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帶著醫院回80年> 第897章 開藥不能毛估估

第897章 開藥不能毛估估

  第897章 開藥不能毛估估 

  年紀大的人,一定是守舊的人,尤其是這些老中醫, 

  他們這代人不像那些經過現在大學教育批量培養出來的中醫生,所以他們對於「老祖宗」的一套非常守遵守。 

  「祖宗之法不可變」,這是老輩子人的共同信念,當然是錯是對,自有公論。 

  老中醫們理解的中醫中藥,肯定是以方劑的樣子出現,壓根就沒想過做成藥片膠囊之類的,更沒有想過拿著中藥去西藥實驗室研究。 

  在他們看來,這是中醫低西醫一等的表現,不少人肯定是反對的。 

  越老,越固執,越不肯改變。 

  不是人人都像那位老先生,提出「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唐老爺子有點擔憂地提到: 

  「小陳,如果你們採用西藥的那一套方式,統一劑量和規格,這樣不是很合適,畢竟病人的病情不同,輕重不一,男女老小體格相差很多啊。」 

  中醫的方子,原則是一人一方,中醫師要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藥物的數量、種類和劑量。 

  而西藥的劑量則是固定的,比如阿莫西林膠囊,0.5g一粒,不管你是老人還是年輕人,是女人還是男人,是瘦猴還是胖子,反正都是一人一粒,一天三次。 

  這讓中醫師看來,是非常「不科學」的,覺得這樣太籠統,太不負責了。 

  但反過了,西醫看中醫,也覺得中醫太不靠譜了,什麼一味草藥幾錢,你這個幾錢是怎麼算出來的? 

  幾錢才是治療劑量?少幾錢有沒有作用?多幾錢會不會中毒?你有沒有實驗室數據支持? 

  你什麼都沒有,就全靠醫生自己「毛估估」,萬一碰到個「蒙古大夫」,亂抓藥亂開方子,是很容易引起肝腎毒性的,這中醫太不科學了。 

  瞧瞧,中醫、西醫互相看對方不順眼,互罵對方「不科學」,這就是中西醫最簡單的矛盾所在。 

  一聽唐旭冬老爺子的擔憂,其他的老中醫也都冷靜了下來,一想也是。 

  中藥如果採用西藥的研究和製作方式,先不說療效怎樣,就說做出來的藥物,是算中藥還是西藥? 

  王因麟老爺子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小陳啊,我覺得大家說得有道理,咱們中醫,最好還是用傳統的方式出現在病人面前,不要輕易去改變,改得好還好,改得不好,良藥也會變成毒藥呀。」 

  「是啊是啊,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中藥最好還是要有咱們中醫醫生把關呀,咱們要對病人負責不是?」 

  「小陳老闆,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一時間,會議室里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但大多數中醫師們還是傾向於採用傳統的方式發揚中醫。 

  陳夏笑了笑,對著王因麟老先生和眾人說道: 

  「大家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辯證下方,因人而治,這是每一位中醫師都應該掌握的原則,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不是每一位中醫師都有在座諸位的高水平的。」 

  陳夏是重生者,見過太多「三角貓」中醫醫生了。 

  這些醫生都是從學校批量生產出來的,沒有經過傳統的拜師學藝,基礎並不是很紮實,所學所用完全就是「教條主義」。 

  所以嘴上說著辯證,其實開出來的方子,就是一些四平八穩,毫無特色的藥方。 

  書上怎麼教的,他們就怎麼開,至於什麼辨別,什麼劑量改變,他們連一張方子多一味葯少一味葯都不敢。 

  寧可治了沒效果,也不要改變了以後吃出毛病來,那就有得官司打了。 

  這也是陳夏讓這些名中醫們,用傳統的幫教方式,自己帶徒弟的原因所在。 

  古代學中醫,你進去,先是3年打雜,比如到藥房去搬葯切葯,或者跟著一起去野外採藥。 

  這3年內,師傅沒給他書看。 

  但會觀察他們,有時會說一下藥加工炮製的方法與辯葯好壞的經驗。在干粗活的過程中,讓學徒自己認識了一些中藥與基本的炮製方法。 

  學習中醫,肯定要先認識與學習眾多藥材吧? 

  3年後師傅會拿來一些如《傷寒論》《金匱》《黃帝內經》書給他們看。 

  開始沒講解,只是每天按要求背誦書中的一些內容。 

  一般情況師傅給病人看病,他們只能在一邊聽,幫拿葯,晚上看白天抄下來師傅給病人看病的醫案等等。 

  這個過程,短則3年,長則5年。 

  你經過這6到8年的學徒生涯,師傅看你天資不錯,心性上佳,接下來才是教你真本事的時候。 

  會講解一下書中內容,及辯病看病的一些方法,講些藥理湯頭與脈理。個別內門弟子,師傅還會教你一些獨門秘方。 

  而這個正式拜師學醫的過程,又要個7年左右,經師傅考核合格,方才允許你獨立行醫。 

  這整個「學醫」到出師,起碼要14年左右,可以說,培養一位中醫師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反過頭來看看現在中醫藥大學,5年時間,就將一批毫無中醫中藥基礎的高考生,批量化生產出來成為中醫生,有真本領的又有幾人呢? 

  絕大多數恐怕連中藥材有多少品種,長什麼樣,什麼性能什麼作用都說不清楚。 

  更有一些「中西醫專業」,這純粹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說是學的中醫,最後工作時在臨床上用的都是西醫的一套。 

  就這,還是好的, 

  還有一些「蒙古大夫」,不知道哪裡還了點皮毛,用多少劑量心裡根本就沒底,膽子又特別大,敢下虎狼之葯,這就導致了副作用一大堆。 

  這就是後世的中醫亂象。 

  名中醫有醫術、有醫德、有底線、有水平,所以他們開出來的方子,那真是千人千方,療效非常好。 

  但這樣的名中醫在未來越來越少了,「大國手」幾乎就存在少數幾個頂級醫療機構和學校。 

  而且這批人只為少數人服務,一般的病人是遇不到的。 

  要結束這種亂象,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採用西藥的一套理論和檢驗提煉方法,把劑量固定下來。 

  在一個合理的用藥範圍內,不要多也不要少,更不要亂用。 

  這跟中醫原則有衝突,但陳夏看來,這是必由之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