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美人記> 第101章 最適合的選擇

第101章 最適合的選擇

  王氏原給兒子氣得頭疼,結果,丈夫這一動手,她立刻頭不疼了,開始心疼。王氏一麵哭一麵捶打丈夫,怨怨地,“讓我看看,你的心是不是肉長的!怎地下此狠手!我兒子有個三長兩短,我也不活了!”


  女人就是這樣一種令人費解的生物啊!

  何念給妻子捶打一通,忍怒道,“你不知這混帳東西多可恨!”竟敢對他一噎一個死!


  “放屁!我自己生的我難道不知我兒子咋樣!”因兒子被打的狠了,王氏驀然與丈夫翻臉,“我是叫你勸勸他!哪裏叫你動手了!你幹脆把我們娘兒四個一並打死算了!”


  王氏朝丈夫發了通潑,也不再提兒子親事了,隻一心叫兒子在家養傷。何涵待傷好了,先把學給輟了,他自問不是念書的材料。何念就此一子,一門心思盼著兒子出息呢,結果兒子自作主張的肄業了,當下又打了一頓。待何涵二次養好傷,他留書後去州府鏢局自尋了差使,索性家也不回了。


  這真要了王氏的命了,王氏對著丈夫哭抹淚,“你趕緊去把那孽障叫回來,那鏢豈是好走的?萬一有個好歹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我這就去跟嬸子打聽一二,他非死活相中了人家,反正以後好賴都是他的命,他也怨不得別人!”


  何念也是著急上火,生怕兒子出事兒。當就叫著同胞兄長何懷一並租車去了州府,何涵還梗著個脖子道,“等我掙夠五十畝地的銀子,我就回去。”


  何念抽他後腦勺一巴掌,道,“立刻跟我回去,你娘這就去你恭五叔家給你提親!”


  何涵神色一軟,他爹娘怎又允了?何念不理這混賬東西,拽著何涵去跟鏢局的管事送了禮物,要帶何涵回去成親,那管事原就與朝雲觀的道長有些個關連,見何念又帶了禮物來,笑,“等阿涵什麽時候想來了,隻管過來,你功夫不錯,隻是欠些曆練。”


  何涵應了。何念又客氣幾句,婉拒管事要請吃午飯的客氣,帶著兒子回家了。


  先把人弄回家,一到家,何念就又給了何涵一頓,無法無的東西,家裏老爹老娘,就敢去做鏢師!倘有個好歹,可不是叫白發人送黑發人!何念這樣罵兒子,“你願意送死,自己去!要是敢害我以後無人送終,我敲不死個混賬東西!”


  何涵覺著,他爹這邏輯比較有問題。


  王氏先把丈夫打出去,將兒子救下,對著兒子就是捶胸頓足一通哭,“你走前怎麽不把你娘勒死,也叫我少操些心哪~”


  何涵道,“我想給娘掙五十畝地!”有五十畝地的話,想來他娘就樂意他娶三姑娘了吧!

  王氏抱著兒子大哭,“就是給我五百畝肥田,我也不換我兒子!”


  何涵內疚至極。


  王氏將眼哭成個核桃,用熱毛巾敷過用冷毛巾敷,何培培一麵服侍她娘敷眼,一麵脆生生的數落她哥,“你走幾,娘念了幾的佛!你可真行,就為個三姑娘就這樣!以後娶進門兒,哥你眼裏還有誰呢?”


  何涵心下深覺對不住母親,瞪妹妹一眼,“聒噪!閉嘴,叫娘歇歇!”


  何培培哼一聲,跟她娘,“養兒子有什麽用啊!你還不如生三個閨女,起碼我跟麗麗不會偷偷摸摸跑鏢局去!”


  兒子回來,王氏這心也就安了,也有心思歎氣了,道,“誰不是。乖女,給娘倒碗水來,娘渴了。”


  何培培去給她娘倒水,服侍著她娘喝了。王氏打發兒子,“去你屋裏歇一歇吧。唉,出門在外,哪裏能吃得好,叫你妹給你熱點兒飯,別空著肚子。”


  何培培同學頗有是非觀,道,“我不去!他還有功了!”


  何涵快給他妹擠兌死了,默默的回屋麵壁去了。


  王氏在屋閨女,“人誰還沒糊塗的時候,你這張嘴喲,怎麽這樣得理不饒人?不是求你哥給你剝核桃的時候了。”


  何培培給她娘眼睛上換了帕子,道,“我這是就事論事!娘你就別偏心眼兒了,看吧,這就是你偏心眼兒的報應!”


  繼把她哥擠兌死後,何培培同學再接再勵的把她娘給擠兌了個半死。


  王氏把眼睛養好,再將心情調節了一下,明明心裏苦得跟黃連地似的,還得裝出一幅歡喜無限的模樣,帶了兩包飄香園的點心來何老娘這裏串門子。


  這年頭,窗子上糊的是窗紙,屋裏采光不如外頭。故此,隻要兒好,何子衿與三姑娘都是在院裏繡花的。王氏來的時候,兩人就正在何老娘院子外守著新出苗兒的菜園子繡花,瞧王氏過來一並起身見禮。王氏細瞧了回三姑娘手上的繡活,果然鮮亮的很。想三姑娘好歹有門掙錢的本事,給兒子自家也不算太虧,且以後這本事還能傳給孫女呢。王氏笑,“你們繼續做活吧,我有些事同嬸子。”抬腳進去了。


  沈氏正在何老娘屋裏商量三姑娘嫁妝的事兒,見王氏來了便停了這話頭兒,同王氏起話來。


  “咱們這些年的鄰居,又是同族,我不是拐彎抹腳的脾氣,有話就直了。”客套幾句後,王氏就直接問了,“嬸子,不知三姑娘可有人家了?”


  何老娘挺驚訝,笑,“三丫頭還沒及笄呢,倒是有人給親,我還沒定下來。怎麽,你這是給三丫頭親來了?”一家有女百家求,王氏來親,何老娘也挺高興。


  王氏臉上繼續保持微笑的麵部表情,內心深處被五十畝地割的七零八碎,“不瞞嬸子,您瞧著我家阿涵如何?”


  不要何老娘,沈氏也給驚了一下,親事不比別的,沈氏有話也直了,道,“前些日子,我聽嫂子不是要給阿涵他舅家的姑娘嗎?”


  “嗨,自來姑舅做親、兩姨做親的還少了,我就是沒那個心,也有人往那上頭想。大家玩笑罷了,哪裏做得真。”王氏笑,“咱們一道左鄰右舍這許多年,我也是看著三姑娘長大的。不瞞嬸子弟妹,高門大戶的咱不敢高攀,就同齡女孩兒裏,不論模樣,光憑本事,有幾個有三姑娘這份手藝。我不圖別的,孩子能幹、塌實,我家阿涵,不多出眾,也是實在孩子,嬸子弟妹瞧著他長大,最是知根知底。還有,兩人年紀相仿,再者,咱兩家就隔一堵牆,以後也不怕我委屈了三姑娘不是?”


  何老娘自覺這是難得的親事,何涵兄弟一個,底下就兩個妹妹,以後嫁出去,也沒兄弟分家產。再者,何涵家的家底子,何老娘也知道,比自家不差,不多有錢,也是殷實人家。何老娘心裏已有七分肯了,隻是做為女方家裏,總不能一口應下,該有的架子還是要有的,何老娘笑,“你倒是親自上門親,還省了媒人錢。”


  “這哪兒能,自來沒有婆婆親自上門兒媳婦的,這也不合規矩。”王氏笑,“我是想著,咱們兩家實在是太知根底,就厚著臉皮一問。嬸子要覺著行,趕明兒我就請媒人上門提親,咱們先把親事定下來。若嬸子不願意,私下拒了我,悄不聲的沒人知道,我也算保住顏麵。”王氏多希望何老娘拒了她啊!


  不想何老娘笑的歡暢,“我怎會不給你這麵子,剛正跟你兄弟媳婦商量三丫頭嫁妝的事兒,你就來了,也巧的很。”


  一聽三姑娘還有嫁妝,王氏又放了些心。


  沈氏是個機敏的人,先前的確是聽王氏想給何涵娘家侄女做媳婦親上加親的,怎又突然來她家提親?想到何涵前些突然去州府做鏢師的事兒,沈氏心裏隱隱有了些猜測,順著何老娘的話道,“是啊。三丫頭的能幹,我不嫂子也知道。我跟母親正商量著,咱家不是大戶,也不能委屈了孩子,想著買上幾十畝地給她做陪嫁。土地來不了大錢,但每年出息一些糧食,也能貼補幾兩銀子呢。”


  一聽何家打算給三姑娘陪嫁田地,王氏整個人都亮了,與先時裝出的歡喜不同,她簡直喜笑顏開,仿佛沐浴在聖光之中,一迭聲道,“要不世人都嬸子弟妹慈善呢。是啊,這田地可是最實在不過的東西。”


  沈氏細觀量王氏的神色,心裏愈發有了準頭,笑,“還得跟嫂子一句,我家裏孩子多,雖有心想多陪嫁三丫頭些,田地大概也隻有二十畝左右。”


  王氏忙道,“唉喲,看弟妹的,我豈是那等嫌貧愛富眼皮子淺的。來親前,我可沒想著三姑娘有田地的陪嫁,咱們不是外人,我也有閨女,以後培培她們出嫁,陪嫁田地,我也得咬咬牙。俗話的好,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以後日子好賴,全憑他們自己過。陪嫁多少,是薄還是厚,我單取中三姑娘這個人!”雖比娘家侄女五十畝是少些,可能有二十畝也是意外之喜了。將心比心,就是她陪嫁閨女,滿打滿算,咬咬牙,每人也隻能陪嫁三十畝田地的。


  知道三姑娘嫁妝不薄,且自家與何恭家又著實親近,王氏心裏對此親事已是千肯萬肯了,連忙道,“嬸子弟妹都瞧得上阿涵這子,那趕明兒我看個黃道吉日,就請媒人上門啦。”


  “嫂子總得容我們太太跟三丫頭一聲。”沈氏笑,“不如這樣,三內我給嫂子個準信兒。”


  王氏此時方是真正歡喜了,笑,“那我可就等著啦。”


  沈氏又笑眯眯的同王氏起些兒女瑣事來,三姑娘的嫁妝的確是不少的,沈氏自己當然沒給三姑娘預備田地。來還是何老娘的提議,這位沈氏認為有些刻薄的婆婆,何老娘把三姑娘這些年往繡坊掙的銀子一文不差的捏手裏,半文錢都不往外漏,私下攢起來叫莊子上的管事零散的買了田地,如今算給三姑娘,有個十五畝左右的樣子。都到這會兒了,沈氏也得感歎婆婆的用心,索性直接再給三姑娘五畝,湊個整,出去也好聽。甭管王氏是因何來提的親吧,知道三姑娘嫁妝不薄,隻看何氏這歡喜模樣,想來也不會慢怠了三姑娘。


  送佛送到西,養了三姑娘這一場,能給她尋個不錯的婆家,且三姑娘自身能幹,自家再幫襯些,也不枉這些年的情分了。


  何子衿個偷聽大王,她聽得一半就拉著三姑娘回屋了,悄與三姑娘王氏是來給何涵親的。


  三姑娘對何涵不大熟,以往何涵與何子衿倒能玩兒到一塊兒,後來見她就結巴或是臉紅的,不過,因是鄰居,也知何涵是個實在性子,會些拳腳功夫。就是何涵家的環境,三姑娘也了解,家裏祖父母是跟著何涵大伯過的,何涵下麵兩個妹妹,麗麗年幼,培培也是個率直人,很好哄,且兩家就一牆之隔。三姑娘麵兒上也沒什麽羞澀,點頭,“這倒是不錯。”是戶能過日子的人家。


  何子衿笑,“以後涵哥哥見著姐姐更要臉紅結巴了。”便是何子衿也覺著何涵不錯。


  三姑娘繼續繡手裏的針線,主要,何涵是個穩重人。三姑娘清楚自己的相貌對少年人是極有吸引力的,見她臉紅結巴的不在少數,還有一次她自繡坊回家,一少年見她看愣神,一頭撞樹上的,也是好笑。但,這許多人,唯有何涵是服了家人來上門提前的,最適合婚嫁的選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