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決戰多倫(終)
接下來的兩天,整個多倫城可謂是相當的熱鬧!
由於參加之前驅逐李守信的富戶足足有十幾家,幾乎囊括了多倫城排名前十的所有大戶人家,眼下這些人家都要撤離多倫,所以都在尋找買家出手自家的產業。
那些沒有參加這事兒的富戶頓時樂了,原本足價的酒樓隻有平時的八成價格,價值五萬大洋的布莊售價不到三萬。
尤其是城外的地,即便是上好的水澆地的價格也降到了原來的七成,旱地就更便宜了。
一時間,城裏所有有實力的家族都在大肆的買進,而準備逃離多倫的則是在揮淚甩賣,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除了產業外,城裏的很多生產生活物資也在大量的降價,比如說孫家的糧食、周家的布以及侯家的食鹽等等。
反正這些東西又沒辦法帶走,所以就隻能低價出售了!
原本一個大洋隻能買10斤粗糧,現在卻能買到10斤細糧,上好的棉布和雪花鹽也都降到了正價的八成!
這對於城裏苦哈哈的老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福音,紛紛走上街頭,將手裏的錢換成糧食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一時間,整個多倫城就像是過年趕集一樣,極其的熱鬧。
甚至於連附近十裏八村的老百姓也都進城買東西,以至於城裏摩肩擦踵,人滿為患,與李守信之前交通斷絕的情況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買賣頻繁,人員交流迅速,在這樣的情況下,鐵血團征兵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馬錚名人在城裏最繁華的地方以及進出城的顯眼位置各布置了幾個征兵點,而且還不斷的讓人拿著鐵皮喇叭全城宣傳他們的征兵政策。
隻要是願意參加抗日部隊的,不論男女,每人給100大洋的安家費,現場發放。
這條件直接震驚了所有人,一百大洋可值老鼻子錢了。
眼下國民政府的幣製改革還沒有開始,法幣僅僅隻是在國民政府核心統治區南京、上海以及江浙一線流通,中國境內絕大多數的地方使用的還是現大洋。
一百大洋眼下可以購買兩頭牛,換成糧食的話,可以買粗糧一千多斤,即便是買細糧也能有七百斤。
就按照一家三口來算,一百大洋足夠一家人舒舒服服的生活一年了,要是節省點兒兩三年都沒問題。
這年頭,活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不幸,活不下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而對於那些實在是活不下去的人怎麽辦?
通常有兩條路,一條是落草為寇,但這隻適合那些光棍漢子,無牽無掛的那類人。
另外一條路就是賣兒賣女以及賣自己,這種事情在舊社會實在是太常見了!
而多倫城由於淪陷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大半年,不少人已經被日偽軍以及這個操蛋的社會逼的走投無路了,鐵血團的征兵宣傳對於很多人來說真的是救命稻草。
不管是出於活命還是為妻兒老小留一筆救命錢,再或者是心裏有仇有恨,總而言之,當得知鐵血團征兵給錢的消息後,整個多倫城轟動了。
大量的年輕人聚集到了各個征兵點,這裏麵有男也有女,浩浩蕩蕩,每個征兵點都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對於這些前來應征的年輕人,鐵血團幾乎是來者不拒!
隻要身體健康,男的沒有缺胳膊少腿兒,女的沒有裹腳,甚至於都沒有詢問家世,就全部收下。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男是女,體檢合格之後,全部現場發放安家費。
這個安家費不是交給士兵本人,而是交給他們的家屬!
說實話,在這個時代很多人眼裏普通人的命賤如草芥,在活不下去的時候有人收留你已經很不錯了,有那個願意給所謂的安家費?
更重要的是,一出手就是一百大洋,這簡直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而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到兩天的時間,鐵血團就在多倫城裏招募了三千多青壯!
就在鐵血團主力在城區忙碌的時候,歐陽武指揮這一營正在沿著豐寧到多倫的交通要道進行阻擊作戰,雙方交戰非常的激烈。
1月21日下午,張海鵬所部已經殺到了多倫湖一線,距離多倫縣城不足三十公裏了。
接到前線傳回來的情況之後,馬錚當即命令部隊交替掩護,撤出多倫!
而在上午的時候,多倫城的鄉紳富賈已經相繼出城,一路向南,向著張家口方向轉移!
不僅僅是那些富戶,一部分貧苦百姓也不敢在多倫城待了,擔心日偽軍殺回來之後報複,也紛紛跟著孫家、周家、李家等人南遷。
一時間,人口超過兩萬多人的多倫城走了一小半,再加上鐵血團征兵帶走的三千多人,此時的多倫隻剩下不到萬人了。
而在馬錚所部撤離多倫城不到兩個小時,張海鵬麾下大將鵬飛帶著大批部隊進駐多倫,重新控製了這座察東重鎮。
隻是,不管是鵬飛還是隨軍行動的日軍顧問山口智一郎都高興不起來!
入城之後他們就察覺了多倫的怪異狀況,街頭上人少可以理解,但是全城竟然沒有幾家煙囪冒煙的可就不正常了。
而且街道上大部分店鋪都關著門,營業的沒有幾家,這對於一座大城來說確實不大對勁兒。
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一路上遭到一支神秘的部隊的阻擊,雙方打打停停,糾纏了小兩天的時間,日偽軍方麵損失不小,但是卻沒能將對方咬住。
而此時多倫城裏的敵軍也全部逃了,在茫茫草原上去哪裏找那些人?
但不管如何,總算是將多倫城搶回來了,他們算是勉強能向關東軍司令部交代了!
在鵬飛等人向承德方麵匯報情況的同一時間,李守信也已經來到了錫林浩特,並得到了德王的熱情款待。
對於李守信在多倫城遭遇的慘敗,德王表示理解!
當李守信提出花錢向德王購買部分兵力的時候,正在為資金發愁的德王當即答應了下來。
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德王為李守信所部在察北地區招募五千人,而李守信則是給德王十萬大洋的辛苦費。
不過,當李守信請求德王出兵,幫自己收拾那支可惡的馬匪的時候,德王很果斷的拒絕了。
其實,德王也不是不想出兵,但是眼下他卻有顧慮。
首先是這段時間國民政府那邊已經有鬆口的跡象,根據從南京傳回來的消息,國民政府打算批準他們在百靈廟成立“蒙古地方政務委員會”,似乎還要指定何應欽為指導長官。
這對於德王來說可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因為這事兒一直都是他在推動和主導的,即便是以他現在的資曆並不足以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但是任副委員長或者是秘書長還是可以的。
而且眼下綏遠、察哈爾草原上的蒙古王爺雖然不少,但是有資格的卻隻有雲王等少數親王出任委員長,然而大部分親王的年齡都在六七十歲,到最後這個“蒙政會”的大權還不是由他德王操縱於。
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候,德王並不想節外生枝!
其次就是這支馬匪的實力不弱,李守信麾下九千大軍,背後還有日本人撐腰,現在都被打成這個熊樣。
德王雖然實力不弱,但是也沒有十足的把握,這要是打蛇不死的話,遺患無窮。
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德王最終選擇了袖手旁觀!
而隨著鐵血團的後撤以及德王的袖手旁觀,察東草原響了大半個月的槍聲終於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