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經略 第十三卷 戰云密布 第四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
第四章因制舉李綱建言
大觀元年七月初二,天子下旨,樞密院所有官員全部重新考核,以才德作為標準,若不符者一律裁汰重新任用。旨意一下,頓時舉國大嘩。
小民百姓固然只是津津樂道空缺出來的大把官職,但是,廷上朝臣卻不得不考慮得更遠。西北戰局尚未明朗,皇帝在這個時候要改組樞密院,這究竟代表著什么?是準備在西北削減用兵,還是根本就是煙霧彈?
就在群臣在背地里議論紛紛的當口,集英殿修撰蔡攸上書,以北面房河西房太過重要為由,請在原本官吏之外,另行增設,其中,兩房各設專任副承旨一人,主事各兩人,令史各四人,書令史各四人,守闕書令史各六人。此議一上,又引起了無窮無盡的議論。
須知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以來,每朝奏事,與中書先后上殿。而后慶歷中,知制誥富弼進言,邊事系國安危,不當專委樞密,由是軍事以中書樞密共決。之后中書樞密每每在具體處置上有所不合,中書賞功,而樞密反而降罰,文武二府常常產生嫌隙,到了如今,樞密院的權柄更是大不如前。
而蔡攸身為蔡京長子,又在蔡京剛剛復相之后便上了這么一通風向標似的建言,頓時讓人們感覺到,往日形同雞肋的樞密院,又似乎更有吸引力了!
樞密院十二房,原本一共有官吏三十八人,元祐時又增二十二人,其中都承旨都副承旨不在此列。副承旨、主事、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為從八品,樞密院守闕書令史為正九品。蔡攸上書請增的盡管都不是高品官員,但是,樞密乃是要職,若是能夠像當年嚴均那樣一舉合了圣意,以后越級拔擢想必也不是難事。因此。對于年輕官員來說,這自然是莫大的好事。
這恰到好處的進言自然讓趙佶為之大悅,一時完全忘記了蔡攸當初的過失,一舉下詔進蔡攸龍圖閣待制。詔書一下,不少大臣紛紛上書,言說蔡攸大臣之子,不可驟加任用,而諫言一入內府。便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渺無音訊。
而天子另一道下令開制舉的旨意更是讓天下士子群情振奮。制舉乃特科,早先允許士子自薦,最后又規定必須由有朝廷重臣保薦,而制舉入三等則可媲美一科狀元,對于那些翹首盼望三年一次科舉的士子而言,這自然也是莫大的好機會。因此,當來年三月開制舉的消息一經傳出,有資格應試地人就開始打點行裝往京城趕。
回到京城,李綱自然便住到了自己的家里。這短短一年多中,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無錫士子一躍而聲名上達天聽。就連其父李燮也得以受益。此番一家人重逢,自然是喜上加喜。
李綱回京之后方才得知乃父特旨轉一官,又授秘書少監之職。自然覺得心中鼓舞:“爹爹此番一躍而至秘書少監,實在是可喜可賀!”
“我向來是磨勘一次轉一官,此次若不是你在江南來了這么一次大動靜,圣上又怎會注意到我?”李燮從未想到兒子能夠有這樣的機緣,心中自然很是得意的。在他看來,子蔭父職算不上什么,而做父親的反而承了兒子的光,這也讓他在同僚之中大有體面。”明年二月便要開制舉,你真的已經預備好了么?高相公真地答應給你寫薦書?”
“爹,你放心。我心中有數。”想到那些滿京城求一封薦書的士子,李綱自然知道他是何等幸運,“高相公和阮相公都已經答應做我的舉主。”“你這機緣確實了不得!”李燮滿意地點了點頭,伸手捋了捋胡須,突然想起了一件大事,“對了,如今圣上改組樞密院,你對此有什么心得么?”
李綱此番和高俅同行返京,高俅也暗中提點過他將來的仕途。此時再和這一番大舉動結合在一起,他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爹,不瞞你說,高相公曾經對我說過,只要我此番制舉能夠入三等,那么,圣上或許會特旨任我為監察御史。上一次無錫奇石一案,我便是因言建功,所以圣上一直記著這一條。但是,以如今的情勢看來,我倒想進樞密院去歷練一番。”“你竟然想去樞密院?”李燮聞言不禁一驚,但轉念一想,便明白了兒子的意思。言官雖然清貴,但是,于朝政上能做的畢竟有限。而當今天子雖然看重言官,可終究并不會全盤采納忠言,與其如此,確實不如到樞密院做一番實事。再者,他也知道兒子少時便喜歡研謨典書,在軍事上也是頗有心得。
“你如今已經歷經了一番世面,這些事情不妨自己決定,我這個爹爹絕不干涉!”李燮一邊說一邊笑道,“不過,若是你明年中了制舉,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來爭搶你作女婿呢!”
和李綱不同,趙鼎一進京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陛見,畢竟,這是攸關他仕途的一件大事。不過,最終面圣的過程卻極其順利,天子官家沒有在學問上多費口舌,而是詢問了他一些理政治事之道,而此番有了實際經驗,他自然是回答得井井有條。于是,不多時便有旨意傳來——進直顯謨閣,拜廬州知州!而由于他婚期漸近,特旨成婚后再行赴任。
昨歲中進士,今歲就得以為一地知州,這對于趙鼎來說自然是莫大地喜事。再加上已經在籌備中地婚事,整個趙府自然是沉浸在一片喜悅的氣氛中,就連剛剛雇來的二十幾個家人也是腰桿挺得筆直。要知道,此番他們地主人娶的可是相府的侄小姐!
因此,這一日他和李綱在高府門前碰頭的時候,雙方不由交換了一個會心的微笑。不管怎樣,他們這一趟都是得了莫大的機緣,于情于理都得前來拜會一番。而由于他們的確有實績,就連那些最喜歡鼓噪的言官也找不到話說。
“元鎮,伯紀,不必多禮,都坐吧!”
高俅這一日正好不在政事堂當值,見到兩人聯袂而來不覺臉上一喜,待兩人見禮時便舉手示意他們坐下。”這些日子在京城還好吧,是否出去和人會文?”
“也只是隔三差五有這么一回而已!”李綱如今雖然鐵定參加制舉,畢竟身上沒有進士功名,自然比趙鼎自由得多,“有幾個江南文友都來了京城想要設法參加明年的制舉,所以大家就聚了聚。我初到京城,朋友不多,所以這一類聚會自然也少。”
“伯紀的文友也要參加制舉?看來,圣上這一次開特科,倒是引來無數才子!”高俅聞言微微點了點頭,“那些人可找到了舉主么?”
“哪有那么多人如伯紀這么幸運?”趙鼎冷不丁插口道,“說實話,我也實在羨慕得緊,若不是身負圣命,我也想去試試!想當初大小蘇學士同試制舉,大蘇學士更是得中三等,那是多大地榮耀!”
“元鎮真真是得隴望蜀!”高俅啞然失笑道,“這一次外放之后,你回來之后便是館閣,接下來青云直上,居然還指望參加制舉!莫要把人家的路子都擋了!”
“我這不是說說么?”趙鼎說著便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正色道,“此番回京,家母已經在我面前屢次提點,越級拔擢乃是圣上莫大的恩典,讓我一定竭盡全力,不可辜負。家母更言及相公一片苦心,心中萬分感念,不日將親自前來拜謝!”
“家有賢母,怪不得能出你這樣的英才!”高俅本想建議趙母免了此行,轉念一想也就息了這個念頭。不管怎么樣,見一見這位大有賢名的趙老夫人也是一樁好事。
李綱見趙鼎說完,便立刻提道:“相公剛剛提起舉主一事,我不免想說幾句。原先制舉乃是士子自薦,如今卻審查嚴格,若是布衣,首先得經過當地官吏審查,然后又需公卿推薦,因為這一點,便讓不少人知難而退。如今不少人得了官府憑文之后,便紛紛赴京來碰運氣,但是,能夠最終參加閣試的,只怕是十中無一,參加殿試的就更不必說了。”
科舉本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制科也不過是在平常的途徑之外又給考生多了一條路而已。但是,尋常考生又哪里認識什么朝廷公卿?
高俅沉吟片刻,不禁想到了自己眼下能用地人確實不多。”這樣吧,伯紀你如今聲名鵲起,將來一定會有人找你會文,你不妨看看,究竟是誰有真才實學。只要真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我可以設法讓朝廷公卿做他的舉主!看來,我這府門也該開一開了。”
“相公如此賢明,我替那些士子在此多謝了!”李綱聞言大喜,起身深深一躬道,“那些士子數十年寒窗苦讀,無不等待著這一天,相公此舉,對他們不啻是莫大的恩德!”
“先別謝我,能否取中可不是我說了算!”高俅笑著擺擺手道,“到時我在門上給這些士子留一條路,給他們一個機會。對于他們而言,尋一條路子著實不易。”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