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大義滅親
別人倒還好說,關鍵是胡母班,那是王匡的妹夫,王匡如何下得了手?
然而王匡一向唯袁紹馬首是瞻,與董卓勢同水火,袁紹的命令他又如何敢不聽。
王匡心情複雜的回到了郡守府,下令道:“將董賊派來的使節全部收押起來!”
大半夜裏,韓融、胡母班等人正睡得香呢,忽然就被驛館外的馬蹄聲驚醒,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悍然衝入的士卒抓了起來。
一行人迷迷瞪瞪的被押出驛館外,隻見得街道上明火執仗,數百甲士黑壓壓一片,一員將領騎在馬上,不是王匡又是何人?
韓融忍不住喊道:“公節,意欲何為?”
王匡沉聲不答,隻是對手下吩咐道:“來吧,把他們押下去!”
“喏!”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韓融、胡母班等一幹養尊處優的朝廷大員,直接就被壓入牢獄之中,各個摸不著頭腦,牢獄的環境自然也不比驛館舒適,韓融等人也睡不著了,幹脆討論起來。
“公節這是要作何,我等好歹也是朝廷要員,豈能如此無禮?”吳循氣不過道。
王瑰也是陰沉著臉,哼了一聲。
年紀大的韓融,心態倒是平和許多:“我等此來乃是為了說服袁本初,本初一族皆為董卓所殺,如何肯幹休。”
胡母班也急忙為王匡辯護:“是啊,想必此舉不過是為了與董賊劃清界限而已,公節不會把我等怎麽樣的?”
吳循冷聲道:“季皮(胡母班表字)為公節妹夫,當然不必擔心,我等麽,可就懸了。”
胡母班急了,大聲承諾道:“胡母班豈是私心?若是公節但殺一人,胡母班便為之陪葬!除非公節將我等全部釋放,否則胡母班決不罷休。”
聽了胡母班這句話,王瑰和吳循麵色好了一些,韓融則是擺手道:“好了,季皮,且坐,他們兩人也隻是說幾句氣話,卿休要放在心上。”
韓融資曆很老,胡母班十分敬畏,因此坐了下來。
這幾日都有人來送飯,卻不是一般的牢飯,而是烹飪的相當精熟,可以說除了環境不太好,其實一行人等的待遇還算不錯,胡母班更是笑道:“公節肯定是不得已,你們瞧,否則豈會如此厚待我等呢?”
尤其是第三日,送來的飯食更是精美,更有美酒佳肴,胡母班更是高興:“看來公節很快就要把我們放出去了。”
來送飯的牢頭卻是歎了口氣:“幾位大人,太守已經下令,三日之後就要把幾位斬首示眾,故而這幾日飯食周到。”
吳循一愣,隨後憤怒的抓住了欄杆,怒吼道:“什麽?此話當真!王公節這廝當真要殺我等?”
韓融、王瑰等人也是麵帶驚愕之色,不敢相信,至於胡母班更是愣在原地。
“唉,郡守已經通告全郡,豈能有假?”
牢頭歎息道:“諸位若是想要給家人托付後事,下次俺會帶來紙筆。”
說罷,牢頭將飯食放下,轉身便走了。
“別走,汝別走,將話說清楚!”
吳循兀自聲嘶力竭的呐喊,可是牢頭卻隻留給他一個背影。
“吃……命都要沒了,還吃什麽!”
王瑰慘笑一聲,直接將牢頭送來的飯食打翻在地,渾身顫抖。
“不……不可能,不可能的,公節怎會如此,他怎會如此啊!”
“汝不是說王公節絕不會殺害我等麽,現在就連你這個妹夫也不放過了。”吳循怒視著胡母班,怒氣難平。
胡母班一時之間也無言辯解,訕訕道:“且帶牢頭下次帶來書信,某當手書一封質問公節!”
……
“郡守,獄中的執金吾胡母季皮送來一封書信,指名道姓要送給郡守。”
王匡這一日心亂如麻,外麵忽然有人報告,將書信送了進來。
王匡的手顫抖著,緩緩拆開了胡母班寫給自己的親筆信。
“嗚呼哀哉!舅兄親啟,班雖受董賊差遣,實為身不由己,兄得無所辯乎?如今班與獄中諸公家人盡在關西,不得已而受董賊之命,豈是悖逆朝廷?
太傅一族盡墨,實為董賊無道,本初既為盟主,當統兵西進,與賊一戰,如何卻要株連我等?兄為他人手中屠刀,尚不自知乎!若非死不可……班家中尚餘二子,還請兄代為照料,班絕筆。”
淡淡的血腥味飄進鼻孔,胡母班的這封手書,竟然是用鮮血書就!
王匡拿著這封信,一時之間不知所言,隻是流下眼淚。
“季皮.……休要怪我!”
“速速將季皮二子喚來!”
王匡下令,過不多時,兩名少年進入府中,大的十五歲,小的十二歲,還都是懵懂少年。
“舅父,還請放了父親吧!”
兩名少年見到王匡,膝蓋跪倒在地,一人抱住王匡一條大腿,哀聲哭泣,王匡雙臂分別將其攬入懷中,同樣大聲哭泣起來。
“孩兒,舅父對不起爾等,對不起爾等啊!”
……
三日之後,韓融、胡母班、吳循、王瑰等人全部都被押出,在萬軍眾目睽睽之下斬首示眾。
此事傳出之後,輿論一片嘩然,雖然王匡是奉盟主董卓之命行事,但是殺害親人依舊是難以理解,而且此後胡母班的親屬更是心存怨恨,引發了一係列事件,不過這都是後事了。
六月,董卓親領三萬大軍,以呂布、樊稠、張濟等人為將,西出函穀關,兵鋒直指孫堅、蕭言!
此時,蕭言麾下步騎六千,而孫堅招兵買馬,再加上袁術的後方補給,兵力也達到了近萬人。
“哼,董卓不知死活,若是縮在潼關以西倒還罷了,如今竟敢東出函穀關,便不要走了,將性命留在這吧裏!”
孫堅豪情萬丈,對諸將和蕭言道:“爾等聽我指揮,定能大破董卓!”
蕭言起身道:“願從文台兄。”
蕭言起身表態,諸將自然是無不拜服,以孫堅為總大將。
“諸軍且看,董賊出函穀關,麵臨的第一座城池便是穀城!”
孫堅指向輿圖,在函穀關以東二十裏,沿著穀水的那座城池,便是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