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 200章 秦王輕敵嚐敗績(二)
在他的堅持下,劉文靜同意出戰!
於是乎,劉文靜和殷開山就冒險出兵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境)。遺憾的是,他們倆都低估了薛家將的強悍和狡詐,竟倚仗自己人多示眾而未加防範,結果被秦軍彪悍的騎軍來了一個背後偷襲、兩麵夾擊,最後擊敗唐軍步軍,令唐軍士兵戰死者十有六七,唐軍劉弘基等多名大將也一並被俘。
李世民得知此事,急的直跳腳,他想努力挽回頹勢,但審時度勢後感覺己方已經是大事不妙、回天乏力了,隻好極不情願地領軍逃回長安,將高墌城拱手送與薛舉。
諷刺的是,兩麵夾擊本是唐軍預定的作戰方針,但最後唐軍卻恰恰敗在了對方的兩麵夾擊策略之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李世民對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過分輕視,他明明知道薛舉父子倆都是多謀善斷、殘暴奸詐、孔武有力的對手。
作為一名被後世公認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最傑出的軍事家,李世民此時對自己的慘敗當然是極度的追悔莫及的,善於自省的他內心很清楚這次失敗的原因。他明白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本身,如果不能戰勝自我、掌控自我,無論對手是強是弱,自己都是絕無勝算的。他也切身體會到作為一名領軍統帥,以激情轄製理智一定會給己方帶來滅頂之災,輕敵急躁乃是用兵大忌啊!日後萬萬不可重蹈覆轍!
然而,眼下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向父皇交代,又如何跨過自己內心那道坎。自己不僅辜負了父親的期待,而且還製造了唐朝建立以來的第一場大敗仗,有何臉麵回見父皇?又有何底氣麵對全軍將士?
雖然,他有先見之明地以托病為由可以將責任推卸給自己的屬下劉文靜和殷開山,讓他們頂缸背黑鍋,可是如此淺顯粗拙的雕蟲小技又怎麽能夠瞞過眾人之目呢?當然就更不可能瞞過父親的洞察了。他決定負荊請罪,主動請求承擔所有責任,甘願承受父親責罰和軍法處置。
平陽公主不讚成二弟的做法。
李世民自知這次失敗的原因從自身主觀角度來說是輕敵,而從客觀角度看,的確是因為沒有聽從三姐平陽的計策,他因此在一回到長安之時,便攜妻兒觀音婢一道聯袂造訪平陽府,首先說出此役失敗之由,然後向平陽認錯,之後又告訴平陽他打算向父皇向朝廷“自首”的決定。
其實,柴紹回到家後便將整個過程都跟平陽細細的說了一遍,平陽也已經就這個事情做過細致的思考。她認同二弟對自己作戰失敗原因的分析和認識,也沒有埋怨他沒有遵循預定方略行事之過,但反對他去承擔責任。
見到三姐如此反應,李世民甚覺驚詫,因為在他
心目中,三姐從來都是正直有餘,眼裏摻不得沙子、心裏容不得假意,怎麽這一回卻與平常不同、往日有異呢?
看到二弟那不解的表情,平陽問道:
“秦王二弟呀,你要承擔責任當然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可是,你想過父皇的麵子嗎?你此時向父親認錯,不就等於宣示說父皇派你出征是錯誤的決策嗎?再者,你自己認錯就能夠打敗薛家秦軍嗎?不,當然是無濟於事的,到頭來無異於向薛舉認錯而已!你真的是心甘情願嗎?你不想重整旗鼓再次出征,以報戰敗之仇嗎?”
麵對三姐一連串的問話,李世民自覺慚愧,此刻他心裏最為期待的就是能夠與薛舉再戰隴西,並一舉將其殲滅!消除大唐在西麵的隱患之一,同時也為了證明自己,挽回父皇的麵子。
然而,此役之失敗的事實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吧?自己作為主帥,怎能推脫得了過錯?雖然當初自己托病移權,可以讓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為自己背黑鍋,但自己現在反而覺得此計下作且愚蠢,這不是在侮辱父皇的智慧嗎?
他因此擺擺手說道:“二弟在此先謝過三姐的好意,某知道三姐是為了弟好,但為了開脫自身之過而犯欺君之罪,那可是死罪一條啊!”
平陽笑了一笑,說道:“二弟,你托病易權,已經是欺君之罪,此刻再去承擔,豈不是罪上加罪?不僅僅是你自身罪上加罪,而且你還會陷父親於昏聵之虞。”
“此話怎講?”
“你想想,你是父皇親自點將出征抗薛的,如果你現在將敗績歸於自身,不就等於歸於父皇?父皇不僅自己下台的台階都沒有了,就連你托病的欺君之罪也無法向朝臣們開脫了。”
細嚼著三姐的話,李世民不覺更加佩服她了。要說自己也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但一急起來,就犯渾。想想自己不就是因為心急才敗於薛舉的嗎?
平陽知道二弟是明白道理的,她覺得應該再給他加碼一籌,讓他忘卻這失敗之慮,立即振作起來,將心思放在擊敗薛舉上麵,她於是故作無知地問:
“二弟,你就沒有想過要一雪前恥嗎?你就失去了戰勝薛軍的信心了嗎?你難道不知道唯有報了這一箭之仇才能夠讓父皇臉上有光,而不至於讓眾臣覺得父皇錯用人了嗎?”
什麽都不用再說了,李世民深感自己沒有白來三姐這一趟,三姐的主意不僅叫他茅塞頓開,也讓他重拾自信!
同樣,一旁靜靜默的觀音婢也從心底裏感到受益匪淺,她忽然領悟到,作為秦王的妻室、夫君的愛人,她不應該將自己局限於僅僅在生活上照顧好夫君,而且還要能夠隨時為夫君解憂排難,特別是當夫君處
於困惑之時。
這位此時年僅16的王妃,從這日起便開始時時處處以平陽公主為榜樣,學習她那一切以大局為重來思考問題和製定決策的方法和能力。
正如平陽所料,李淵沒有對李世民做出任何責罰,隻是將劉文靜和殷開山削職除名為民,實際上就是叫他們倆給李世民頂了包,不久就因為二次討伐西秦而再次隨李世民出征,且因戰功官複原職。
李淵沒有處罰二郎,一是因為他本人的護犢之心;二是因為由李世民領兵出征乃是他親自點將,他不想自打自臉;三是因為此時的李淵對二郎尚未有“功高震主”的感覺,隻有一片憐愛之心,希望他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重新站立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