“你要母告子?”
葉寒終於開口說話了,周楊氏聽著從馬車內傳來的輕柔無害之聲,心裏暗地高興了一把,認定這端王妃定是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深宅貴婦,什麽也不懂,而這樣的婦人她之前在江南見得還少嗎,最後還不是她的手下敗將?她隻需伶牙俐齒糊弄她一番,定能讓那三個不孝子吃盡苦頭。
於是就見周楊氏眉眼一垂立即變臉,“委屈”哭道:“民婦也不願呀!可民婦被自己親生的孩子趕出了家門,現在無家可歸流落街頭,萬般無奈才出此下策,還望王妃娘娘為民婦作主呀!”
果然是個巧舌如簧的婦人,葉寒聽後不禁輕笑一聲,可惜聲音太小隻有車內的秋實和站在車邊的常嬤嬤才聽得見她口中的嘲諷。
葉寒自是不會讓這周楊氏如願,嘴一張就生著刁難了,“你所說之事是家事,一般交由家族宗親調和處理便可,但你要母告子,這便需要對簿公堂,本王妃不是朝廷官員,實在愛莫能助。”
本來周楊氏也隻是隨口一說,並未真想上公堂,聽葉寒這麽“為難”一說,立即順勢改了口,淒哀垂淚說著子女不孝襯著自己可憐,“為娘的哪能真狠心告自己的孩子,我這也是氣不過嘴頭上說說罷了。民婦還是想煩請將王妃娘娘替民婦做做主,讓民婦那三個不孝子接民婦回家,民婦願委曲求全求個一家團圓。”
真是說的比唱得好聽,葉寒也不急,假意推脫道:“可本王妃從未調解過家庭糾紛之事,若結果不如你意,你可會遵從?”
聽出葉寒有幫她之心,周楊氏自是“破涕為笑”,滿口應下,“王妃娘娘英明神武,無論結果如何,民婦自是遵從,不敢有絲毫不滿。”
常嬤嬤聽著周楊氏不知從何處聽來的戲詞亂用,心下不由生著好笑,不過聽著夫人這越發平靜的話語,估計這周楊氏今日得遭殃了。
“既然你如此強求,那本王妃便勉為其難應下了。”葉寒順水推舟回道。
斜陽巷路窄細長,房屋緊臨矮小,又無空地可容納這麽多人,葉寒便支了人去育蔭堂讓方雲中開堂以供“審案”,又派了何嫂親自去把周家三兄妹請來,今日一做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