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57章 平陽獻策 太子平叛
“阿耶,二弟前一回出征已經消滅了劉黑闥的有生力量,這回他之所以還能夠東山再起,應該主要是依靠了突厥的力量和支持,我在與漢東軍作戰時發覺他們的士卒中,相當一部分是突厥人,他們本來就彪悍善戰,又恰逢唐軍對劉黑闥的死灰複燃、卷土而來沒有足夠的思想和軍事準備,所以才讓他能夠在短時間內席卷河北。”平陽停頓了一會,喘了幾口氣。
老李見狀端起身旁的水杯,親自遞給女兒,示意她先喝口水,歇息一下;然後他數次點首,表示讚同女兒的分析。
平陽連灌了56口清水,然後用右手在自己胸前輕輕地從上到下地按撫數次,一直到自己感覺舒服暢順為止,才又開口說道:“阿耶,兒覺得我們可以對劉黑闥來個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釜底抽薪……”老李沉吟了好一會,之後他會心地笑了:“我就知道嘛,寧兒胸中自有百萬兵、千萬策!說是來看你,倒是你給為父的又出了個好主意!朕立即遣人前往突厥,斷了劉黑闥的退路。”
“其實是同時斷了他的來路和退路!”平陽補充道。
“是!是!是!還是寧兒說得對!啊呀,為父的該如何感謝女兒啊!行了,啥都不說了,寧兒務必好好養身康複!為父的就先告辭了,過些日子為父的再來看你。”
高祖進來時的一臉陰鬱,出門時變得陽光燦爛,甚至有點得意忘形了。
當日,高祖李淵派遣太常卿“國嘴”鄭元壽出使突厥,向突厥首領頡利大可汗陳明利害關係,力勸他放棄劉黑闥這個曾經的唐軍手下敗將,因為劉黑闥能夠給突厥的好處,大唐亦能給,而大唐能夠給突厥的利益,卻是“泥杆子”劉黑闥所沒有能力給的。
目光短淺隻求眼前利益的突厥人果然被鄭元壽忽悠住了,頡利大可汗決定不再支持劉黑子,而且還勒令劉黑子送還當日分派給他的突厥士兵。
這樣一來,劉黑子真的是被釜底抽薪了,斷了來路也斷了去路,那就意味著他將要走投無路,隻剩死路一條了。
不得不說,平陽這一招正是兵法中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天兵!
不過,平心而論,“釜底抽薪”隻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第一步,因為那些已經被劉黑子占領的河北地區仍然在他的鐵蹄之下,而且他還沒有停止繼續攻城掠地的步伐,要真正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成果,後麵還要看李建成如何“劈尅”(PK)劉黑子。
太子李建成親披戰袍,奉旨征討劉黑闥,他率大軍來到河北,那氣勢、那陣仗,完全可以說是地動山搖,不僅給劉黑子的“還鄉團”成員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威懾,也讓才被“
還鄉團”重算舊賬的河北唐屬官員和守軍重拾信心,更給李元吉打了一劑雞血。
當他得知要他打前鋒的正是自己的父皇,他心裏頓時明白了一切:父親必定已經猜到了三姐受傷的事是由我一手造成,撤掉我的主帥一職,還令我打前鋒,就算是對我的懲罰了,看來我逃過這一關了。不過,我還得努力一把,讓父皇知道你的四郎其實也不是孬種一個。
你還別說,李元吉做到了這一點,他居然在十一月二十二日,於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擊敗了劉黑闥弟劉十善軍。
之後,劉黑闥似乎進入了兵敗如山倒的狀態,先是幽州大總管羅藝收複廉(今河北槁城)、定(今河北定州)二州,再就是魏州總管田留安擊敗劉黑闥軍,俘其莘州刺史孟柱,緊接著又是並州刺史成仁重破劉黑闥軍範願部。
魏徵向太子進言:在軍事進攻的同時,輔以釋放漢東軍囚俘,以達到瓦解劉黑闥全軍的目的。
李建成采納了魏徵的釋囚安民之計,因為他清楚魏徵曾經被竇建德所俘虜,甘當一名職為“居舍人”的芝麻綠豆小官(專管起草文書,相當於男小秘),他也因此而有機會了解當時河北中、下層人群的訴求和民風,而他此刻的提議正是出自於這種了解,因此必定差不到哪裏去。
恰逢劉黑闥糧草已盡,部屬多有逃亡,或縛其將官降唐,而且又失去了突厥的支持。劉黑闥見眾心渙散,又恐唐軍內外夾擊,遂連夜開溜,逃至饒陽,從者僅剩百餘人,入城求食,卻被饒州刺史諸葛德威誘至城邊擒獲,送予李建成。
劉黑闥和劉十善兩兄弟在洺州被殺,河北地區從此複為唐有。
最終,大唐采用了平陽的“釜底抽薪”並魏徵的“釋囚安民”之策,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最高境界拉下了抗擊劉黑子“還鄉團”的帷幕,劉黑子反唐鬧劇至此劇終!
重要的是,李建成終於能夠以徹底消滅劉黑闥叛軍之功臣自居,為自己作為皇位繼承人保駕護航了一段路程;而李元吉也算是為自己將功補過(征討劉黑闥不利之過和造成平陽公主受傷之過),做出了一個令父皇李淵可以小小地滿意一把的事情。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李建成借著這次征伐,交結了不少地方官員如幽州的羅藝,洺州的李瑗,等等,這讓他補齊了自己原來的短板,減輕了己方勢力的木桶效應,大大地擴展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總體而言,劉黑闥先後兩回舉兵反唐,為了鎮壓這支強悍的反政府叛軍,高祖李淵三易主帥,啟用的都是自己的嫡子,從二郎李世民到四郎李元吉,再到大郎李建成,是驢是馬放出去遛一遛便知道了:
李
世民為主帥消滅了劉黑闥的生力軍,損其元氣;
李元吉為主帥則被元氣不存的劉黑闥嚇得變成一隻縮頭烏龜,根本不敢交與之戰;
李建成作為主帥以柔克剛,將雖則依舊猖獗卻已然耗盡內力的劉黑闥一舉正法。
他們三兄弟的本事高低,分明可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