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血戰重圍
牛千總此時再也興奮不起來了,忙拉著嶽雲芃的手道:“你要救牛必大,必須救他,救他如救己。”
雖然牛千總因為嶽雲芃喜歡花挽樓的小姐而不待見他,但對他的帶兵打仗還是非常欣賞的,不然也不會把他放在付將的位置上。
牛千總對嶽雲芃所說的話也很中肯,精銳盡失,這鎖龍關如何鎮守,丟關的將領可是要掉腦袋的。
牛必大也不是別人,可是自己的親信加左右手,是一直跟隨自己腥風血雨的戰場中,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為數不多的值得信賴的,能為自己擋槍的親信。
嶽雲芃什麽人?是明大理、重大義之人,在民族大義麵前,他當然不會推辭。
他知道此去必是一場血戰,是九死一生的血戰。
因為他能帶去的士兵隻有百餘人,這也是牛千總最後的精銳之精銳——具裝騎兵。因為隻有騎兵才能出擊,其它再多的步兵帶出去,隻能是肉包打狗,有去無回的。
他的重任在於,不僅要救牛必大於水火,還不能將這百餘人損失掉,這個任務實在是太難了。
更難的是,他不知道耶律軍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任務雖難,也隻有他去,非他莫屬。
牛千總要鎮守鎖龍關,總領全局,不能前去營救,而其它的人,全是步兵。隻有自己帶領的百餘人是騎兵,而且是曾經對陣過異族騎兵的百戰老兵。
嶽雲芃率領著手下百餘具裝騎兵,前去營救牛必大。
牛千總見嶽雲芃領兵去營救牛必大,他也不敢閑著,忙著布置守關事宜,同時還要在關前布置,以防敗兵進關時,敵方跟隨著掩殺,衝進關來,那可是要城關失守,得不償失的。
先不表牛千總如何布置守關,單表牛必大帶領三百親兵追殺耶律軍先鋒營。
牛必大帶領著手下以追擊陣型,追殺著耶律軍。
起先耶律軍陣型被攻破,眾人逃跑時由於人多擠在一起,相互踐踏,死傷較多,然而一但跑散開,輕步兵的優勢體現了出來。
輕步兵能跑啊,實在不行,可以丟盔棄甲地狂奔。而牛必大要保持陣型不亂地進攻,還要不時地停下收人頭,殺傷兵與殘兵,漸漸地與耶律軍先鋒營的敗兵距離慢慢拉開了。
牛必大又追擊了一段距離,離邊關約有三、五裏地,前麵出現一個山坳,牛必大追到此處,隻見前麵有樹林,這些耶律軍士兵全都鑽進了樹林。
遇林勿入,窮寇莫追,古代戰爭的常識。
牛必大不是傻子,他當然知道,他在樹林前猶豫了。
他想起了牛千總的吩咐,讓他下關試探敵人的虛實,再加上手下親兵這一路追殺,也累得不行。
他認為可以收手了。
他叫停了追擊,準備退兵了。但戰爭不以那一方的意誌而轉移,戰爭就是你算計我,我算計你,以滅了對手為目的。
耶律軍在此是有埋伏的。
耶律軍的算計就是以先鋒營的輕步兵為誘餌將守關士兵吸引到此處殲滅。
能用自己的強項——野戰消耗掉對手的士兵,總強過爬城強攻要合算得多,也省力得多。
牛必大想退兵,已經是遲了一步。
一陣鼓聲響起,從樹林中衝出了騎兵。這才是耶律軍的真實實力。
牛必大當時汗就下來了,知道自己中計了。
現如今,由於一路追殺了三、五裏地,自己的手下是人困馬乏。就算是精力充沛又如何?步兵在野外,麵對騎兵隻有被虐殺的命。
牛必大不能選擇逃跑,二條腿怎麽能跑得過四條腿。
牛必大隻能選擇守,邊守邊退,這是唯一的選擇,而且這種選擇是建立在牛千總知道自己的困局,派人來接應的前提下。
悔不該當初,自己貪功冒進,追擊了三、五裏遠。
世上永遠沒有後悔藥賣。
牛必大忙號令由追擊陣型變防守陣型,但是,但是。
變陣是需要時間的,而對手怎麽會給你時間與機會。
耶律軍衝出來的是輕騎兵,飛箭如雨。立馬牛必大的親兵成片倒下,死傷無數。
牛必大在承受了較大損失後,終於結成防守圓陣。
也多虧倒下的傷兵拚命,他們知道自己已無生機,拚著傷殘之體極力地阻擊著騎兵,希望為己方士兵多爭取一點時間。
他們的頑強搏命,換來的隻是自己被對方的騎兵馬踩如泥,血濺五步。
戰爭就是這樣的殘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牛必大在損失了四分之一的親兵後,終於完成防守陣型——圓陣。
圓陣,最外層是團牌兵,其後是長槍兵,最內層是弓弩兵。
但是這樣的陣型,麵對輕騎兵隻能是拖延時間,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用。
牛必大現在能做的,隻能是拖延時間,慢慢後退,等待接應。
步兵想在保持陣型的狀態下後退,當然沒有輕騎兵快,就算拚命地跑也無濟於事。
很快,輕騎兵就繞到了牛必大的退路上,他們在幹一件令牛必大及他帶領的親兵非常痛苦的事——他們在向路上拋撒鐵蒺藜。
鐵蒺藜是一種由四枝鐵刺製作的武器,隨便如何向地上拋撒,總有一枝鐵刺向上。這種武器是對付騎兵的一種防守武器,但此時對付步兵,一樣的有效。
要想經過拋撒了鐵蒺藜的地帶,就隻能拾起這些阻礙,不然的話,會刺破腳底,成為傷兵。
而要一個個拾起這些鐵蒺藜,談何容易。
牛必大麵對的是輕騎兵的衝擊及如雨的箭雨,還要在這種強大的攻擊下拾起地上的鐵蒺藜,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牛必大及所剩的二百餘人的退路基本被封死。
牛必大的親兵不停地在傷亡,被全殲隻是時間問題。
如此情況下,牛必大等人隻能是苦苦支撐,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他及手下的士氣在低落。
此時他很後悔。
不管他如何後悔,情勢是越來越危急,因為他們的退路被堵死,而耶律軍的步兵殺了個回馬槍,在他們的二側向他們的退路迂回,準備完成包圍圈。
就在這危急時刻,遠處塵土飛揚,一員驍勇戰將,帶著一隊具裝騎兵掩殺了過來。
這見這員驍將銀盔銀甲,座下白龍馬,手持銀錘飛龍,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嶽雲芃是也。
隻見他精神抖擻,平端著成名兵器——銀錘飛龍,邊策馬飛奔,邊高叫道:“牛將軍勿慌,嶽某來也。”
天不亡我等,牛必大眾人見有救兵,頓時士氣大振,終於有救了。
嶽雲芃帶著大幾十人擺開線型陣從牛必大的左側衝向耶律士兵。
具裝騎兵——古代的坦克部隊。
所有的士兵全是重甲,不僅人員有重甲保護,而且坐騎也是重甲保護,麵對一般的弓箭,基本是傷害很小。
其威力在於依靠速度衝鋒,硬扛著弓箭衝鋒。隻要是衝到麵對麵,什麽輕騎兵,步兵就是一衝就倒,毫無還手之力。
輕騎兵還能逃,步兵可就隻有等死的命。
能阻擋重騎兵衝鋒的隻有結陣狀態下的重盾兵所保護的長槍兵。
而目前狀態下,隻是耶律軍的輕步兵在迂回包圍牛必大,並未結陣。
耶律軍在如此變故下,隻能停止前進。
輕騎兵可以閃過衝擊,跑到一定距離用弓箭進行反擊。可是輕步兵就悲劇了,一衝就倒,變成了被虐殺的對象,毫無還手之力。
這突然的變故,殺了耶律軍一個措手不及。其傷亡不小。
好在嶽雲芃的具裝騎兵,人馬太少,隻有大幾十人,如果他的人馬夠多的話,耶律軍就會立馬士氣崩潰,除了逃,隻能是逃了。
具裝騎兵固然有優勢,但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不然的話,打仗隻要這一個兵種即可了,沒有其它兵種存在的意義了。
其一,具裝騎兵對馬的要求很高,該馬必是馬中之上乘的良馬。因為具裝騎兵不僅人員是重甲,馬也披掛重甲。馬在衝鋒時,是要帶著此百餘斤盔甲的死重衝鋒的,沒有良好的體力,堅持不下來。
其二,也正因為具裝騎兵上述的特點,所以具裝騎兵的衝鋒不能持久,有一鼓盛,二鼓衰,三鼓竭的特點,基本是一波流的攻擊特點。這也是為什麽嶽雲芃第一波次衝鋒隻帶領大幾十人,他要留一半的具裝騎兵作為第二波的衝擊力量,以換取第一波衝擊的具裝騎兵休整集結,重新編隊發動攻擊的準備時間。
其三,具裝騎兵的盔甲在古代可都算是高科技,非常燒錢,而馬是良馬,也非常燒錢,難以做到大量裝備。注定了具裝騎兵數量受到很大的限製。
綜上所言,具裝騎兵隻能是破陣的衝擊力量,還需要後續力量補上來擴大戰果,方能起到打敗對手的效果。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六十四章交替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