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抗日諒解(求訂閱!)
多田俊被逼上了談判桌,隨後雙方就戰俘的問題展開了談判!
??而利用和日軍扯皮的這段時間,馬錚再一次對冀東的各部隊進行了調整!
??此次部隊雖然損失慘重,絕對減員超過了四千多人,傷員也多達四五千人,真正能打的部隊剩下一萬餘人了,尤其是幾個主力步兵團,多的也就不到兩千人,少的更是隻有一千餘人。
??比如說歐陽武的一團,戰後統計,該團隻剩下不到一千人了,剩下的非死即傷!
??但是,部隊這次作戰中俘虜了大量的偽軍,這些都將成為鐵血團的補充力量。
??除此之外,部隊在占領遵化、密雲、薊縣以及唐山等地之後,也進行了公開招募,大量的青壯年踴躍參軍,單單唐山一地就有兩千八百多青壯參軍。
??眼下,就兵員數量而言,冀東支隊已經超過了三萬人!
??隻不過大量新兵的湧入,必然會迅速拉低部隊的實際戰鬥力!
??所以趁著這段時間,馬錚將這些新兵與老部隊進行了混編!
??除掉傷員外,將剩餘的兩萬六千人分別編成五個三千人的主力步兵團,一個兩千五百人的騎兵團,以及兩千人的炮團、火力支援團、工兵團各一個,此外還組建了一支一千五百人的警衛部隊,由特戰部隊訓練。
??部隊調整完成之後,馬錚又對這些部隊的駐地進行了調整,其中歐陽武所部進駐遵化一線,劉青所部進駐密雲、懷柔、平穀一線,魯劍所部進駐盧龍、遷安一線,並對秦皇島的日偽軍進行密切的監視。
??陳宏所部則是越過長城,進入熱河南部的興隆一線活動!
??李寒山所部則是被馬錚安排到了灤縣、唐山一帶,時刻威脅著天津等地的安全!
??其他技術兵種同樣被分散使用,炮兵、火力支援部隊、工兵全部以營連為單位,分散到各部隊,配合他們行動。
??而就在鐵血團和日軍方麵在談判桌上扯皮的同一時間,國內的政局也有了新的變化!
??1935年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處於高潮的一年,日本在這一年逼迫南京政府簽定“何梅協定”;陰謀策動“華北五省自治”;10月25日國民黨冀東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受敵策動而叛變投降,在通縣城立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12月,在天津和北平爆發了波及全國的大規模青年學生抗日救亡運動。
??種種亂象,使得國內的局勢亂成了一鍋粥!
??但即便是如此,國民政府方麵對於抗日兩個字依舊是避而不談,對日軍的侵略依然采取退讓的不抵抗政策,不提收複東北,亦不向東北調遣部隊配合義勇軍作戰,且還和日本恢複了中日大使級外交關係。
??此外,國民政府還在國內則多次嚴禁抗日活動,解散抗日團體,並集中更大的兵力進行慘烈的內戰。
??這些倒行逆施的政策,不僅使國人極度不滿且遭到國際正義人士的指責。在國民黨內部對此亦引起很大的議論,尤其是身處“剿共”第一線的部隊,比如說東北軍。
??東北軍大部分是從東北腹地撤入關內的,他們大部分人的親人朋友都還在東北,所以,大部分的戰士都想打回東北老家,而不願意和自己人搞內戰。
??處於這種心情下的部分東北軍官兵,對國民政府的不抗日專事剿共打內戰而喪失國家元氣的反動政策早已心懷不滿,部分中高級指揮官對中央軍排除異己,利用非嫡係的東北軍,連年同工農紅軍作戰,企圖消滅紅軍和削弱東北軍的陰險手段已十分氣憤和警覺。
??與此同時又受到在東北軍內工作的紅黨人的教育與影響,東北軍內開始提出了聯共抗日的主張,並得到了東北軍領袖張少帥將軍的讚同。
??於是乎,在這樣有利的情況下,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之間終於達成了抗日統一戰線第一步互不侵犯的諒解。
??當然了,雙方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諒解,還是和不久前的兩次大規模的殲滅戰有最直接的關係!
??盡管麵對國民政府出兵西北剿共的命令很不滿意,但是張少帥還是帶著部隊從大別山北上山西,就任西北剿總總司令,準備圍剿由江西經長征遠道而來的紅軍!
??而剛到達新地區的東北軍,對陝、甘一帶的地形及紅軍的情況並不熟悉。此時於學忠的第51軍尚在甘肅,董英斌的第57軍尚在慶陽,山西省孫楚的部隊尚未到陝西。
??與此同時,少帥還以王以哲的第67軍在洛川以北先於其它各路進行了戰役展開,即軍部與劉翰東的第107師進駐洛川,該師619團派出一個營駐於鄜縣西南之羊泉原;周福成的第129師除留685團駐於甘泉縣城之外,其餘兩個團及師部與何立中的第110師沿甘泉至延安的公路,推進至延安,企圖徹底的殲滅這一帶活動的紅15軍團。
??紅15軍團根據東西之敵尚未行動,而南路的第67軍則早已作出戰役展開,於是決定首先打擊孤立冒進的67軍,以粉碎敵之進攻企圖。
??作戰設想是:以圍城打援的作戰方法一部包圍甘泉城之685團,其餘主力在甘泉城東北約10公裏之勞山、小勞山的林區山地進行設伏,在運動中殲滅由延安來援之敵。
??隨後,在延川永坪的紅15軍團主力以3天的急行軍,到達甘泉城西北約20公裏之王家坪一帶集結。在勘察了地形,紅軍的指揮官們決心以主力6個團在勞山的東西山區設伏殲敵。
??在完成部署之後,戰鬥隨即展開!
??紅軍81師的243團包圍了甘泉縣城開始戰鬥,次日拂曉各伏擊部隊也進入了陣地。
??位於延安的東北軍第110師師長何立中,根據67軍軍長王以哲的命令,率所屬第628、629、630團,從延安出發,沿公路向西南約40公裏的甘泉縣城增援。
??當到達延安西南約20公裏的40裏鋪時,留下其630團以防埋伏和進行前、後方的策應。以後這支部隊的2個團通過狹窄的山路後,為了加快行進速度和縮短隊形便於指揮,在稍事休息後,即以4路縱隊向甘泉縣前進。
??約在下午3時左右,何立中的第110師進入了設伏區,紅15軍團的各部隊隨之全線出擊,經約4個小時的激戰與反複衝殺之後,至黃昏全殲敵第628、629團,擊斃擊傷其師長何立中、參謀長範馭州及團長楊德新以下1000多人。生俘其團長裴煥彩以下3000多名,繳獲山炮4門,八二迫擊炮8門,重機槍24挺,輕機槍162挺,長短槍3000多支,軍馬300多匹,50瓦電台一部,110師師長何立中在重傷後死去。
??而在第110師被殲滅之後僅僅一個半月的時間,東北軍第109師也在直羅鎮被殲滅,其師長牛元峰中將兵敗自殺。
??更讓東北軍將士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兩個師被紅軍殲滅之後,南京方麵非但沒有給予東北軍補充和寬慰,反而連續數封電報斥責他們作戰不利。
??軍委會方麵更是直接下令撤銷了109/110兩個師的番號,徹底的令前線的將士寒了心!
??要知道被擊斃的第110師師長何立中,在“九·一八事變”時是駐沈陽北大營的獨立步兵第7旅的副旅長,而在榆林橋戰鬥中被紅軍消滅的第619團,“九·一八事變”時也是駐北大營3個步兵團的其中之一。
??這些軍官和部隊,沒有犧牲在救國家民族於危亡的抗日戰場,而竟死於反人民的內戰,這在對日本帝國主義有著深切仇恨的東北軍中,怎能不引起深思?
??眼下國內各界人民群眾參加的抗日救亡運動在蓬勃發展,許多救亡團體相繼成立。廣大熱血青年有的去東北參加抗日義勇軍,有的赴長城一帶入伍殺敵。
??這些抗日救亡活動在東北軍中引起深切同情,於是他們紛紛提出“打回老家去”“拯救其受苦受難的父老兄弟姐妹”等等壯烈口號。
??每當社會上各抗日團體對東北軍部隊進行慰問,在演出“打回老家去”或歌唱“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等抗日歌曲時,台上、台下部情不自禁地流淚或暗泣。
??紅軍方麵也及時做出政策調整,將在榆林橋戰鬥中被俘的107師619團團長高福原等人思想先進的軍官放了回去,,高福原曾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學生,被俘到蘇區後通過對紅黨抗日主張的學習和了解深受感動,並願為實現紅軍與東北軍共同抗日救國的主張而出力。
??而高與王以哲、張少帥等也有著較密切的個人關係,他的回歸對於東北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機。
??經高福源與王以哲、張少帥之間的多次聯係和疏通,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之間終於達成了抗日統一戰線第一步互不侵犯的諒解,這也為接下來的抗日統一戰線創造了條件。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