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五人獲擒
“劉晨……?”
“不錯。此乃劉備次子,也是劉備最為鍾愛之子。其文武雙全,少得諸葛亮,林越等人教導,更是名師出高徒。若能除去劉晨,則大事成矣。”
“孤與你五員精兵,由你差遣。此五人乃是天子身旁侍衛,武藝非凡,素有經驗。切記此五人不可死傷一人,就算事情不成,也要保全其性命。”
薑維一聽此言,便知此五人之重要,也足能提現曹操對自己之信任。
“臣謝魏王隆恩,願肝腦塗地,誓死相隨!”
曹操親喚那五人進帳來,隻見那五人滿身鐵甲,蒙麵不露麵容,薑維見了也是心生畏懼,那五人不說一句話,似木頭人一般。
“你五人常伴天子身旁,今隨大軍出征,孤早有言道爾等為不時之需,今此言果真應驗,此乃薑維將軍,爾等可見過。”
那五人一拱手,身上鐵甲碰撞作響,弄得薑維也是不寒而栗。薑維也回了一禮。
“薑將軍,這五人孤可就交與你了,不過林越並非粗人,做事謹慎小心。劉晨住所定然是把守嚴密,你也不得大意。”
“大王之言,末將謹記在心。”
薑維領著那五人回到營帳,部署五人之任務。
“諸位今日聽我調遣,就為除那公子劉晨,此人尤為重要,林越必定重兵把守,你五人定要行事靈活,思維敏捷,殺人於無形。”
五人聽罷各自點點頭,薑維也不多囑托些什麽。見著五人如此神秘,似此等暗殺之事也是不少經手。
那五人準備黑夜動身,鐵甲換黑衣,腰佩短劍,黑紗蒙麵。內附鎖鉤,準備暗殺劉晨。
到了深夜時分,三更過了五人快步來到城下,對視一眼,甩開繩索勾住城剁,如疾風一般攀上城去。
各出短劍護在身前,能不驚動則繞道而行,疾步下得城內,兩刀結果了那內門兩卒,屍體倚在城門之上,五人急忙去尋劉晨住所。
五人走街串巷,飛身上屋,專找那大戶人家及燈火未熄之處。
五人往西走了不遠,便見右旁一大院燈火通明,門前有六卒持劍把守。屋內更有士卒,五人眼見著無從下手,也無從斷定這就是劉晨府邸。
五人之中有三人前去前門之上候著,其餘兩人往府中探聽虛實。
五人從遠來看,正中央的便是都督府,此府距其不遠,十有八九是劉晨府邸。
五人準備打草驚蛇,先放上一把火,若此非劉晨府邸,再往他處也未嚐不可。
那五人早有準備,點了火種後便順著木上燃,火勢雖小,可借著夜晚蕭瑟秋風,星星之火在府邸之中照亮開來,順著蔓延下去。
不到一柱香時間,登時府中人等大驚,呼喊起來。眾人忙去找水來滅,見著居所火勢越來越旺,哪個不是心急如焚。
此大院失火,城中哪個不驚,兵甲連忙去報林越,正巧林越也聽得府外亂遭不已。卻不知是發生了何事。
“都督,劉公子府邸失火,如今大亂不已,正在救火。”
楊宇來報林越,林越輕笑一聲,搖搖頭不知該說什麽。
“城門都打不進來,還妄想暗殺。當真是可笑至極。”
“原來都督早有料到。若不是都督將公子接到都督府來,今日可真要釀成大禍了。”
“來的人也倒有些本事。我布防如此之密,倒也是鑽了空子進來。恐怕要勞煩你楊大將軍親自出手嘍。”
“都督這是哪裏話,都督之安危末將絕不敢疏忽大意,那幾人縱使有登天之能,末將也不懼之。”
楊宇說罷提起佩劍,林越料定來的人如今必在自己府附近。於是便遣楊宇去追。
林越所料正準,那五人見劉晨府邸下人雖急,卻不見一人前去救人,於是斷定屋中無人,轉來林越府邸,再探一二。
那五人各自看了一眼點了頭,準備用一樣的方法放火燒都督府,一人正要取物之時,一隻大手按在其右肩之上,使其動彈不得。
“諸位,在此何幹呐!?”
那人驚恐回頭,見一人怒視著自己,語氣更是讓人膽寒。
其餘四人皆站起身來,拔出短劍逼向楊宇,楊宇怎能懼之,雖在屋上,卻穩如平地。楊宇一腳將麵前那人踹下屋去。
“爾等若尚有良心,勸爾等棄劍受縛,也好饒你等性命。楊子軒之名號想必諸位也聞聽過。若是執意如此,本將絕不留情。”
剩下那四人也不言語一聲,也不聽楊宇的話,接著向楊宇逼近。楊宇苦笑一聲,拔出佩劍與那四人在屋上戰作一團,四人武功雖不差,腳下步伐卻沒有楊宇穩重,楊宇瞧準時機便踹掉一個,那四人陸陸續續的從屋上摔下來,正掉在林越旁邊。
後來的四人還倒好說,隻是先下來的那人收的一腳力道太大,鮮血不止重咳不止,已是重傷。
“諸位好功夫,會得飛簷走壁。為了破這穎川,曹公當真是用心了。”
那四人勉勉強強用短劍撐著,單膝而跪,卻是渾身疼痛,若非身子結實,也早已是粉身碎骨。
“晨多謝都督救命之恩。若非都督神算,恐晨早已命喪火海。”
劉晨也從屋中走來,站到林越身旁道謝來。
“公子切莫不必如此。此乃越之本分,公子多禮了。不知此五人公子想如何處置?”
“楊將軍,勞煩將其麵紗摘下,好叫晨見一見麵容。”
楊宇走上前來,不論力道大小,一一摘下蒙在臉上黑紗,那五人皆露出麵目,如常人一般,別無他物。不過卻是有常年悶出來的瘡疤,通紅無比。像那麵獸一般。
“爾等武功好叫本公子大開眼界,不知是哪路高人,競在不到一個時辰之內,在穎川城中鬧出如此大的動靜。”劉晨看著五人發問,無有半點兒驚慌之意。
“既落甕中,但求一死。”
“你們倒是像死士一般,不過人世一遭,總得死個明白不是?”
“李曼成好叫都督費心。若非看在都督大義份上,早已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