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古琴繞樑(下)
方游十分的期待,這把古琴擁有如此精妙,只能用真正高山流水樂曲才能打開的機關內,會存在著一把怎樣的古琴。
這把古琴,其色澤與拿下來的琴面一般無二,都是赤黑之色,充滿著一種古樸韻味,古琴的琴面隱藏了起來,可是其背面卻是沒有隱藏,如此要與古琴保持一致,完美的隱藏古琴,那麼所做出來的琴面,自然要無限接近古琴真正的琴面,與其背面的色澤保持一致。
微微一觀,這把古琴保存的其為完整,其原因想必跟長時間不接觸空氣的琴弦一樣,都是在這種無比密封的環境下,才得以保持的如此完整。
在古琴的正中央,方游一眼便看到了其中所存在的戰國文字,作為一個合格的古玩收藏愛好者,必要的基本功便是熟悉各朝代的文字,以及其書寫方式。
春秋戰國時期,眾多諸侯國各自為政,互不統屬,東周王朝所擁有的中央集權,也是喪失殆盡,此時,諸侯國的文字都是各寫各的,其文字在結構和形體上,有著諸多的差異。
其中秦國文字接近正統的西周文字,比較嚴謹統一,而其餘六國,文字筆畫卻是隨意的簡化,形體結構極為混亂。
可以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所使用的文字,有一些依然保留著甲骨文字的結構,與現在的文字比起來,極為的怪異。
對於戰國文字,方游也曾深入研究過,稍稍看了一眼,便知道這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字,回憶著腦海中楚國文字的形體和其代表的意義,他很快便解讀了這段文字的意思,整個人由之前的期待,變成了深深的震撼,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這把古琴,還有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之前不止一次猜測過這把古琴的來歷和名稱,卻是無法想到,這把古琴竟有著如此大的名頭,這簡直讓他無法想象,這把戰國名聞天下,已經被毀於一旦的名琴,竟還存在於世間,就擺在自己的面前。
不止這把古琴,甚至這把古琴上所寫的楚國文字,也是大有來國,是由一位君王所留。
這位君王便是戰國五霸其中的一個霸主,也是楚國最有名的君主,楚莊王,戰國五霸,是春秋戰國時期勢力最大的五個國家,分為齊,晉,宋,秦還有楚國。
楚莊王可謂是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華夏成語中的一鳴驚人,其典故便是來自於楚莊王的故事。
本來他登基之後,每天與後宮妃子玩樂,不理朝政,甚至登基三年,都不頒布一條政令,這只是他為了觀察朝野動響,讓別國對他放鬆下來的計謀,朝廷百官都為楚國有前途擔憂,看到群臣如此擔憂楚國前途,楚莊王甚感欣慰,在一次大臣再次勸說后,他覺得整頓朝綱,重振君威的時候到了,之後,親自上朝處理政務,並起用一些無名,卻有才幹的讀書人做官參政。
最後,楚國一下超越當時最為強大的齊,晉兩國,一時間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最大的霸主。
楚莊王登基之初,喜歡玩樂,對於樂器同樣如此,而敵國得知楚莊王的喜好后,派人送了一把古琴給他,這把古琴音色極佳,而且所彈奏出來的琴音悠揚古樸,在彈奏停止之後,其音仍然繞於宮殿之中,久久不絕。
於是,楚莊王得到此琴之後,甚是喜愛,整曰彈琴作樂,陶醉於琴音之中,甚至為了聆聽琴音,將近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拋之腦後,可見此琴的音色如何。
而楚王能夠一時驚醒,不得不說他的王妃樊姬,樊姬十分美貌,猶如古時的妲己,要有了樊姬之後,楚王更是寵愛樊姬,而樊姬有著成為禍水的條件,可是她卻沒有如此去做。
妲己用她自己的美貌做為武器迷惑紂王,使其將商朝毀於一旦,而樊姬同樣用她的美作為武器,所不同的是她用美貌,用智慧勸諫楚王。
看到楚王沉入於琴樂之中,樊姬異常焦慮,勸諫楚王,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此琴,七曰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姓命嗎?
楚王聽后,陷入了沉思,之後,無法抗拒這把古琴的**,只好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捶琴,從此,這個千古名琴便成絕響。
而這把古琴,便是華夏最著名的四大名琴之一,繞樑,正是因為想起了這段故事,在看到古琴上的刻字后,他才會如此震驚。
因為這把古琴上所刻寫的楚國文字,其中所說此琴的名字,便是繞樑,而這些文字最後的留名,則是楚莊王的名字。
通過解讀上面的文字,他有些明悟的點了點頭,這上面的刻字意思,是說楚莊王無法抗拒這把澆梁古琴的**,又不能陶醉琴音,讓國家毀於一旦,在之後,想要毀壞此琴時,有所不舍,如此名琴,毀壞了,簡直太可惜了,之後思索良久,命工匠做下機關,將此琴隱藏起來,並命令,唯有真正喜愛音樂之人,才能夠打開此琴,然後拿到別國將其**。
而楚莊王為了顯示決心,將一把偽造的繞樑琴派人毀壞,在琴上文字的最後,楚莊王希望得到此琴的人,能夠好好對待,但要保持一個明凈之心,不要沉迷於這古琴音色之中,重蹈他的覆轍。
方游看完了這些楚國文字,本來平和的內心,卻是湧現出一陣陣的震撼,繞樑古琴,他之前怎麼想都不會想到,這會是在傳說中已經被毀壞的四大名琴繞樑,怪不得他之前一時無法得知此琴造型,這就是繞樑式,由繞樑獨自所創的形狀。
四大名琴,為齊恆公所擁有的號鍾,此琴聲音宏亮,如同鐘聲激蕩,號聲長鳴,至於其下落,卻是無法得知,或許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第二把便是楚莊王的繞樑,古時有餘音繞樑,三曰不絕的語句,其典故便是在周朝時,一位名叫韓娥的女子前往齊國,路過一個城市之時,斷了錢糧,為了活下來,無奈賣唱求生,她凄婉的歌聲在空中回蕩,如同大雁長鳴,在韓娥離去三天後,其歌聲仍纏繞回蕩在房梁之間,令人難以忘懷。
此琴以繞樑為名,可見其音色特點,必然餘音不斷,否則,安敢用繞樑此名。
第三把便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綠綺,此琴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如同方游所發現的墨翠一般,只不過此琴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後世各朝,沒有對此琴的任何記載。
第四把則是東漢名人蔡邕親手製作的焦尾琴,至於其來歷,更是非常驚人,他於烈火之中搶救於一段未燒完,並且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並根據此木的長短,製成了一把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由於琴尾尚留有焦痕,所以命名焦尾。
此琴現在依然沒有任何下落,四大名琴,在現代,無人被發現,有的在傳說中被人毀壞,有的則是消失在歷史之中,這也是唐代古琴如此珍貴的原因。
現在,這把四大名琴之一的繞樑,卻是出現在眼前,讓方游的心境,實在無法保持平和。
那這些宋代琴弦是怎麼出現的呢,方游收起內心的震撼,向著旁邊的文字看去,這把古琴上,密密麻麻的刻了許多文字,大致一看,他內心的震撼更加強烈。
這把古琴上,除了楚莊王的刻字,竟有著漢代一直到宋代的文字,可以說這把琴真正見證了華夏文字的發展也不為過。
楚莊王時期的金文,到漢代的隸書,再到魏晉時期的楷書,包括宋代的所創造出來,現在最為興盛的宋體字。
從此琴上一些留字之人的名氣,方游覺得,就算此琴不是真正的繞樑,也會變成真正的繞樑。
其中在楚莊王刻字一旁略顯秀氣的文字,竟是漢代著名才女卓文君留下的,提起卓文君,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可是她最為著名的一句詩歌,卻是流傳至今,被世人傳頌,那就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一句。
而提起其夫君,便是上面所提到的司馬相如,綠綺琴的擁有者,卓文君家境富貴,喜愛音律,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可是她卻偏偏看中了司馬相如這個窮書生。
方游想象著司馬相如的綠綺與卓文君的這把繞樑,同時奏響,那恐怕是一件極為讓人嚮往的事情。
越往下看,方游的內心越是震撼,不說繞樑此琴的珍貴,單單是琴上這些名人的刻字,便足以讓一把普通之琴,躍升為一把無比珍貴的古琴。
漢代卓文君,唐代李龜年,似乎在唐代,此琴是李龜年所得,並召集一些至交好友前來聽琴,在一旁,還有孟浩然,王維等至交好友的共同留字,而在宋代,則是有著名文學家蘇軾蘇東坡的留文,說此琴聲音悠揚清亮,雖未達到繞樑三曰,但其音色極佳,應為古琴第一。
在一旁,蘇軾還留有一行註解,其意義為既然此琴被楚莊王隱藏,那麼我便不將其記入文字之中,後世有緣之人自能打開。
方游有些明白了,為何此琴被眾多古代名人所得,卻是在史料上沒有一點點的記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