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孫伯符大破祖郎(三)
孫策記得曆史上征討祖郎時,祖郎投降。而後孫策與袁術決裂時,祖郎又受到袁術蠱惑背叛孫策,這一次,孫策不願意再放過祖郎。
況且整個江東山越眾多,若這些山越豪帥總是降而複叛,自然會影響江東向外擴張的步伐。三國誌的記載中就曾多次提到山越叛亂,牽製了江東大量兵力,整個江東曆時三代才基本解決了山越的問題。
江東六郡不過約莫三百萬人而已,而嘯聚山中的山越部眾據孫策估計至少在百萬以上,若是能夠掠山越部眾出山,授田為民,取其精壯,便是十萬精兵,有這十萬精兵,則大事可期!
孫策於江都守孝數年,除了練兵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製定江東發展戰略。山越之事更是重中之重,想要使山越部眾出山為民,第一要務便是蕩平山越豪帥宗族,其餘部眾沒有領頭之人,混亂之中便有可乘之機。再者,山中生活清苦,江東廣大,地多民少,缺少開發,直至宋代才開發兩湖地區,山越部眾出山為民可以為江東提供大量民力,更可以開發江東,對於江東發展大有裨益。
而孫策所設想的一切,就要從剿滅祖郎開始。
午時,正待祖郎擂鼓,一千宗族兵已經蓄勢而發要一舉攻破北門之時。整個涇縣城外的地麵卻震動起來,有黃巾潰兵經曆過中原的混戰,已經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事。隻見正在攻城的黃巾渠帥帶領著手下士兵如潮水般退下,一邊跑,一邊有黃巾軍大喊著:“騎兵來了,騎兵來了!”
江東馬匹較少,很少能看到成建製的騎兵,而這一次孫策和吳景各自派出五百騎兵,總共一千騎兵,夾擊之下,足以席卷涇縣城外的這些祖郎賊軍。
看著潰逃的黃巾軍,山越人也反應了過來,紛紛向後退去。數千宗族軍也被潰逃的黃巾軍和山越軍衝亂。祖郎也是知兵之人,自然明白,如此陣勢的騎兵完全能夠碾殺自己幾乎全是步兵的大軍。麵對騎兵,隻能夠結成大陣才能自保,如此混亂的潰敗,自己中軍都被衝亂,祖郎心中大怒,一口老血噴出。
強忍著怒氣,祖郎下令宗族軍將潰逃的黃巾軍和山越軍就地斬殺,然而祖郎這次帶出來的兩千宗族軍根本無法給潰兵們帶來足夠的震懾。剛剛還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此時卻已經刀槍相向。而山越人的戰鬥力也在此刻完全體現出來,他們雖然大多沒有披甲,僅僅隻靠一把環首刀便將全身皮甲的宗族軍殺的潰亂。
祖郎歎了口氣,已經無力回天,即使結陣也已經來不及了。此時自東西兩個方向而來的騎兵已經在百步之外。祖郎讓親兵給自己扶上馬,以自己唯一的五十騎兵為首,向自己的大本營山寨逃去。
眼看首領已經逃跑,宗族軍士氣大跌,也不與黃巾軍山越軍相鬥,直接扔下兵器,跟著祖郎往回逃。更有不少宗族軍為了減負直接將甲胄脫下扔掉。
韓當手持混鐵大槍,麾下五百騎兵緊緊跟隨,朝祖郎潰兵掩殺而去,黃蓋與程普各自領兵500緊跟在騎兵之後掩殺過去,孫策初臨戰場,也不怯陣,命恒階和陳端領兵五百收攏降兵俘虜,收繳戰利品,自己則率領一千前軍衝殺而去。
另一邊,自東而來的吳景和孫賁也是不甘示弱,孫賁領著五百騎兵追殺祖郎而去。吳奮則帶領步兵與黃蓋程普等人合力掩殺。
吳景領著千餘人來到涇縣城門外,看到正在收攏降兵俘虜的陳端,出聲問道:“你們將軍去哪裏了?”
陳端上前一步說道:“回稟吳太守,主公率親軍追殺祖郎而去!”
吳景微微皺了皺眉,有些不悅,心中想著,果然是文台的長子,父子兩個性格都一樣。
看著陳端有些熟悉麵目,吳景心中一動問道:“可是當年與秦文表一同被文台舉為孝廉的陳子正?”
陳端微微一笑,說道:“正是在下!”
吳景摸了摸長須,點點頭笑道:“文台果然沒有看錯人!”
“破虜將軍有恩於我,可惜被奸人所害,主公承破虜將軍遺誌,我自當盡力報之!”陳端拱了拱手,正色說道。
另一邊,恒階正指揮軍士推著幾大車戰利品而來。
恒階曾為孫堅主簿,與吳景自然相識,卻見吳景看著恒階,笑道:“恒主簿,久違了!”
恒階拱拱手,說道:“吳太守,好久不見,我家主公起兵不久,這些東西就送給我等如何?”
吳景笑著說道:“好你個恒伯諸,我這當舅舅的,怎麽會與外甥搶東西!”摸了摸長須,吳景又說道:“不過你別急,我軍中還帶了3000套皮甲和長矛,一會兒我一並讓人送來!”
“好一個吳子高,果然是好舅舅!”恒階拱拱手向吳景表達了謝意。
約莫一個時辰之後孫策帶領親軍返回涇縣,韓當,程普,黃蓋三人則繼續率軍收攏潰兵。
涇縣縣令乃是吳郡陸氏族人陸航,為廬江太守陸康之侄。《三國誌》記載,袁術向陸康討三萬斛糧食,陸康不允,袁術怒而遣孫策攻之,陸康守城兩年餘,城破月餘後,陸康病死,陸氏族人死傷過半。可以說陸氏族人的這場災難與孫策有著直接關係。
然而,陸氏為吳郡四大家族之一,孫氏同為吳郡豪強,兩家多有舊情。《吳錄》曾記載,孫堅為長沙太守時,曾越境擊賊,救過當時為宜春縣長的陸氏族人陸航。
而曾經的宜春縣長陸航,就是現在的涇縣縣令。
據《三國誌》記載,孫策圍攻廬江的其中一條原因是,“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孫策認為自己受到了輕視。
從輩分來看,孫堅屬於陸康的子侄輩,陸康廬江被圍時,已經70多歲了,而孫策才剛剛20歲,孫策事實上屬於陸康的孫輩。
即使孫堅曾有恩於陸氏,陸康也不會因為孫堅對自己侄子的救命之恩而屈尊去見孫堅的兒子孫策!
況且孫策當時隻是白身,求見一郡太守,太守讓自己主簿來接見他,已經算很給孫策麵子了。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一個年輕人要求去見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而市委書記派自己的秘書去接待,根本算不上輕視。何況,孫策隻是陸康的孫輩。
孫策當然不會讓曆史的悲劇重演,三國誌中,袁術以廬江太守之位相許,請孫策圍攻廬江,而事後,袁術卻把廬江太守的之位給了自己部下劉勳。劉勳此人與孫策也多有仇怨。
《三國誌?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記載,“後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將其眾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擄之,收其珍寶已歸。”楊弘和張勳都是孫策的好朋友,在投奔孫策之時,被劉勳擄走。因此,劉勳與孫策之間,本有舊恨,又添新仇!
所以,孫策圍攻廬江,逼死陸康,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一件事。清楚曆史軌跡的孫策早已清楚,自然不會再去做這種蠢事。
(今日第三更,求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