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擴軍
西麵與劉虞一場大戰,公孫瓚元氣大傷。
昌黎城敗北之後,公孫瓚不得不在戰略上轉入全麵防禦,嚴防衛楚和劉虞再動兵戈。
也就在昌黎城大戰不久,劉虞就告令天下,承認衛楚將遼東屬國更名為昌黎郡,同時封衛楚為昌黎郡太守,節製昌黎郡的一切大小事務。
此時的劉虞依然是幽州刺史,名義上執掌著整個幽州,他的告令讓衛楚占據昌黎郡變得名正言順。
劉虞的這一舉措實際上是在示好衛楚,也正因為如此,公孫瓚得到消息之後,忍不住惱羞成怒。
到這個時候公孫瓚明白了,想要奪回遼東屬國將不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昌黎郡的事情穩定下來之後,衛楚又在昌黎郡停留了一個月,待到趙雲的傷勢無礙之後,衛楚才帶著趙雲等人離開了昌黎郡返回了襄平。
時間就這樣又過去了兩年。
好似轉眼間,時間就到了公元188年,此時距離黃巾之亂爆發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年。
然而在最近的這兩年時間裏,天下並不太平。
青州差不多全境被黃巾軍占領,黃巾軍更是對外號稱有百萬兵馬。
西麵涼州發生了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同年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繼續對西涼叛軍作戰。
十一月,董卓率兵大敗涼州叛軍,被封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至此董卓手握西涼精兵,一時間風頭無兩。
同一年,百姓不堪重負,在大漢四處都爆發了農民起義。
西及益州,南至交趾、中原地區有山、黃龍等義軍數十股農民軍起義,戰爭的烽火一時間幾乎席卷了除幽州外的整個大漢。
幽州三足鼎立,在最近兩年局勢相對來說比較緩和。
不管是衛楚、劉虞還是公孫瓚,都在努力的休養生息,不斷的壯大著自己的力量。
遼東,曾經的苦寒之地,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一處繁華之地。
特別是襄平城,如今的襄平人聲鼎沸,商旅往來不絕,若是論繁華程度,襄平城甚至還在幽州治所薊縣之上。
“今年遼東又取得了不錯的收成,從外地湧入過來的難民全都已經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現在遼東、昌黎、樂浪還有玄菟四郡總共有大小糧倉五十二處,這些糧倉裏麵都已經屯滿了糧草。”
華歆說到這裏,表現得非常的興奮。
“除了府庫充盈之外,大部分的百姓家中都有了餘糧,幾乎所有的人都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另外商業發展也非常的順利,一眾世家對大人的治理也非常滿意。”
聽到華歆的話,衛楚輕輕點了點頭。
“王烈,你籌辦的第一場科舉可曾選拔到人才?”
“回大人,第一屆科舉雖然受到了各方世家暗地裏的抵製,卻也選拔到了一些人才。我這裏有一文、一武兩個人才要推薦給大人。”
“哦,這兩個人都是誰?”
“文為徐邈,此人滿腹經綸,為人正直,對於治理一方百姓有非常的獨特的見解。”
王烈語落,邴原跟著點了點頭說道:“大人,我和徐邈曾經促膝長談過,他的確是有本事的人。”
“嗯,邴原你先帶徐邈作事。若是徐邈真的有大才,一年之後不妨讓他去玄菟郡擔任太守,替我治理玄菟郡。”
待到邴原點頭之後,王烈又跟著說道:“武為武安國!此人使用一杆五十斤重的大錘作為兵器,原本為一方亭長。他曾經帶著十名府兵,擊潰了百名匪寇。”
“武安國?”
衛楚低念了一聲,然後對著王烈說道:“聽你這麽說,這個名叫武安國的人應該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趙雲,你新訓練的三千突騎營現在還差一名副將,我把武安國給你,你要好生培養他。”
聽到衛楚的話,趙雲連忙踏前一步對著衛楚抱拳應諾。
經過兩年的發展,在各方麵的條件允許之下,衛楚完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擴軍。
首先衛楚成立了一支虎衛營,虎衛營總計三百人,由典韋率領,是衛楚的親衛。
這三百人全部都是軍中老兵,他們不僅對衛楚忠心耿耿,而且對弓馬騎射,步戰樣樣精通。
暗影衛數量增加到了五百人,在韓龍的率領下,五百暗影衛深入到了幽州各地。他們專門負責收集情報,進行各種暗殺。
他們成了衛楚藏在衣袖當中的匕首。
如今衛楚手上有了兩支騎兵,越騎營和突騎營全都是三千人的編製,所有人裝備的全都是塞外一等一好馬。
其中越騎營被定位為槍騎兵,在戰場的主要作用是穿插。
其中突騎營被定位為遊騎兵,他與白馬義從的作用類似,在戰場上主要作用是利用弓箭襲擾殺敵。
原本衛楚兼任越騎營校尉,不過在兩年前衛楚就將越騎營完全交給了徐晃來統領。
後來徐晃領兵在襄平城中遇到了襄平人徐榮。
二人見麵很快引為知己,後來經過衛楚的批準,徐榮成了越騎營的副將。
突騎營的主帥是趙雲,副將武安國。
太史慈負責鎮守樂浪郡,麾下兵馬五千人,柳毅變成了太史慈的副將。同時鎮守丸都城的陽儀,也歸太史慈節製,所以太史慈的手中實際上掌握著兵馬七千人。
廖化負責鎮守玄菟郡,兵馬五千人,周倉為其副將。
管亥負責鎮守昌黎郡,兵馬五千人,裴元紹其副將。
除此之外,衛楚統治的四郡之地,還有維護治安的府兵一萬人,屯兵將近兩萬人。
雖然論兵員的規模,衛楚手上的兵馬還是不如瘋狂擴軍的劉虞和公孫瓚,但是論兵員的質量,衛楚一方明顯更勝一籌。
“報!”
衛楚剛剛安排了武安國擔任趙雲的副將,議事廳外,就有士卒的大聲喊道:“洛陽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