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楊經文定親(一)
又過了兩天,第一批粉條已經做出來了,作坊也算步入了正軌。鄭來田家的地瓜也都收了上來,定製的蒸桶也都做好了,楊氏在作坊裏盯了幾天,見沒事了,也留在家裏準備忙釀酒的事。
第一次釀酒的時候,雖然他們都沒有插手,但也知道了大致流程,洗地瓜蒸地瓜這都不用說,不過到了拌酒曲的時候,還是鄭晚兒親自來。
實際上,蒸酒那一步固然重要,可是最最重要的,卻是這酒曲的比例,還有發酵時對溫度的控製,另外就是蒸餾過程中三段酒的區分。若是這三步沒有做好,哪怕掌握了蒸餾技術,做出來的酒,味道、質量都會大大下降。
而鄭晚兒要親自己來做的原因,也不是防著鄭家其他人——事實上,她早就真心的把他們當成了親人。實在是這些都不好把握,而且時間又緊,她也沒時間仔細的講解,幹脆還是自己來做這幾步。
忙碌了幾日,地瓜都蒸好裝壇,由於蒸的時間有或隔了一日、或是兩日的,日期不一樣,鄭晚兒在壇子上做好了記號,都搬進空的廂房裏放著。如今天氣涼了,上邊兒還蓋著些幹草保溫。
今年年景好,地瓜產量比往年高了不少,鄭晚兒家五畝地總共收上來一萬八千斤地瓜,在古代可以算是很高的產量了。這次釀酒用了三千斤,剩下的那些,都搬到地窖裏保存了,回頭要用再取。
這些忙完了,就等著酒發酵好了,再蒸酒,中間好歹算有一段空閑的時間了。
早兩日楊家托人送了信兒過來,說楊經文定親的日子訂好了,楊氏這個做姑姑的,自然是要回去看看的。
這日把家裏收拾好,一家人起了個大早趕到榆樹村兒,楊老太太的大兒媳張氏連忙迎了出來。
今天是她兒子定親的好日子,張氏打扮的格外立整,一張臉上喜氣洋洋的,拉著楊氏笑得合不攏嘴,道:“知道你們忙,還怕你們沒有時間過來呢。”
“都料理清楚了,正好空下來。”楊氏回握住大嫂的手,一邊隨著她往屋裏走,一邊道:“再說了,經文是咱們家頭一個孩子,又是這樣的喜事兒,就是再忙,我也得過來。”
張氏聽了,心裏熨貼極了,忙道:“先坐坐,等我這收拾完,一塊兒去那姑娘家裏,今兒在女方家裏吃晌午飯。”
去女方家裏吃飯,其實就是“相媳婦兒”,男方家裏的親人去女方家裏吃餐飯,也是為著看看姑娘的為人怎麽樣,如果滿意了,就把聘禮留下,這親就算定下了。
雖然是這麽說,不過能到這一步的,都是事先打聽清楚了,兩家人心照不宣的,才會有這樣一餐飯。不然要是沒成,男方倒沒什麽,隻是讓人家姑娘麵上不好看。
這也是約定成俗的規矩。
能一起去“相媳婦”的,都是至親,也是表示兩家親近的意思。
鄭樹定親那會兒,就沒讓鄭來田一家去,這裏麵又是因為有鄭晚兒那件事的緣故。
姑嫂兩人親親熱熱的挽著手進了屋,鄭來田父子三人自去找楊老爺子說話了,這一屋子都是女眷。
楊老太太正坐在炕上,麵前散開了一個包袱皮,一套嶄新的水紅色襖裙整整齊齊的疊了放在裏麵,外麵還有些物件,也都是新的,都是準備好的聘禮。
見閨女跟外孫女過來了,臉上的喜色更顯三分,開心道:“快過來炕上坐著歇歇。”
炕上還坐著幾人,除了看見鄭晚兒,就興奮的朝她擠眼睛的楊彩蘭外,還有一個婦人跟一個女孩兒。
婦人身材消瘦,卻長了一張圓圓的臉蛋,在一旁幫著收拾,見她們進來,也起身笑道:“你們離得遠,還這麽早就到了,肯定起了個大早就趕路了?快,上炕坐會兒。”
這是楊二舅的妻子林氏。
鄭晚兒忙見禮,叫道:“姥,二舅母,彩環表妹。”
楊氏在炕上坐了,對著二舅母林氏道:“上次家來了,正巧二嫂回娘家了,也沒見著麵兒。哎喲,彩環丫頭瞧著也長高了不少。”
林氏一邊同楊氏寒暄著,一邊示意旁邊的閨女兒過來叫人。
楊彩環兩頰鼓鼓的,一張小嘴撅著,似乎正在生氣。見她娘瞪了她一眼,才不情不願的叫了聲:“姑姑,晚兒姐。”
鄭晚兒見過了禮,也坐在了炕上。
楊彩蘭趕緊挪過來,拉過她在一旁,小聲道:“別理她,大早上的就在這裏生氣,給人找不痛快。”
鄭晚兒聞言,疑惑道:“咋了?”
楊彩蘭撇了撇嘴,道:“我哥要定親,家裏給買了兩匹布,給我未來嫂子做衣裳。她看見了,偏說那布顏色襯她,也要新衣裳。好生跟她說了也不聽,最後還是二叔發脾氣了,訓了她一頓,雖然不敢鬧了,可是擺了幾天的臉色。她也不是不知道這是給新娘子的,要真想穿,自個兒也去當新娘子,不就有了麽?”
抱怨兩句也就罷了,後麵這話說的就有些不像了。鄭晚兒忙輕輕拍了她一下:“別混說。”
這楊彩環是楊家二舅的閨女,楊家二舅生了一子一女。楊彩環是小閨女,平日裏難免寵愛了些,性子難免有些嬌縱。
她雖然叫鄭晚兒叫姐姐,不過兩人是同一年的,隻是差了幾個月的月份。楊彩蘭喜歡鄭晚兒這個表妹,卻對自己這個嬌縱的堂妹有些看不上,覺得她整日裏隻會掐尖要強,不愛和她玩。
鄭晚兒也覺得稀奇,楊家人的性格都是豪爽大度的,就是二舅母也是個和善性子,這個楊彩環卻著實有些不懂事兒,愛使小性子。
不過鄭晚兒也不太在意,反正跟她相處的時候也不多。
楊彩蘭聽見表妹提醒自己慎言,撇撇嘴,雖然心裏還不服氣,但是她自己也知道嘴快說錯了話,到底沒再言語。
林氏見女兒不懂事的模樣,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麵龐微紅。
楊氏見狀,更不會去問其中緣由,怕讓她更尷尬,隻拉著她聊些家常,林氏心裏感激,姑嫂兩個間聊的也算投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