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媯覽和戴員
《後漢書》記載:“(術)憂懣不知所為,遂歸帝號於紹,曰:‘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周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人戶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曹操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紹陰然其計。術因欲北至青州從袁譚,曹操使劉備徼之,不得過,複走還壽春。六月,至江亭。坐簣床而歎曰:‘袁術乃至是乎!’因憤慨結病,嘔血死。”
這是史書所記載的,關於袁術的結局。
既然袁術最後起了讓帝號於袁紹的心思,那孫策覺得,不如就禮送袁術去青州。
一來,可以免了自己殺袁術所帶來的不好影響。
二來,也能給曹操和袁紹上點眼藥。
當然,這些都還隻是孫策的簡單想法,具體如何做,還要看將來戰事的發展。
轉眼之間,已經進入了12月,建安二年就要結束了。
新年的前一天,孫策好像突然心血來潮似的,要到二弟孫權的府邸去看看。
孫策當然不是心血來潮,內衛司主事吳越剛剛遣人來報,媯覽和戴員出現在了孫權的府邸中。
媯覽和戴員,曾經是前吳郡太守盛憲的手下。
媯覽武藝高強,頗有勇力,算得上是一員驍將。
戴員飽讀詩書,文采斐然,也稱得上一個能臣。
曆史上的兩人,被時任丹陽太守的孫策三弟孫翊所招攬。孫翊任命媯覽為丹陽大都督,統領兵馬。戴員則被任命為郡丞,幫助孫翊處理政務。
除了這二人之外,孫翊還有一家將,名為邊鴻。
《三國誌?孫翊傳》記載:“建安八年,以偏將軍領丹楊太守,時年二十。後卒為左右邊鴻所殺,鴻亦即誅。”
《吳曆》言:“邊鴻是受媯覽、戴員二人指使。孫翊死後,媯覽欲搶奪侍婢妾室還想霸占其妻徐氏,徐氏假意應承,私下召集孫翊親近舊將孫高、傅嬰、徐元等人設計誅殺媯覽、戴員,為孫翊報仇。”
也就是說,孫翊之死,是媯覽和戴員策劃,邊鴻動手刺殺。
那麽問題來了,邊鴻乃是孫翊的親近左右,為何會受到媯覽和戴員的指使刺殺孫翊?而媯覽和戴員也受到了孫翊提攜之恩,孫翊對二人也是不可謂不重用,他們為何要指使邊鴻刺殺孫翊?
史書中的模糊記載,是三人對孫策不滿。這顯然,不會是事情的真相。
孫策認為,幕後主使者應該是孫權。
首先,隻有孫權才有可能讓三人為其所有,其他人不可能拿出讓三人背主的巨大籌碼。
其次,孫權和孫翊有間隙。《三國誌?孫翊傳》注引《典略》記載:“翊名儼,性似策。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策呼權,佩以印綬。”可見,孫翊也曾經是被看好的繼承人之一。
當然,曆史的真相早已經埋進了泥沙之中,孫策無法得知,也不願去探索。
他隻需要知道,媯覽、戴員和邊鴻,這三人有問題即可。
孫權在14歲之後,就搬出了吳侯府。
一來,孫權長大之後,已經不適合繼續住在吳侯府,畢竟侯府之中多有女眷。
二來,孫策也是再給孫權一個機會,一個招攬門客的機會。畢竟孫權若要辦事,總是需要人的。
媯覽和戴員兩人早就被孫權所招攬,卻一直並不住在孫權府上,長期在外辦事,如今年前登門,卻不知是為何。
孫策恰好今天閑來無事,便想去孫權那裏看看,若是能打探出一些情況,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乎,孫策便來到了秣陵縣中最繁華的長寧街。
這條街,兩邊的府邸,均是江東高官顯貴的家宅。
這些宅子的裏外結構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因為他們全都是孫策命人設計和建造的,然後又賞賜給麾下文武眾臣。
孫權的府邸,也在這條街上,而且是在一處極好的位置上。
孫策身上厚實的皮衣外,罩著一副做工精良的銀色軟甲,身後披著一條裏襯是絲綢的紅色大氅,腰間掛著倚天劍,騎在一匹高大的西涼駿馬上,眼睛看著孫權府邸的黑色大門,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孫權的府邸,從構造上看,與別人家的府邸,並沒有多少不同。
一樣的磚瓦,一樣的高牆,一樣的廳堂樓閣,不過若是細看,又會發現不少的細微差別。就比方說這黑色的大門吧,孫權府邸的門環那可是金質的。
在這方麵,孫策可不會讓別人說自己苛待弟弟。
雖然宅子的構造方麵,沒什麽大的區別,可是在其餘各種小配飾和家具上,孫策給孫權配置的全部是最上等的貨色,金銀玉器一樣也不少。
數百名親衛,早已經圍住了孫權的府邸,頂盔摜甲的親衛們,一手扶著腰刀,一手持著長槍,依次站在院牆之外。
淩統的臉上,依舊是一副生人莫進的冷漠表情,全身甲胄,背後負著兩把長劍,警惕的眼神,四處望著。
隻聽“吱呀”一聲,緊閉著的黑色大門終於打開了。
孫策看著當頭而出的孫權,嘴角邊輕輕露出了一絲笑意。
隻見孫權身穿一襲紅色的便服,配上其紫發碧眼的外貌,倒也看起來頗為英武。
也是古人太迷信,對長得奇怪的人,總是覺得很了不起,能幹大事什麽的。重瞳、大耳、黃發好像都成了吉兆。
前有大耳劉備,手能過膝,這不是活脫脫大耳長臂猿麽?
後有碧眼孫權,紫發碧眼怎麽了,不就是有點像外國人麽?
史書中好像記載過,孫權騎馬射虎的事跡,可是孫策卻不怎麽相信。丫的一點都不喜歡練武,還騎馬射虎?
反正是不是已經不重要了,孫策雖然認可多行不義必自斃,可是絕不會給孫權帶兵的機會,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麽?
再說,就孫權那打仗的水平,孫策真是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