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盜墓之南洋驚潮> 第197章 大墓現身

第197章 大墓現身

  我幾乎要狂笑了出來,我破解了鵪鶉地圖上的“泥”字,那就是這濕地邊上的爛泥,這大墓就在這濕地爛泥下麵。


  我心砰砰地狂跳,我再次回到了那片濕地,鵪鶉是怎麽發現這個墓的,如果說用金屬探測器這是可能的,但二十年前的金屬探測器是不可能發現這裏有墓的,就算是用曲斌的本事也隻能知道這裏有墓,想在濕地中一眼看出是墓穴,我覺得那絕對不可能。


  我死死地盯著這片濕地,一定有什麽不同尋常之處,二十年前,這裏可能還不是濕地,是一個不寬的水道,那不是更看不出來了?這可不像是在賽木湖的那個墓,賽木湖非常平穩,水下的暗流到了岸邊影響幾乎微乎其微,這可是流淌的小河,唰唰地水衝擊下來,從外麵是很難看出端倪的。


  而且還有一點很奇怪,按道理來說幾十年前的小溪流,在黑汗國時代,那就是很寬的河道,墓主人又為什麽選擇將自己安葬在河裏,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開始了一種換位思考,時過境遷,已經找不到當年的河道到底有多寬,從植被來說,這地下肯定有地下水,大約幾十米深,幾百年前河水在地表,如果我要將自己安葬在這裏,就必須先挖斷河道,再以最快的速度下葬,之後,放開河道讓水將墓穴覆蓋,隻有這樣墓主人才可能將自己埋葬在河裏。


  那幾百年前的阻斷河道工程一定是可以看出來的,我看了一下地勢,開始朝著高地跑,我足足跑出了一公裏,終於有了發現,我看到一處大約半公裏寬的地麵盡然全部是石塊,這石塊填滿了地表,石塊與石塊間全是泥沙,生命力頑強的小草在石塊之間盎然而生,石塊有的露出地麵,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雨道兒,隻不過大量的碎石有大有小地凸出地麵顯得很突兀和不協調,這才被我這個有心人看了出來。


  我走上前,用鬼王鏟撬起幾塊大石頭,我更加確定了我的想法,這是一處人工挖掘的寬闊的坑道,最後被填埋了,我順著兩邊看去,我有了更加驚人的發現,這坑道像個月牙形,如果是湍急的水流到了這裏,便會順著兩邊流淌而去,順著兩邊流淌過的河道,已經是一排的樹,這不是人工種植的,而是因為在這坑道被填滿以後,河道湧入了墓穴的位置,兩邊自然沒了水,但濕潤的泥土成了樹木成長的必然條件.……

  我看到了一棵被雷劈開的樹木,我走上前仔細查看,這樹的年齡也有幾百年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腦子裏冒了出來,會不會是當年,先是挖了河道,水分流之後,安葬了墓主人,再將河道閉合,兩邊的水驟減,黑汗人為了隱藏墓主人的墓穴,沿著濕潤的河道種植下了這些樹木。


  對對!一定是這樣,墓穴在地麵就會有被發現的可能,但隱藏在水裏,隻要水流不斷,加上樹的隱藏,斷然不會有被發現的可能性,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特征,離開這片區域的樹木顯得雜亂無章,這裏的樹木卻好像每隔十幾米就會有一棵,而且全是楊樹。


  我震驚了,我這是以鵪鶉發現墓穴倒推出來的結果,他又如何做到來到這裏就發現了墓穴呢?我相信不會有人一眼看出那半公裏的大坑兒就是古河道,因為早已被泥沙覆蓋。更不可能通過差不多間距的樹木判斷出這是古人種植的,因為古人也怕被人看出來,間距也不是標準的。


  我再次回到了墓地所在的區域,看著這片濕地,黑色的濕泥仿佛一直在嘲笑我,那些隨風擺動的蘆葦蕩就像在驅趕一個不速之客。


  我有些煩躁地撿起一塊大石頭朝著濕地中心丟了過去,噗通一下,水花四起,一兩隻灌木中的野鳥撲棱棱地飛走。我的這塊石頭砸在了蘆葦蕩前麵,這砸起的水花盡然將石頭給砸裂了,那蘆葦蕩裏似乎有東西,一下,我來了興趣,我一咬牙,脫得隻剩下一條內褲,我找來一截樹枝,試了試濕泥的深淺,一步跨了進去,慢慢地水到了我的小腿,淤泥越來越多,很快沒過了我的腰。


  我的腳下已經明顯感覺到踩在了什麽東西上麵,而且越來越高,水又慢慢地矮了下去,到了我的大腿位置,我到了我石頭砸中的地方,我伸著手摸,我一下摸到了一塊長方形的石條兒,瞬間,我豁然開朗。這是一塊墓碑。


  我閉著眼在墓碑上摸了半天,上麵的文字已經被水流衝擊磨平,墓碑兩邊的棱角也大都消弭,我之所以確定這是墓碑,也源於這表麵經過水流衝擊已經光滑,卻還是有平整的地方,越往下摸,越是平整,這就是人工雕刻的痕跡。


  我記得我在草辦州的虎丘劍池旅行,講解員在給我一點點地講解,提到了有一處水下墓穴,說是夫差為營造闔閭墓,曾征調10萬民工,使大象運土石,穿土鑿池,積壤為丘,曆時三年竣工。 史載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因闔閭生前酷愛寶 劍,下葬時以“扁諸”、“魚腸”等名劍3000柄殉葬,所以虎丘有“劍池”一稱。


  這個發現源於一個幾千年來的傳說。第一個試圖證實傳說的,是一代天驕秦始皇。始皇稱帝後,為了找到吳王闔閭的墓穴,霸占墓中珍寶和傳說中吳王收藏的利劍,不遠千裏由鹹陽派兵草辦州安營紮寨,軍兵們四處打聽,八方挖掘,最終一無所獲鬱悶而歸。


  楚霸王項羽也曾來此一試,憑借著聞名於世的盜墓本領大肆開掘,但毋說是珍寶利劍,連墓室的大門也未曾找到。三國時期,新的吳王孫權並沒有念昔日前輩的舊情,親自帶兵開挖,仍然毫無所獲。其後,晉代又有不甘心者繼續執著,但這些人的智慧終究沒有勝過老祖宗闔閭,老人家在劍池之下倒也落得安心。


  宋代之後,鮮有好奇之人故地重遊,都認為這是一個無聊且迷人的小傳說,判定劍池下麵一無所有,使這場懸疑之劇安靜了千年之久。


  當時的我四處查找,最終,我就是根據被鑿刻的石頭以及下方可能存在的空間大致推算了一下,這墓穴所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