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16章 公主姐妹親演秦王破陣樂(二)
扮演李世民的人不時地做出騎馬狀,一會張弓搭箭,一會揮舞大刀,模仿指揮著千軍萬馬向前衝殺破敵陣的情景。
因為整出戲是在大堂中央臨時搭建的一個大型木架舞台上進行的,參演者們的每一個跺腳跳動都會產生極具震撼效果的聲響和回音。
舞樂的基調是為秦王李世民唱讚歌: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晚宴一下子被推上了**,文武百官無一不是看得激情高昂、聽得心潮澎湃!
表演結束時,在場的人無不讚歎叫好,一片歡聲雷動、喜氣雲騰,經久不息……
過了好一陣子,參演人卸了妝,輪流出來謝幕……
當李家姐妹一一在舞台上現身時,更是引發一陣陣響徹雲霄的掌聲和喝彩。
這個驚喜就想催淚彈一樣,叫坐在下麵觀看的李世民和觀音婢,以及秦王的其她幾個妃子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還在晚宴的開始,李世民沒有見到姐妹中的任何一位,還以為她們今日都有事不能來與他一道分享這個狂歡的盛宴呢,或者是因為這個晚宴本來是給軍人舉辦的,作為公主的姐妹們自然就不會來參與這樣的慶典了,他心裏還甚覺遺憾。
沒想到正是他的姐妹們領頭為他營造了這個狂歡之夜,他怎能不激動呢?又怎能不流出喜悅的淚水呢?
當然,秦王此刻心裏最為感激的是父皇,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是出於父皇的聖意,今晚這個“慶功表彰”大會是不可能得到禮部“廣電局”審批的,他相信父皇就是這出戲的“總導演”,這說明他還是在意自己的,還是向過往一樣疼愛自己的。
李世民同樣感激三姐和四妹,在他看到她們最後在舞台上亮相的時候,無需問,這出戲的“執行導演、領銜主演兼腳本編劇”正是她們倆。
此時此刻,秦王的內心真實感受到了來自父皇和兄弟姐妹們的親情,遠比他成功收複晉陽的戰情要更加令他喜悅和安慰!
後來,《秦王破陣樂》成為了唐朝宮廷樂舞,也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是能與周代武舞《大武》相媲美的紀功舞蹈。而且它很快就流入民間,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樂舞,從宮廷樂舞演變為民間樂舞,一直流傳至今,甚至流出西域。
李世民登基後,在貞觀年間對《秦王破陣樂》進行了修改加工,他特別讓魏徵改詞,呂才修曲,並經過多項宮廷藝術潤色,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摻入了胡樂成份,婉轉
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全舞由120人演出,而且在最後加入了馬軍2千人引隊入場的一幕,聲震百裏,氣壯山河,蔚為壯觀。《秦王破陣樂》因此而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
要說老李這人呢,還是蠻有人情味的,隻是因為自己擔憂皇權旁落,才不得已做出一些不近情理的事情,他希望自己的後代都能夠和睦相處,最好是能夠互相扶持,而不是像老楊家那樣,兄弟手足互殘。對於二郎李世民,他更有一番特別的感情,畢竟世民打小就是他們夫妻從心底裏最疼愛的兒子,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兒子的才幹,還以為他對父母曆來都是順從有加的,盡管在外他是一個性情獨立果決的人,更何況,這個兒子相當爭氣,到目前為止,世民給老子帶來的都是榮耀。
本來嘛,打仗時父子同心、平日裏父子連心,他們父子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那就是稱霸華夏大地,開創大唐盛世!說的俗氣一些就是要做整個華夏的大地主,大土豪!不僅如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老子還得依靠小子,那主要就是依靠二郎世民了。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老李的內心對二郎是偏愛有加的。這不,這次給李世民舉辦了這場前所未有的大興慶功宴,就是他老人家一個本色的表現和證明。
然而,即使是親生父子,他們倆亦各有自己的利益,而當他們的利益發生衝突之時,或至少是當老李認為有衝突之時,或者是有衝突的嫌疑之時,他老李往往就會對這個兒子產生忌憚!他不想這麽樣,可又把持不住自己,常常都會進入這種心態。
這不,當一切都重歸安靜,晉陽回歸大唐的興奮情緒慢慢消退之後,老李又開始擔憂了,他思忖:雖則眼下朝廷不缺能征善戰的將軍,但能夠達到二郎李世民這般高度的,能夠勝任三軍統帥之才的人,卻似乎還沒有。(此時的李淵由於對李靖仍然存有偏見,還沒有認識到他的厲害;而現在的李績也的確還沒有達到統帥的水準,隻是在日後得到李靖麵授心傳之後才堪大任。)他覺得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隻要二郎在,就沒有外敵和叛軍能夠為所欲為,朝廷內部也沒有任何臣子敢冒與李世民對戰必敗的風險,李家的江山也就穩如磐石;而不利的是,二郎太強了,他本人帥、將、士三才兼備、韜略計謀同有,他既有運籌帷幄而決勝於千裏之外的能力和治軍天賦,又有領兵行軍、排兵布陣、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勇氣和才能,而且還武藝高強、箭法精湛、騎術高超,在軍事上完美碾壓大郎和四郎,雖然在主理朝政方麵,他現下可能不如大郎,但憑他的智慧和才幹,恐怕假以時日也必定勝過太子
。
事實上,二郎已經好幾回在一些事關李唐江山大是大非的原則上顯示了他的政治才幹,他的胸懷和情懷是其他兒子無法比擬的,甚至連朕都不得不承認,他在治國安民的許多方麵比朕還強。
我是否應該重新考慮儲君之位的人選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