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高二年級紀事〔中〕(13)
第五十六章 高二年級紀事〔中〕(13)
煉鐵英雄旗一麵
有一次,需要我們還未到上班煉鐵的同學,利用休息時候,到馬頭嶺進行挑運鐵礦石回煉鐵廠。我、“飯皮” 謝世良、黃江智三人,聞訊之後,便馬上一塊前往。
我還能夠清楚地記得,三人當中,就是“飯皮”謝世良挑得最重。在當回到白鶴嶺煉鐵爐前一過秤,他挑的那擔鐵礦石竟然有220斤。
於是,在場的同學,頓時之間,都十分驚訝並迅速地傳了開來。我和黃江智所挑的才180斤左右。
後來,我們班上的同學知道了此事之後,都笑著說:
“也難怪人家‘飯皮’一餐可食三盅飯。要不然的話,他那裏會有這麽大的力氣,居然能夠挑220斤那麽重的鐵礦石啊?”
那個時候,在學校當中,我們班煉鐵是全校各班當中,幹得最為出色的。不但產鐵的質量好,並且產量也高。在有的時候,每天居然能夠煉出來的鐵坯,就多達約一噸以上。且所生產出來的鐵坯,已經堆滿了高爐旁邊的整個地坪。
但是,我們生鐵的實際的日產量,卻與從當年全國不斷傳來那些大放“鋼鐵衛星”,簡直是無法相比。
我還能夠清楚地記得,在《人民日報》的幾篇“特大消息”當中,曾經報導過,所放的“鋼鐵衛星”,實在相當“驚人”。
下麵所進行摘錄的幾則特大消息,便是當年在報紙上所刊載的:——
在9月15日這一天裏,河南全省的土高爐日產生鐵一萬八千六百九十三點九二噸。其中禹縣、魯山、寶豐、臨汝、信陽、登封、商城、博愛等八個縣的日產量都在千噸以上。禹縣又以日產四千三百九十六噸生鐵的最高紀錄,走在最前麵。
——
今天,我們的心向著祖國南疆的廣西的同誌們。那裏,有兩顆“大衛星”騰空而起:一是10月15日環江縣產了六萬三千多噸生鐵;一是10月14日忻城縣采了六十七萬多噸煤炭(見17日本報)。
——
今天卻又從廣西傳來了新的捷報:鹿寨縣在柳江、融安、石龍等縣和大苗山苗族自治縣的支援下,放出了日產生鐵二十萬多噸的“特大衛星”。這是廣西人民的又一勝利,是黨的群眾運動的又一勝利。
又到了1958年的年終,當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結束以後,學校為了表彰我們班在大煉鋼鐵運動當中,所發揮出來的苦幹加巧幹,又能夠利用科學煉鐵取得的顯著成績。於是,便授予我班為“煉鐵英雄”班的光榮稱號,並發給錦旗一麵,進行表彰。
當年,團縣委還評選我班團支部為“先進團支部”。團支部書記朱汝鬆同學,還光榮地出席了團縣委所召開的先進團支部的表彰大會。
後來,不少同學在五十年以後,在回憶起當年這場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的時候,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麵,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其中,楊名珠同學在高中入學五十周年聚會紀念冊《同窗三載情百年》中,回憶當年的這場大煉鋼鐵的時候,他所寫的《友誼之樹常青》一文裏,就這樣地描述當時的情景:
“……男同學在大煉鋼鐵的高溫爐前汗流浹背,擔當起爐前工的角色,在鼓風機旁用腳踏驅動機器,做起了鼓風機手。當白花花的鐵水奔湧而出時,映紅了我們興奮的臉龐……。此時,我們歡呼,我們跳躍……那是一個有著特定曆史烙印的火紅年代,也是我們激情洋溢的年輕歲月,即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回憶。”
王麗權同學,她在回憶當年這場大煉鋼鐵運動的時候,所寫作的《歲月如梭
往事如歌》一文當中,曾經這樣回憶道:
“……打開記憶的匣子,印象很深的是1958年大煉鋼鐵的情景。我們高二年級的同學,總是衝在煉鐵生產的最前線。
“在炎炎烈日下的馬頭嶺,我們揮汗如雨,挖地三尺,采掘鐵礦石;在雙鳳大田附近虎狼出沒的原始森林,白天我們砍樹、燒炭和挑炭,夜間我們圍坐在炭窯旁,遠處的鬆濤聲象虎嘯,讓人不寒而栗;在白鶴嶺煉鐵基地,我們又是煉鐵生產的排頭兵。當我站在煉鐵高爐加料平台上,頂著高溫把同學挑回來的木炭加入爐中時,我的心情是矛盾的,一邊想著能不能減少木炭的投入,以減輕挑炭同學的工作,一邊又希望多加木炭能多出好鐵支援國家建設。
“每當傳來我們生產的上好生鐵,外運煉出了優質鋼材的消息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又是多麽興奮。那一刻,勞累和艱辛,似乎都拋到了九屑雲外……那是個躍進的年代,今天值得記取的,就是當年我們的青春與激情……”
周紹煜同學,還采用散文詩的形式,進行描繪煉鐵成功的時候,那激動人心的動人場麵:
“白鶴嶺上煉鐵爐高高聳起,
高爐旁響起呼呼的鼓風機,
火光衝天,鐵水奔流,歡聲四起。
是你們用知慧和心血,
奏起了‘理論聯係實際’的凱歌,
有力地證明了科技就是生產力這個真理。”
正是:
大煉鋼鐵放衛星,三十七班勇爭先;
支部出席表彰會,煉鐵英雄旗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