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帶著醫院回80年> 第878章 四季中心選錯址

第878章 四季中心選錯址

  第878章 四季中心選錯址 

  醫學院的招生工作只能用圓滿結束來形容。 

  當天晚上,錄取的500名考生和家長們被集中到了四季醫院的大禮堂里,醫學院院長康鶴松在給他們解釋醫學院未來的教學計劃。 

  家長們一個個都攤開小本本,低著頭在記錄。 

  非常遺憾,最終的500人當中,其中只有10個人來自農村,城裡孩子佔了業內人士的便宜。 

  但陳夏壓根就沒想過,可能那些農民家的孩子,明知這裡有機會,卻因為沒有路費來不了呢? 

  因為來了會州不一定考得上,千里迢迢趕到會州最後沒錄取,路費住宿就幾百元沒了。 

  這對某些農民家庭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像當年詹愛菊、沈惠善她們,為了節省路費,連過年都不回老家,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不過這樣也有一個有利點,農村來的孩子接受的外語教育往往基礎不紮實,醫學院老師好多都是外教,全英文教學,你聽不懂可就麻煩大了。 

  500人當中,有450人家裡都有醫學背景,可以稱之為「醫二代」或者「醫三代」。 

  這個陳夏樂觀其成,這麼多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子女進入瑪格利特醫學院,將來進入四季醫院工作,對這整個醫院的名氣和水平都是一個極大的提高。 

  比如一位病人去蘇省醫院瞧病,黃醫生一診斷,這病他們醫院治不了。 

  病人肯定著急呀,肯定要問醫生去哪家醫院治療最好? 

  黃醫生知道兒子黃博所在的工作單位治療這方面是特長,於是肯定會介紹: 

  「你們去四季醫院吧。」 

  得,這就算是介紹一個病人成功,而這種病人往往屬於「疑難雜症」,或者是「重症患者」 

  這恰恰是高職稱醫生們最喜歡的病人,因為有研究價值呀,到時可以寫論文,做課題,那鈔票名氣嘩嘩地來。 

  一個搞不好,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罕見病,還能以醫生的名字命名,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頂級醫院,對普通病根本就興趣不大,一個是醫藥費少,二是沒有科研價值。 

  所以好多人抱怨去大醫院住院,從頭到尾都看不到什麼主任專家來瞧一眼,覺得這是對他不重視。 

  可你要知道,等一群白頭老爺爺圍著你轉的時候,你家祖墳要多一座新墳了。 

  陳夏沒有上台,而是靜靜坐在後排位置上,看著熱鬧的會場,再看著那一個個優秀的學子,心中滿是歡喜。 

  這批人可是將來四季醫院,甚至是整個四季集團醫療事業部的核心技術層。 

  陳夏有點小家子氣,最信任的還是自己培養的人才,這還僅僅是首批,未來每年都會有招生。 

  瑪格利特醫學院的每屆的招生人數都不會太多,陳夏也不準備超過1000人,或許將來的專業將以臨床為主,擴大到整個醫療專業。 

  但人數並不代表什麼,陳夏要培養的就是精英階層。 

  一個醫院,一個科室,十多個醫生當中,只要一兩個是瑪格利特醫學院出來的精英, 

  這一兩個人有良好的技術、優秀的品質,過硬的水平,這個人就可以成為整個科室的核心。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科室臨床和科研水平好不好,全靠學科帶頭人。 

  忙完了醫學院的籌辦和招生工作,陳夏又可以脫身了,剩下的就是以唐鶴松院長為首的醫學院領導層的事情了。 

  反正他這個老闆只要給錢就行了。 

  至於教學工作,四季醫院那麼多現成的專家教授放在那兒,隨便挑。 

  實在挑不出來的,想挖什麼人自己去挖,反正他這個老闆全力支持。 

  陳夏第二天就動身前往了滬市,那邊的「四季中心」一站式商場選址遇到了一些問題。 

  也是他想得太簡單了,後世萬達廣場這樣的大型商貿體,一般都是選擇城市邊緣,或者地價相對便宜的新區,很少有往市中心擠的。 

  所以陳夏當初給香江物業公司的指示,也是去尋找這麼一塊便宜的土地,地方越大越好。 

  可是1992年7月的滬市,可不是2020年的滬市,這時候連浦東新區都沒有成立 

  整個城市規模和富裕程度遠遠沒有陳夏想得那麼完美,這也就意味著商業環境最好的地方,或者說客流最多的地方,絕對不是郊區或者新區。 

  當香江團隊在滬市郊區轉了一圈,根據他們的經驗,發現老闆的指示好像有點不適合。 

  這時候滬市的郊區是什麼樣的?不說別的,就說普tuo區吧 

  普tuo區這個後世中心城區,在92年還是一個典型的郊區,也就是蘇州河沿岸熱鬧一點,過了曹揚新村,那可都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和農村了。 

  後來房價漲到天上去的閔行,那在滬市人眼裡,就是鄉下地方,頂多算個城郊結合部。 

  在這種地方你準備開個規模龐大的商場,誰來買東西?客流量怎麼解決?要知道這時候的老百姓出行,可是完全依賴公交車的。 

  就像潘虹主演的電影《股瘋》,女主人公就是公交車售票員,那種像毛毛蟲一樣兩節車廂 

  公交車顏色一般桔黃和白色相間為主,人擠人,擠死人的節奏。 

  這年頭很少有家庭買得起私家車,那麼如何從市中心跑到郊區去逛商場,交通就是個問題。 

  人家可能來一次兩次瞧瞧熱鬧,時間長了,肯定不願意往郊區跑,擠公交車在九十年代絕對是體力活。 

  陳夏一聽四季物業公司總經理呂元凱的彙報,一拍腦門。 

  這都重生回來十多年了,前世的慣性思維還是揮之不去,還是把滬市想像成了那個巨無霸城市,隨便找塊地都是黃金地段。 

  「唉,呂生,幸虧有你提醒,否則我這個外行就要犯錯誤了。」 

  呂元凱,40多歲,原來是香江最大的商場「海港城」的運營副總,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 

  海港城從九龍倉碼頭髮展成當時亞洲最大的商場,他的功勞其實是最大的,但卻因為總經理是老闆本家親戚,所以他一直得不到升遷。 

  然後被獵頭公司挖牆角了,擔任了四季物業公司的總經理,陳夏給他的權力很大。 

  陳夏有一個信條:術有專攻,相信專業從業人員,不要外行去領導內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