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博覽群書愛看書報的我(1)
第三十四章 博覽群書愛看書報的我(1)
有詩歎曰:
知識海洋書本藏,博覽群書靠培養;
當年掀起讀書熱,學校號召和影響。
(120)博覽群書看名著
世間上最無法抗拒的,大概就算是似水流年了。
歲月總是會把最美、最讓人眷戀的東西悄無聲息地帶走了。不管內心有怎樣的留戀,好多事情回過頭看的時候,盡管往昔的日子早已遠揚,夢卻依然芬芳……
譬如流光中的青春美好,譬如陽光校園裏那段詩意般的以往……
那是1954年的秋天,我們正在開始讀鳳山初中的時候,上級就委派共產黨員龐為雪同誌到鳳中擔任學校校長。
原來的鳳山初中校長黃家英,隨後便調回陸川縣中學擔任高中老師了。一直到了1956年的秋季學期開學的時候,龐為雪校長才真正離開了鳳山區政府,來到鳳山初中上任。
而在龐為雪校長未到任這近兩年以來,一直都是由當時的非黨人士-——陳洲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的行政工作。
龐為雪校長進到鳳山初中以後,正好是住在當時的教工俱樂部左邊。同時,他愛人陳惠基同誌,也隨著調入學校的衛生室做了學校校醫的工作。
就是在這一年中,我們家裏的住地也從那己經住了近兩年的學生膳堂那間全家人住的、擁擠不堪、且又潮濕的房子中,全部搬到了教工俱樂部右邊的兩間房間裏去居住了,能夠搬遷到這裏,也是因為是雙職工家屬的原因吧。
雖然,在進門的第一間漸時還是要兼做學校的體育室。不過,己經比在學生膳堂住的那間寬闊明亮得多了。同時,它又還可以在那間體育室的前半部分臨時做間小夥房呢。
最為令人滿意的,還是房間的地麵全是用石灰三合土打實而成。雖然,有些地方已經脫離了所鋪蓋的那些石灰三合土。但是,總也算比起過去所居住的房間幹爽明亮得多了。
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在學生膳堂下麵居住時那麽潮濕了。在這樣的房間居住,對於當年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上等住房了。
我記得,龐為雪校長在剛一到學校上任以後,便嚴格執行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
一方麵,切實加強對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思想教育;另一方麵,在帶領教師進行思想改造的同時,還積極在同學中組織開展人人讀“好書”,個個創“三好”的活動。
龐為雪校長
我這個從小便一貫喜愛看課外書的人,不但積極響應帶頭參加當年學校所開展的讀“好書” 活動。並且,每天還嚴格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閱看課外書至少在二十頁以上。
另外,加上當時母親正好兼管理圖書室工作之便。於是,我千方百計地在學好課內功課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大量閱讀了不少當年出版的許多古今中外名著。
現在回憶起來,在下麵所列舉的這些書目,都是當年我所閱讀過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如,前蘇聯不少著名的長篇小說: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衛軍》、《金星英雄》、《靜靜的頓河》、《普通一兵》、《勇敢》、《走向新岸》、《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牛虻》、《日日夜夜》、《被開墾的××地》、《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易伯河上的春天》、《我的大學》、《母親》、《死靈魂》、《戰爭與和平》、《收獲》……
其中,在上麵所列舉其中的一些作品,還是當年曾經是獲得過斯大林文學獎金的著名作品呢。
那時候,許多同學都總是說,蘇聯小說中的人名大長,不好記。於是,便常常產生一種厭讀的情緒。有的,甚至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也是半途而廢,堅持不下去。
但是,我總覺得,隻要記住了書中的主要人物的‘愛稱’或‘簡稱’就夠了。其他 ‘全稱’記不記都不重要嘛。
現在,回憶起當年我曾閱讀過的中國近代和現代的著名的文學作品,其中主要的便有:
《在田野上,前進!》(秦兆陽著)、《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丁玲著)、《暴風驟雨》(周立波著)、《青春之歌》(楊沫著)、《三裏灣》、《李有才板話》(趙樹理著)、《三千裏江山》(魏巍著)、《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鐸著)、《可愛的中國》(方誌敏著)、巴金的三部曲《家》、《春》、《秋》及魯迅、茅盾的著名代表作等等。
由於閱讀了以上的這些優秀文學作品以後,對自己一生的成長和影響來說,都有不可估量的幫助和影響。
一方麵,它幫助了我樹立起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另一方麵,還對自已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取得了空前的提高。現在,我細心地回憶起來,可真正算得上是受益匪淺呀。
我記得,到了1956年秋季學期時,我一有空,就經常喜歡到剛剛調入鳳山初中的一個年輕,且又朝氣蓬勃的語文老師陳宗實的房間裏去。當大家在一起時,就會高興地聊起和傾談那些雙方都頗感興趣的問題來。
因為,陳老師他一向就是一個平易近人,又善於和年輕人接近勾通的人。同時,又是一位十分喜愛閱讀文學作品,且知識淵博、愛好廣泛的一位初中語文老師。
我記得,當時我們師生之間所主要談論的話題,都是一些當年著名作家和其所寫的著名作品。還有,當年發行量很大的著名的文學月刊《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譯文》、《文藝月報》等。
其中,也還有近期來在刊物上發表的一些新作品,和不少在讀者中有爭議的小說、散文,及廣大讀者對於這些新作品所有關的文學評論。
我還清楚地記得,因為我所閱讀的古今中外書籍較多,對於自己各個方麵的知識層麵的擴展和開拓,都有很大的幫助。我現在回憶起來,也的確如此。
當然,我們之間無所顧忌的傾談過程之中,也避免不了會談到我們一些自已還不大成熟的淺見。有時候,甚至還會難免引起雙方之間,對一些問題不盡相同時的激烈爭論。當然,這也同樣是屬於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總之,大家在絕大部分的時候,一般都是談得很投機的。因此,往往我一有空,便會跑到他房間裏去。好像我們己經不再是一般的師生之間的關係了,而是成為了一對真正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書友’一樣。
我現在回憶我一生之中,所逢到過這樣的老師確實很少。可真算得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個難逢得到的一個好機遇吧。
後來,我還與學校和班中一些愛好文學的同學,積極地報名參加了由他主持開展活動的一個“文學研究小組”。
每周都定期聽他為我們所作的專題輔導課,還不定期地舉行過的一些小型的文藝座談會。雖然,舉行次數不很多,但對於我的影響尤其深刻。
我記得,後來這個文學研究小組,還在他的親自指導下,不定期地出版過幾期以研究和討論為專題的專欄呢。因此,這樣的一些活動,對於鼓勵當年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群眾性的讀書活動和文藝寫作積極性,都起到頗為深遠影響。
而在這些活動當中,我便是其中的一名積極分子。由於這樣一來,便對我的寫作能力提高,的確幫助很大,進步也很快。
在這以後,我每次所寫的作文,常常被語文老師作為班上的範文,在課堂上範讀或抄貼在教室後麵的《學習園地》上,讓同學們進行品味和學習。
同時,也為我以後能在業餘文學創作上,培養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不無關係。並且,從而進一步奠定了我堅實的寫作基礎,以及對於我在文學創作能力上的提高,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在1963年,我參加縣文聯的征文比賽中,便以當時所寫的一篇小小說《五嬸》,上送縣文聯參加評獎時,在眾多知名業餘創作者的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幾乎獨占鼇頭,獲得了全縣征文比賽的第二名。
我記得,榮獲第一名的是,現在廣西的專業作家龐國弘寫的,且已經在當年《廣西日報》上刊登過的《三渡南流江》;第三名正是當時博白高中的語文老師,且又擅長寫詩詞著稱的何瑞澄教授所寫的詩詞。
我所以能取得的這些成績,也是由於當時陳宗實老師所開展的那些文學研究活動,對我所產生的影響,是有很大關係所分不開的。
陳宗實老師
到了1955年底,即初中第三學期的寒假時,我和正在讀初三的張九鑫、雷道德、彭會資、劉繼宗等幾個同學,以及一些工友一起留在學校,日夜看護學校,保證學校的安全。
要知道,因為當時學校四周的圍牆還未建好,平時經常都有小偷混進學校來。因此,學校失竊現象便屢屢有所發生。
於是,為了學校的安全起見,在每天晚上,幾個留校的同學和一些工友一起,不但要在西大樓下麵的一間教室居住,並且還要整個晚上輪班在學校四周放哨、巡邏。
就是在這個寒假期間裏,我第一次借到了《紅樓夢》進行閱讀。並且,在這個假期內,我便一口氣把它全部看完了一遍。在看的過程中,我看得很仔細,也很認真。有些重點的章回文章,還反複地看了兩次以上。
因此,對於《紅樓夢》書中人物、情節、書中不少精彩部分的內容,自然就遠比在讀小學時,看《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古典名著理解要透徹得多多了。
而對於書中的不少好詩詞,好對聯,我也用筆記詳盡地抄錄了一些。還隨時拿來自己默默地進行朗誦哩。
這部《紅樓夢》名著我曾讀過多次。第二次是1961年在鳳山初中當工友時讀的,第三次是在1968年回農村插隊讀的,第四次便是退休以後。
特別是,到了退休後,時間充裕,我便把中國的四大名著全部都買了下來,再重新進行細心地閱讀。這樣做的話,自然理解得要比學生時代深刻得多了。
這是後話。
正是:
學校倡導讀好書,博覽群書看名著;
宗實引導愛文學,影響一生走正路。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