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抗日之超級戰神> 第三百一十二章:風起草原(二)

第三百一十二章:風起草原(二)

  說實話,馬錚再一次體驗到了日本人的可怕,日本人的擴張野心不僅僅停留在表麵,更是發自於內心和血液!

  這或許就是日本人常常掛在嘴邊的“大和魂”吧,這似乎更像是日本的國民精神,自律卻又充滿侵略性。


  而這樣的精神發源於日本的曆史,已經融入了這個國家和它的人民的血液之中。


  實際上,日本民族究竟形成於何時,來自何方,在渺茫的傳說和編造的故事中早已不可追尋。


  但可以確定的是,早在公元之前的某個時間,就開始了一股向日本持續且不斷增長的移民流動。移民主要由蒙古人構成,他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這個位於東亞盡頭的火山密布的列島。


  因為擁有相同的文化和觀點,地理上與世隔絕,同時在政治上也常常處於孤立狀態,日本人也許在全世界的主要民族中是單一性最強的一個民族。


  盡管早期的德川幕府用盡了一切的心機和手段,想要對日本這個民族進行壓製和封鎖,使它保持孤立狀態。


  這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孤立,還要孤立在列強的勢力範圍之外。


  但是這種狀態是難以永久維持的,就在1853年的6月5日,當四艘美國戰艦出現在江戶灣時,日本的閉關政策就宣告結束了。


  結束了閉關鎖國的日本,將骨子裏那種善於學習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就完成了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度,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這一切的改變還要得益於一個英明君主——明治天皇!

  作為複辟時代的第一位天皇,明治於15歲時登基。在他在位的45年內,日本經曆了它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的風格在明治天皇登基的第一年中就建立起來,就在這一年,天皇在他的《五條誓文》中宣布了要改造日本,決定它的命運:“我們要從全世界吸收知識,以此來加強天皇製的基矗”


  曆史上,日本曾經從中國學習了很多,但現在明治時代的領袖們把眼光轉向了西方強國,如饑似渴地從他們那裏吸收各種經濟、政治、技術和軍事模式。


  各種利益背景和職業的人們都被送出去學習西方的方法,此外,還有大量的西方工程師、教師、經濟和法律專家以及職業軍人被明治政府聘請來擔任指導職務。


  憑著驚人的智慧,明治重臣們在他們拚命趕超西方的努力中,認識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日本人民進行的教育。


  早在1872年,他們就建立起一個義務教育製度計劃,這一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號召建立54000所小學。


  這一內容的落實速度快得驚人:1860年,日本的大多數人口還是文盲,但到了19、20世紀之交,日本已經變成了亞洲受教育程度最好的國家,公民中的讀寫率達到了95%。


  然而和其他所有的東西一樣,教育在日本也發生了一種奇怪的扭曲。


  在日本頒布的一道詔書中,發表了一個整個國家都要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典,它取得了神聖的法令地位,將日本一直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直至戰爭結束。


  另一道《教育敕語》要人民“永遠忠誠虔敬地團結在一起”,號召天皇的臣民們要“增進大眾的福祉,增進共同的利益”,並且要“尊重憲法,遵守法律”。


  然後就是強烈地勸勉,要人民擔負起義務,在即使無望取勝的衝突中也要奮力作戰。詔書中說道:“無論發生了任何意外情況,都要勇敢地為國家貢獻出自己,以此來保護和維持我們皇權的繁榮,使之與天地同存。”


  在其他大多數國家,這種詔書隻不過是一個例行宣言,而且很快就會忘在一邊。


  然而在日本,對於全國各地的學校來說,宣讀《教育敕語》已經變成了一種宗教性的儀式。任何人如果要接觸寫有這些神聖詞句的紙卷兒,都要按要求戴上白手套。


  有的校長不小心將詔書掉在地上,或者在宣讀中發生了錯誤,就會采取自殺的方式來謝罪。


  這種事例確確實實地存在,比如說發生火災的時候,什麽東西都可以不搶救,第一個要搶救的就是詔書,這種情況就更加不用說了。


  整個學校課程的設置都是以培養強烈的愛國心為目的,而愛國心又集中在天皇身上。課程中包括道德課。


  崇敬自然神跡的古代神道退隱下去,而由日本國家和天皇占據優先地位的好戰的現代神道教則在道德課中取得了主導地位。


  在文部省製定的規則中,將曆史教育的目標規定為“為了使兒童們理解帝國的基本特征,並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同樣地,進行地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向他們灌輸熱愛國家的思想”。


  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中小學生遵守著“遠距離的崇拜”的常規,每天早晨都向著皇宮的方向鞠躬60秒。孩子們還被教導說,在集會中,如果天皇偶爾蒞臨,他們必須低下頭來,目光向地,以表示對他的崇敬。


  而且,老師們每天都要問男學生們:“你們最大的抱負是什麽?”


  孩子們就會用稚氣的嗓音異口同聲地回答:“為天皇而死!

  最終,他們中間將會有上百萬的人實現這一諾言。


  和這樣一個國家為敵是可怕的,即便是體量大如中國這樣的國家,依舊在眼下被日本欺負的死死的。


  所以馬錚想要改變現狀必須講究方式方法,而不僅僅是蠻幹!

  在回到義寶煤礦之後,馬錚對麾下的實力進行了匯總,並且製定了詳實的發展規劃。


  到目前為止,鐵血團共計三個營區,在熱北合計有兩個團四千五百餘人。


  獨一團由吳大誌指揮,所部兩千多人,主要活動範圍為巴林左旗以及阿魯科爾沁旗、翁牛特旗一線。


  獨二團由李青山指揮,所部兩千四百多人,主要活動範圍是在林西縣、克什克騰旗以及赤峰外圍。


  鳳凰山區域的部隊由李德林、孔睿銘指揮,合計有三千六百多人,主要活動區域是鳳凰山外圍兩百公裏。


  棒槌山的部隊由方子山、劉子明以及周生指揮,所部合計一千六百多人,主要活動範圍便是洮遼地區。


  除此之外,眼下鐵血團還控製了義寶煤礦以及大雁煤礦,兩大煤礦共有武裝護衛隊四百餘人,另外還有五千多礦工。


  另外,馬錚會在新京、奉天等地建了兩個武道場!


  綜合來看,眼下馬錚能指揮的部隊大約在一萬人左右!


  相比於日偽軍在東北的龐大兵力,這點人真心不多,但是也不少!

  不過想要憑借這些人將日偽軍趕出東北,可能性真心不大。


  原因很簡單,鐵血團的對手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而且還是那種快速發展的國家。


  這就像是一個業餘選手在和博爾特在百米賽道上比賽,人家即便是隻發揮十分之一的實力,業餘選手也隻能吃灰的份兒。


  想想關東軍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的發展曆程就能看得出來,這支九一八事變前隻有不到兩萬人的部隊,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就擴編成了日本第一戰備集團。


  巔峰時期的關東軍下轄4個方麵軍30多個師團,總兵力一百多萬人,加上配合作戰的偽滿洲國國防軍,可用兵力超過了120萬。


  就連強大的蘇聯紅軍都對這支部隊忌憚不已,即便是蘇德戰爭如此緊張地時候,蘇聯人都沒敢將遠東地區的紅軍主力抽調到西線作戰。


  所以,馬錚知道自己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不然的話,鐵血團的下場很可能和去年的義勇軍以及眼下風頭正盛的抗聯一樣,曇花一現,未能成為解放東北民眾的王者之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