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風雨人生路> 第六十四章首次返鄉務農記(上)(1)

第六十四章首次返鄉務農記(上)(1)

  第十一篇 首次返鄉務農記


  (1961.9——1962.12)


  第六十四章 首次返鄉務農記(上)(1)
——

  返鄉務農暗學加耕


  董加耕--他曾經就是我在當年標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和所崇拜的一個偶像……


  我曾經多次反複地進行深入思考,且多方征求旁人和家裏人意見。最後,才決定要像董加耕一樣,回到已經闊別近十年的家鄉去。期盼能夠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識,去改變家鄉那“一窮二白”的落後麵貌。


  我可要知道,家鄉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我兒時朝夕相處的同齡好友;有我許多情同手足的兄弟叔伯、親戚朋友和諸多父老鄉親……


  這一切,都在深深地吸引著我,都在激勵和堅定著我返鄉務農的決心和衝動。


  於是,當一旦決心下定,我就選擇了一個涼快的陰天,一大早便背起簡單行李,告別家人,徒步回到闊別九年之久的故鄉去……


  但是,在我麵前正在等待著的,究竟將是一條一帆風順,陽光明媚的寬敞大道?還是一條荊棘叢生,艱難曲折的崎嶇險路呢?這一切,我都將是一既無知,隻能夠從心坎裏,暗暗在祈求上天給我保佑……


  下麵將要講述的,是我離開近九年的家鄉後的1961年初秋時節,回到故鄉以後,曾經發生過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246)返鄉務農耕耘去

  有詩為證:


  當年加耕好榜樣,  令我崇拜當偶像;

  返鄉務農耕耘去,  青春永獻新農莊。


  下定決心返鄉去


  真不出我所意料,高考又再次落榜了。但是,對於我來說,已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再也沒有去年那樣的失落和難堪的感傷……


  當我同去年一樣,在接到那封“落榜”安慰信在手中的時候,一切都像是反倒顯得格外的平靜……


  後來還聽人說,今年高考博中應屆畢業生考得很差。全校四個畢業班將近200個考生當中,總共才錄取進大專的人數也不過才隻有60多個,百分之七十都落了榜。


  由於落榜人較多,這些落榜者倒認為反正都是“當龜有眾”。於是,便也就覺得平常了。


  那會再像去年那樣,最後的高考錄取率竟然會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這樣一來,那百分之五的落榜者,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一種“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羞恥……


  此時,旁人和家裏人也不再過多地過問起,我今年高考有沒有被錄取之事。有些人,甚至根本上並沒有知道,我仍然報名去參加今年的高考哩。


  我還清楚地記得,就連父親也一反常態,改變了去年對我那種怨恨和不滿的態度。甚至再也沒有給我半點在精神上,進行施加任何的壓力了。


  這其中的原因,也許是他已看清了當時的形勢。從而對招生考試的落榜,已經習以為常了。也有可能,是由於他在思想境界上,已經有所提高了的緣故吧。從而,便使到我在精神上的壓力,反倒得到一定的減輕與解脫……


  有一天,我從鳳中閱覽室所擺放出來的《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了一篇關於高中畢業生董加耕主動放棄高考,回家鄉參加農業生產的長篇報道。當時,我閱看了以後,對我震撼很大。


  於是,我當時便細心地摘錄並抄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把他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以此去時刻進行鞭策和勉勵自己……


  你可要知道,在那年代的年青人,對於信昂是很虔誠的。就是對於報刊雜誌上所宣揚的一切,往往都是會表現得異常地信服與聽話,“黨指向那裏,就無條件地奔向那裏!”,甘願做“黨的馴服工具!”……


  這兩張拍攝於當年董加耕勞動時的宣傳畫在當時家喻戶曉。


  就是在這份《中國青年報》的報道當中,曾經這樣地寫到:

  ……董加耕,原來是江蘇省鹽城縣葛武公社董夥大隊人。1961年夏天,他高中畢業,麵臨著升學還是回鄉的兩種選擇,作為鹽城縣龍岡中學的預備黨員、團支部書記的他,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習成績各門課程均超過96分,並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哲學係的資格。


  老師們都希望他上北京大學這所名牌大學進行深造。但是,他卻在升學誌願書上填上“回鄉務農,立誌耕耘”。並將“董家庚”的名字改為了“董加耕”,其意義十分明顯。


  董加耕立誌要回鄉務農,使當時老師和同學們都難以理解。他們覺得,將這麽一塊好材料送到農村去種莊稼實在可惜。可他卻回答說:

  “正是因為黨的教育培養,才使我懂得一個年輕人應當根據革命的需要,去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10天以後,董加耕得到了縣委的批準,他便用一根扁擔挑著書籍和行李,回到家鄉葛武公社董夥大隊第四生產隊。


  董加耕回家種田的事,在鄉親們中間引起不少議論。有位老伯用旱煙袋敲敲他的後腦殼說:


  “加耕,人家讀書越讀越遠,你呢,從城裏讀到鄉下,我看你是讀書讀呆了啊。”董加耕回答說:


  “大伯,古話說:‘讀書越多越明理’,我讀了書懂得了要用知識建設新農村的道理,才回家勞動的。”


  當時,正值中國農村麵臨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經濟最困難時期。他回鄉時,公共食堂還未解散,浮腫病到處皆是。董加耕沒有動搖信念,吃醃蒿子、豆餅,照樣樂觀的唱著:“洪湖水,浪打浪”等革命歌曲,赤膊和鄉親們一起拉犁、割稻、挑泥,揚場……。


  董加耕回鄉後,已經當了小學教師的女友與他分了手。公社黨委決定調他到郵電所工作,他卻發誓 “決不從第一線撤退”,連母親的眼淚也動搖不了他的決心。


  他在日記中寫道:

  “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腳踩汙泥,心懷天下”。這幾句話,後來成為傳遍全國的名言。


  當時,讓我看完了這篇激動人心的生動報導以後,令我深深地陷入到了觸及靈魂深處的反思……


  因而,我常常反複地這樣反問起自己:

  “人家董加耕一個中共預備黨員、共青團支部書記,又是一個品學兼優的應屆高中畢業學生,學習成績各門課程都超過96分,並已獲得了保送直升北京大學哲學係的資格。但是,人家都心甘情願‘回鄉務農,立誌耕耘。’。懂得了一個有誌氣的年輕人應當根據革命的需要,黨的需要,去進行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而我呢……”


  我還清楚地記得,曾經在當時所寫的多篇日記當中,我還曾有過下麵這樣地記述:

  “……就這樣,他卻截然地不顧學校老師同學、家鄉親人的議論與反對,甚至不惜與多年的女朋友進行分手,又拒絕調往條件優越的郵電局工作。


  “最後,堅決響應黨的號召,從他高中畢業以後,就主動地向黨提出申請,自願回到貧窮落後的家鄉,與農民在一起夜以繼日地廝爬混打,心甘情願將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和文化科學知識,無私無畏地奉獻給了光榮的農業勞動……


  “……這又是一種什麽樣的思想境界呢?人家董加耕的條件,總比我好上千百倍,都敢於與那些陳舊落後的傳統觀念作徹底的決裂,衝破重重阻力,下定決心回家務農去。而我卻為什麽總是再三猶豫不決,甚至還犯得犯失地就不能像他一樣呢……


  “我既然讀完了高中,又有了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原本就應該有責任,用自己所學到的本領,去改變家鄉的貧窮落後的麵貌。


  “同時,更何況那裏還有我十分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我一塊長大的兒時的同齡好友;有我許多兄弟叔伯、親戚朋友和諸多父老鄉親……


  “再又從長遠一點進行考慮,在鳳山大隊的六槽徑林場勞動,肯定不是我的長遠之計。不用去說它每天這樣地出出進進、費時費勁,就是以後如何成家立業,也是一個擺在我麵前當中的一大的實際問題呀……”


  ……


  你可要知道,盡管當時正值中國農村麵臨著連續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國家在經濟上,遭遇到了從未有過最困難的時期。


  可是,當時我已經毫不猶豫地,把董加耕已經當成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和偶像。於是,幹脆就像董加耕他一樣,返回到己闊別近十年的故鄉去,自己還在憂慮什麽……


  我還清楚地記得,就在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飯的時候,我便向家裏人說了我這些天來的種種想法……


  此時,當他們聽了以後,也不說同意,也不表示反對。似乎反正像是全由我進行作主決定一般。


  有一天中午,我在鳳山街上碰巧遇到了六槽徑林場的祁隊長,大家便在街上一起聊起天來。於是,便趁此機會,我就將我想回老家去務農的想法,如實地告訴了他知道。


  當時,祁隊長聽了我說完之後,與我進行了一番實事求是的分析,並說:

  “要是從長遠進行考慮的話,你是應該回老家去的。因為,在這裏人地兩生,畢竟不是故鄉土。老話說:‘葉落歸根’嘛!但是,從另一方麵看,在這裏又離你父母兄弟姐妹近,大家日後要是有個好歹的話,也好相互有個關照呀……”


  最後,在與我告別的時候,他便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道:


  “是不是你可以回到老家去住上一段時間看看,因為,你已經分別這麽長時間了。如果回去你要是住得慣,又適應的話,自然最好。要不然的話,再回來這裏也不要緊的。反正在那裏都是做工,依靠工分食飯。你說呢……”


  此時我覺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不無道理,對於我的啟發也很大。唉,他真不愧是當過兵,且又回來做過多年農村基層工作的生產隊長,所說的雖然都沒有什麽漂亮話。但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聽起來真讓人信服……


  就這樣,我便決定暫回老家去一趟,並把在六槽林場在早造當中所分得的200多斤口糧穀,全部擔去糧管所賣了。將所得到的錢和糧票一塊帶了回去……


  正是:


  學習加耕長報導,被其事跡感動過;


  決定返鄉務農去,思前想後不會錯。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