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萬事俱備 李家軍打響攻城第一炮
午飯後,李琇蜜來到李淵處,她將剛剛探聽到的城內隋軍布防情況告訴了父親,一切還是與過去一樣,守城兵力主要部署於北麵。
另外,西南方向也有較強的守備,但東、南兩麵比較薄弱。
李淵用一種狐疑而又佩服的眼光瞧著這個模樣永遠長不大、人見人愛的四女兒,問道:“蜜兒,妳到底是怎麽樣探聽到這些情況的?說來與我聽聽!”
李琇蜜對著父親做了一個神秘的鬼臉:“阿耶,孩兒的消息是絕對可靠的,來自翊衛府,而且還經過實地證實的,你就放心吧!”
李淵心裏想:這個小機靈鬼,她就是不直接回答我的問話,想著法子繞彎彎,避開我的問題。
他於是說道:“好妳個蜜兒,連為父的都信不過,就是不想告訴我妳的秘密。
”
李琇蜜走前去拉著李淵的一隻袖口回道:“阿耶恕罪,女兒哪有什麽事情瞞著阿耶呀!隻是孩兒想在破城之後才跟阿耶說,孩兒還要領人來向阿耶邀賞呢!”
“好好好!就妳心眼多,為父的服妳啦!”即使李琇蜜沒有現在就告訴他那個秘密,李淵還是滿心歡喜的。
他也知道李琇蜜不是有意瞞著他,隻是覺得還沒有到公開秘密的時候而已。
於是,李淵下了最後的決心,於後天發動攻城戰役,今明兩天必須完成所有相關部署。
他將李建成、李世民和其他將領們傳來,一一作了任務部署,並再次向全軍嚴申軍令:毋得犯七廟及代王、宗室,違者夷三族!不許傷及百姓,不許斬殺俘虜,不許傷害隋軍家眷,不許搶奪財物,不許損壞房屋!
十月二十七日,李淵下達了正式攻城的命令,義軍如潮水般湧向了大興城。
直接參與攻城的義軍多達二十萬人數,其餘十來萬用作後備軍,屯營於大興城四周約五裏地以外。
攻城的第一炮於卯時從北麵打響。
這所謂的“第一炮”並非由拋石器所發出,而是一通震天價響的戰鼓。
李世民之所以沒有使用拋石器,是想盡量避免或減少對大興城的損壞。
緊接著,西北麵響應,打響了“第二炮”,敲響了大興城隋政權的喪鍾……
其它幾個方向則完全沒有動靜,這並非義軍將領誤了時間,而是李淵有意的安排,目的是將城內隋軍守兵主力拖拽到北麵去。
東麵和東南麵的李建成“東麵軍”暫時圍而不攻、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出擊。
十一月初八,李淵感覺全麵攻城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傳令李建成於當日傍晚實施攻城。
晚飯過後,李建成躍上戰馬,巡視一番麵前的將士們,為了鼓舞士氣,他高喊:“首登重獎,封侯拜將,
即使戰死,也可蔭及子孫。
”將士們無不踴躍前衝,移動的火把照亮了半個天空,燃燒著整個關中……
十一月初九一早,李建成部下一名下級軍官雷永吉第一個攻上了大興城城牆,緊接著,東麵的延興門和南麵的啟夏門幾乎同時從內開啟,城門守兵皆已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舉手投降了。
他們早就決定一旦義軍開始攻城,便開門放水。
李建成親率大軍湧入城內,兵分三路,一路直奔北麵皇城和宮城,一路往西清剿南麵和西南麵之守軍,另一路則留下處理降兵。
就在東南麵告破後不到兩柱香時間,朝廷就得到了消息,而且消息立即走漏,在北麵的守軍將士中散播蔓延,一時間人人自危、無心戀戰。
很快,李世民的“北麵軍”乘勢攻破景曜門,士兵們迅速沿著景曜街左拐進入開遠大街,再轉向芳林大道,直衝通達宮城和皇城西麵的安福門和順義門。
部分士兵則一直衝到金光大道,再折向東,封住皇城南麵的含光門、朱雀門和安上門。
還有一部分則繼續向東至啟夏大街,然後轉向北麵,將宮城和皇城東麵的延喜門和景風門封鎖。
這樣一來,宮城和皇城的東南西三麵加上北麵朝外的玄武門,都被李世民的軍隊從四麵八方圍了個水泄不通!
士兵們沒有攻打宮城和皇城,因為李世民還在戰前就已經嚴令在突破大興城之後,立即封鎖宮城和皇城各門,但不許擅自攻打入城,必須等待大將軍李淵到來定奪,違者斬頭!
宮城乃是皇帝(眼下是代王楊侑)和後妃們居住的寶殿,而皇城則是中央政府辦事機構以及寺廟所在地,陰世師和骨儀等一幹朝臣此刻就窩在皇城裏頭。
至於他們是在等死呢,還是在履行他們最後的守護京城的職責,那就不得而知了。
沒多會,右大都督李世民攜一眾將領來到南麵的朱雀門前,他命各將領們立即前往各門掌控兵士,防止有人違令衝殺進宮城和皇城,同時派人迅速去見父親李淵,請他親駕前來指揮攻打宮城和皇城。
與此同時,李世民令人向皇城內喊話,通告楊侑和朝廷官員,皇城和宮城均以被困,讓他們盡早打開城門出來迎接李淵大將軍,以保代王楊侑之生命安全,繼續頑抗已經毫無意義,隻能是玉石俱摧、人畜同亡!
喊了好幾次都沒有見裏麵任何動靜,一旁的劉弘基便湊到李世民耳邊,勸他幹脆直接衝入皇城,拿下楊侑和所有其他朝官,立下頭功。
李世民乜斜了劉弘基一眼,堅毅的臉龐不動聲色,他輕聲對劉弘基說:“某自己下達的禁令,豈可自己先違反?某無意於爭功
奪利,行事謹遵理禮。
”
之後他令人繼續喊話。
不一會,朱雀門吱呀吱呀地慢慢打開了,左監門衛楊丞低著頭,走到李世民麵前,行了一個禮,表明自己是楊侑的遣使,來下請降書。
他然後下跪,向李世民雙手奉上書卷。
李世民沒有接降書,而是請楊丞起身,就地等候。
劉弘基將李世民拉到一邊,輕聲勸他接受降書,但李世民依然不動聲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